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ttp:/www.qiuyi.cn/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炎症。以发热、心脏杂音、脾肿大、贫血、黏膜皮肤淤点、栓塞等为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心脏核素扫描等检查,对诊断有帮助。(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总数可高于10109/升,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可降低。(2)尿蛋白(PRO)检查:可为阳性。(3)血沉(ESR)测定:可增快。(4)血细菌培养:培养出致病菌,有诊断价值。(5)类风湿因子(RF)测定:50%的病人可呈阳性。(6)活化第三补体成分(C3)、活化第四补体成分(C4)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补体活化第三补体成分(C3)、活化第四补体成分(C4)可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可高于正常。(7)蛋白电泳测定:-球蛋白(-G)比值常可升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检查项:1.白细胞(WBC或LEU)2.红细胞(RBC或BLC)3.血红蛋白(Hb或HGB)4.血沉(ESR)5.尿蛋白(PR0)6.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RF)测定7.血红蛋白电泳(HBEP)8.血清C-反应蛋白9.-谷氨酰转肽酶(-GT)10.补体成分C3(C3)11.补体成分C4(C4)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临床意义】(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血红蛋白(Hb或HGB)(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120160克/升,成年女性为110150克/升,新生儿为170200克/升,婴儿为100140克/升,儿童为120140克/升。【临床意义】同红细胞(RBC)血沉(ES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米/小时(mm/h)【正常值】男性为015毫米/小时,女性为020毫米/小时【临床意义】(1)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2)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等。尿蛋白(PR0)(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24小时尿(mg/24h尿)【正常值】(1)定性:阴性。(2)定量:080毫克/24小时尿。【临床意义】尿液蛋白定性试验阴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20毫克/24小时尿,称为蛋白尿。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尿蛋白在120500毫克/24小时尿为轻度,尿蛋白在5004000毫克/24小时尿为中度,尿蛋白大于4000毫克/24小时尿为重度。(1)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小球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性肾病、肿瘤、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2)肾小管性蛋白尿:多见于肾盂肾炎,肾间质损害(如金属盐类、有机溶剂、药物引起),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3)溢出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4)组织性蛋白尿:多见于肾脏炎症、中毒等。(5)混合性蛋白尿: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RF)测定(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个别化脓性关节炎病人也可呈阳性。血红蛋白电泳(HBEP)(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正常值】血红蛋白A,为95%;血红蛋白A2,为1.6%3.5%;血红蛋白F,为0.2%2.0%【临床意义】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诊有否异常血红蛋白存在,以及各种血红蛋白的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沉淀法:阴性;环状免疫单向扩散法:小于10毫克/升。【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急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活动期、感染及淋巴瘤、乳腺癌等。-谷氨酰转肽酶(-G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国际单位/升(IU/L)【正常值】速率法:为040国际单位/升【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心力衰竭等。补体成分C3(C3)(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851.93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2)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补体成分C4(C4)(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120.36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2)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原文地址: http:/hyd.qiuyi.cn/jibing/101.html 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