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怀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聘请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其次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局部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哄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 月工资30002022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 问题1请大家认真观看表中的数据,争论答复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哄骗了李叔叔?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刚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哄骗。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学问,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 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由于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 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消失了两个特殊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当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拟合理呢?请大家观看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忙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小组争论: 生1:我们小组争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拟好的,由于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700元比拟合理,由于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数会受一些特殊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那么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生:600元 师:600在这里消失次数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所以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探究新知。 板书: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想通过工资表中消失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试着说一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出示概念。齐读概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统计量,那么,面对详细的问题,我们应当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下面请看这个问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与集体舞竞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状况。(单位:米) 1.41,1.41,1.41,1.44,1.45,1.4,1.48,1.49 151,1.51,1.51,1.51,1.52,1.54,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拟适宜? 学生小组合作。依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拟匀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供应参加数学活动的时机,使他们在思索,探究,争论。沟通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分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 三、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师:同学们,全世界都关注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紧急的训练,预备迎战奥运会。国家队的教练想在两名优秀的射击运发动中选择一名去参与竞赛:(出示两名运发动成绩) 甲:9.5109.49.59.79.59.49.39.49.3 乙:109108.39.89.5109.88.79.9 看到两名运发动的成绩,大家能否猜测一下,教练会选择谁去呢? 生1:我认为会选甲,甲的成绩很高。 生2:我想会选乙,乙打中10环的多。 生3:我想应当看看他们的平均分。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用掌声来鼓舞他们。那我们就先从平均数入手,大家动手做一做,看看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 生:教师,平均数一样,都是9.5。 师;平均数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看众数。甲的众数是9.5。 生2:9.4也消失三次,9.4也是众数。那两个都是众数吗? 师:固然,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没有,比方说我们班前五名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重复的,那自然就没有众数了。 生:乙的众数是10,所以乙获胜的时机大一些。 师:在平均数一样时,我们应当看众数。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敏捷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些数据的特点,并从数据的波动大小中,表达概率的可能性。让学生能依据统计量进展简洁的猜测或作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更加喜爱数学。】 四、学生畅谈收获。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分,依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适宜的统计量。 案例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头,我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参加中引发他们的理性熟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索和沟通,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觉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适宜的。让学生从详细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分析争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观看、分析、争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根底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的角度并不一样,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可以比拟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学问。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索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数据越多,频率越稳定。如能经过更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依据方差的特点由数据的稳定性及波动大小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作为参加者,主动参加到学生的争论中,对学生的熟悉起到帮忙和促进的作用。 2022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学问迁移的力量。 4、培育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依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洁的分数应用题,今日连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下列问题。(投影) 问: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预备题: (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谁是单位“1”? 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依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假如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当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日要讨论的稍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简单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相互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线段图,再依据刚刚复习的有关学问争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教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1000(吨)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 (3)引导学生比拟: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一样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其次种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是多少吨。 (4)练习“做一做”(1): 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做完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投影订正。) 2、学习例5。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1)读题找出条件、问题。 (2)师生合作画出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说画图过程) 问: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列式解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争论如何解答,并考虑可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列式)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想求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就得先求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鱼多少吨。 师再追问:怎样求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的吨数? 捕的吨数。 答:六月份捕鱼3000吨。 师追问:怎么想的? 生:把五月份的吨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六月份捕的相当于五月份捕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师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联系:两种解法都利用了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已知数的几分之几。区分:解题思路不同。) (4)练习“做一做”(2)。 答。 (三)稳固练习 1、补充问题并列式解答。(复合投影片) 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包?列式是 A.乙队修了多少米? B.乙队比甲队多修多少米? C.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D.乙队比甲队少修多少米? (3)依据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