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D 2. A 3D 4B 5B 6A 7C 8B 9B 10A 11D 12C 13C 14D 15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ABE 2AB 3BDE 4ABCE 5ACD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补法)(泻法)2(胃)(腑)3(鼻尖)4(机体反应状)(腧穴的特性)(针刺手法)5(必先治神)6(盛则)(陷下)(以经取之)7(提插)(捻转)8(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的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9(经穴)(奇穴)(阿是穴)10(迎香)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一源三歧:是指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2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成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3五腧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的总称。 4循经感传:是针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它是指用毫针、脉冲电、按压等方法刺激人体穴位时,所产生的一种酸、麻、胀、重等感觉沿着古典经脉路线传导的现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痿证主要取何经脉?说明其意义。痿证取阳明经为主,上肢多取手阳明,下肢多取足阳明。因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故取阳明经。用泻法以清其热,热退后用灸法或针灸并施。 2简述内关穴的功能主治。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有通心调神,和胃降逆,行气止痛等功效。它是治疗心、胸、胃、神志病的常用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阴维脉病,易出现心痛、胃痛、胸腹痛等里症,所以又说“阴维为病苦心痛”。故内关穴主要用于四方面疾病的治疗:心痛,胸闷;头痛,眩晕;胃痛,呕吐;肘臂痛。若内关与其他穴位配合则治疗范围更广泛,如与合谷,液门相配治疗手指麻木,与神门相配治疗失眠等。六、病案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14分)江某,女, 34 岁,农民。 2001 年 11 月 20 日 初诊。患者诉 3 天前感学全身轻度发热,疲倦乏力,腰背部刺痛,渐之出现米粒大小的几簇密集丘疹,且疼痛沿腰背部向胸腹部漫延,伴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小便黄。查体:患者腰背胸腹出现大片疱疹,体温 37.5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答案:病因病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气血凝滞。诊断:带状疱疹。证型:肝经郁热。治则:疏肝泄热,活血通络,针灸火罐并用,泻法处方:支沟、阴陵泉、行间、夹脊穴、皮损局部、外关、太冲方义: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两穴相配,能清泄三焦邪热,健脾化湿,行间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具有疏肝泻热之功。取皮损局部,针后加灸或拔火罐以活血通络,祛瘀泻毒,取相应来脊穴以通畅气血;外关,太冲以清利肝经郁热。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C 2. C 3E 4D 5C 6A 7B 8B 9B 10B 11E 12B 13C 14、 B 15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BCE 2BCD 3CDE 4BC 5A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手足末)(头面部) 2(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眉梢凹陷处) 3(三角窝后1/3的上部) 4(90角)(45角)(15角) 5(络心,循咽,下膈,抵胃) 6(阳明)(少阳)(太阳)(厥阴)7(7) 8(关节腔)(脊髓腔) 9(腰背委中求)(面口合谷收) 10(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奇”是奇异的意思,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2原络配穴:本经原穴与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3孙络:是指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4得气,亦称为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何为八脉交会穴?临床上常如何配伍应用?八脉交会穴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部上下。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外眦、耳后、颊、颈、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喉咙、胸膈。2简述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是:(1)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2)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六、病案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14分)张某,男,50岁,工人,2002年9月15日初诊。患者以左侧口眼歪斜5天为主诉。5天前,患者夜间睡眠时用风扇直吹面部,次日晨起发现左侧面部麻木,漱口流涎,至中午左侧眼闭目露睛,左额纹消失,左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左耳后疼痛。舌淡、苔薄白,脉弦。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答案:答案:病因病机:风寒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喁僻。诊断:面瘫。证型:风寒证。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可祛风通络。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B 2. A 3E 4B 5C 6B 7B 8E 9C 10B 11D 12E 13A14D 15E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ABCE 2ABDE 3BCD 4ABCD 5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7寸)(郄) 2(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 3(井)(输)(经)(荥)(合)(关冲)(液门) (中渚)(支沟)(天井) 4(本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肺系:指气管、喉咙。系,系带、悬系的意思。2特定穴:是指在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3倒错:面瘫病人病程久延,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为倒错。 4催气:针刺后若不得气,可均匀地使用提插、捻转,或轻摇针柄,亦可用弹、循等法,以激发经气,促使气至,即为催气。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什么叫原络配穴法?临床如何运用?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它的临床应用是根据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的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的络穴。例.如:手太阴肺经(里)先病,症见咽喉肿痛或咳嗽,即取其原穴太渊为主;手阳明大肠经(表)后病,症见牙痛,则取其经络穴偏历为客。相反如果手阳明大肠经先病,取其经原穴合谷为主;手太阴肺经后病,取其经络穴列缺为客。 2什么是背俞穴、募穴,各有何治疗作用?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俞穴、募穴分布于人体的躯干部。背俞穴不仅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五脏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募穴则多用来治疗六腑病症。针灸临床治疗脏病、虚证,多取背俞穴:腑病、实证,多取腹募穴,此为“阴病引阳,阳病引阴”之意。俞募穴还可同时配合运用,治相关脏腑疾病。称俞募配穴法,属“前后配穴”。六、病案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14分)孙某,男,17岁,2003年4月6日初诊。前额头痛2个月,旁及两侧太阳穴处。痛时面红筋胀,甚则恶心呕逆,日晡头痛加剧,不思饮食,小便色黄,大便正常。服西药过敏,中药服10余剂未效。查:血压108/60mmHg,舌前布小红点、苔腻微黄,脉弦滑数。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答案: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诊断:头痛(痰浊型)。治则:化痰降浊、疏经通络止痛,针用泻法。处方: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经鱼腰、丝竹空、合谷、内庭、丰隆、足三里、阿是穴。方义:头痛乃头部经络气血不通所致,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阿是穴是谓局部取穴,意在疏通头面部不通之经络气血,循经远取合谷、曲池、内庭疏通本经之气血,丰隆、足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痛。配合使用,共奏化痰降浊、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络之气血“通则不痛。”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D 2C 3B 4A 5D 6B 7A 8C 9B 10B 11D 12D 13D 14D 15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ABCDE 2ABCD 3ACE 4ABDE 5BC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单式)(复式)2(肝腧)(胆腧)3(鼻尖)4(肺系)(腋下)(臑) 5(上部)(下部)(头部)(四肢)6(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7(挟咽)(目系)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脾之大络:十五络脉之一。是足太阴脾经自大包处分出的一条络脉,位置出于渊液下3寸,分布于胸胁。2客主人:即上关穴。3辩证取穴:即随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提出的。 4阴脉之海:指任脉。任脉主干行于腹,腹为阴,诸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交会于任脉,同时任脉有“主胞胎”的作用,故称之。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何为五输穴?其名称有何含义?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是按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而深所作的排列。故称“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