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维视角 深度对话例谈教材分析的角度和方式孟强(特级教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对于上课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要想备好课,全面、准确、深入地分析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下面,以案例解读的方式介绍一下教材分析的视角和方式。一、教材分析的视角1.从编者的视角,了解编者意图从文本到课文,是教科书编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尽管编者的意图可以通过单元导语、课后习题、泡泡语等形式渗透出来,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从字里行间细心领悟。翠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不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教材,都将其选编在三年级。文章先写外形,再写动作,后写愿望,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符合中年级以段落教学为重点的需要。以外形描写为例,文章这样写道“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这段话从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四个方面,采用并列结构,分三层逐一描写。具体到羽毛的描写,抓住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等描写色彩的词语,采用比喻手法,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采用总分句式组合起来。这段描写中体现的“观察事物抓特点,遣词造句善想象,连句成段按顺序”正是中年段语文教学需要渗透和传递给孩子们的。2.从作者角度,领会作品意义叶老在语文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当然,从课文入手,借助语言文字,可以实现与作者对话的目的。但这一过程是间接的,信息衰减程度较大。比较直接的做法是,跳出文本,走近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这种感悟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命生命一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我们不走进作者,不了解她12岁就患上一种无药可治 的慢性疾病,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坏死,如何去理解她对生命的珍爱与珍惜;如果我们不走进作者,不知道她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整整50年的时间里,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保持着一种姿势坐在轮椅上,如何去理解在作者的眼中,生命是奋力求生的飞蛾、是不屈向上的瓜苗、是有节奏的心跳;如果我们不走进作者,不知道作者在50年的时间里,她写下了40多本著作,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和十大杰出女青年,又如何去感悟文章中的那句“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真正含义。3.从读者角度,感受文本意义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动态作用过程。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家创造的,而是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有人认为,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已经死亡。文本意义有赖于读者的唤醒和重构。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人生是这样,读书是这样,分析解读教材也应当是这样。当我们开始接触一个文本的时候,最好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放松地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阅读直觉。以此心态,阅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尤其是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想必每个人的心湖上都会涌起串串涟漪,层层波澜,以及莫名的怅惘和感叹。4.从教者的角度,把握课程内容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否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能否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主要取决于教师分析处理、把握驾驭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欢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首简短的诗歌,“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课文的主题是欢庆祖国生日。不少教师为了营造喜庆气氛,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源,教学氛围相当活跃。但热闹繁华过后,学生所得甚少,归根结底是教师在分析教材上出现了偏差。当然,从激发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说,教学中适度引入视频和图片资源,本无可厚非。但这些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学词是教学重点。这篇课文中“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两句中的“金黄”“火红”在构词方法上很有特点,属于借具体事物描摹色彩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拓展,类似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如杏黄、桔黄、土黄、 柠檬黄 ,如枣红、 酒红 、血红 、玫瑰红 ,再推而广之,如天蓝 、草绿 、煤黑,又如橄榄绿、茄子紫、水泥灰。如此一来,达到了举一反三,拓展积累的目的。5.从学习者的角度,感受童真童趣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刻分析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方式。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蹲下来看孩子,还要蹲下来看教材,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分析文本,感受童真童趣。狼和小羊是一则富有童趣的寓言故事。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如果站在成人的视角,当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只有死路一条。然而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推测,故事的结局别开生面。“狼扑向小羊的时候,用力过猛,撞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碰死了!”“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一闪身,狼扑到水里,被滚滚的河水冲走了!”“狼扑向小羊的时候,猎人赶来了,砰的一声,狼被打死了!小羊得救了!”学生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们的心底有同情弱者、维护正义、向善向美的天性,尽管很天真,很幼稚。基于这样的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揭示寓意 “面对狼这样凶残的敌人,讲道理是没用的”这个道理之前,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既有助于保护童真童趣,又有助于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二、教材分析的方法1.沉入文本,见微知著叶老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研读教材,需要沉入文本世界,从字里行间倾听文本深处发出的细微声响,发现文章中言语情趣的“秘妙”,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一处空白。于看似寻常平淡之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故事脍炙人口,人物个性鲜明,尤其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人叹服。课文中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共有11处之多,前十次都是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如此这般,都是这样的句式。唯独最后一处语言描写是,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个“笑”字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字,与文本展开对话,诸葛亮在笑谁?比如,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这是自信的笑;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这是幽默的笑;笑周瑜,笑他心胸狭隘,这是胜利的笑;甚至是在笑他自己,已经胜券在握,这是会心的笑!2.跳出文本,举重若轻 沉入文本,可以在细节处探查入微。但是,如果沉潜其中,不能自拔,则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至于断章取义,甚至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因此,沉入文本的前提,是要跳出文本,对文本的篇章结构和整体布局有一个宏观把握。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分析教材时,老师们大都聚焦在主人公身上,缺少对“火柴”这一意象的关注。故事恰恰是以“擦亮火柴”为转折点,形成了反差极大的对比结构。擦亮火柴前,小女孩的寒冷、饥饿、恐惧、孤独、悲伤,极其“不幸”,擦亮火柴后,小女孩温暖、满足、安宁、快乐,无比“幸福”。 对于“擦亮火柴”的过程,作者同样匠心独运。小女孩一共划了5次火柴,第一次看见了火炉、第二次看见了烤鹅、第三次看见了圣诞树、第四次看见了奶奶、第五次奶奶把她抱了起来,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地方。如果将小女孩这些梦想罗列在一起,不是更一目了然吗?可是安徒生却是通过一次次地反复描写,把这些美好的梦想放在了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中,不仅写出了小女孩梦想变化的路径,也用女孩的动作“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层层递进,越来越迫切和强烈,表现出女孩对于光明与温暖渴望的执着。有了这样的整体关照,再理解人物,体会情感,自然能够居高临下,举重若轻。3.入境悟情,追问思辨“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将情感旨趣寄寓文本之中,等待读者感知体验。教材分析时,我们可以从语言文字入手,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文本的叙事场景和意义世界,在追问和思辨中,展开情感交流和深度对话。一夜的工作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首篇课文。作者目睹了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抒发了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文中这样写道,“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教材分析时,我们可以想象“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应该有什么?比如,奇珍异宝、名人字画、豪华家具等等等等。但实际上仅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有奇珍异宝吗?没有。有名人字画吗?没有。有豪华家具吗,也没有。如此而已,简单吗?简单。怎样简单?极其简单。简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这极其简单的背后,分明有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是什么?总理简朴的作风和伟大的人格。4.联系实际,知人论世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作者的生平身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与之相关的其它作品,以及他人的评论文章,都是分析研读教材的金钥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鲁迅救护拉车工人有一段话:“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不少教师在分析教材时,都会关注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比如“扶、蹲、半跪、夹、洗、敷、扎”等等,但是圈出词语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想一想:当时,“我”的伯父和爸爸是什么人?那个拉车的是什么人?他们在旧社会的地位各是怎样的?鲁迅是大作家,“我”的爸爸周建人是生物学家,在旧社会都属于“白领阶层”,而拉车的是被称为“引车卖浆之徒”的底层劳动人民。两个大知识份子让拉车的坐在车上,而自己则蹲着半跪着,这在旧社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此情此景,不正是文章主旨“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具体体现吗?不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如此,教材分析亦如此。以上所言,权当抛砖,如此而已。作者单位:北京市立新学校 邮编100037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一街甲185号 电话:1352036823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