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考章末检测卷 (三)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是 ( )A 无机盐B 甘油C. 水D. ATPD ATP 作为细胞中的 “能量通货 ”参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如物质运 输、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 2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 分子由 1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 2个磷酸基团组成B 线粒体内大量合成 ATP 的部位是基质C 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 ATP 的速率增大D. 叶绿体内AT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一类囊体膜C ATP 分子由 1 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2个磷酸基团组成;线粒体内大量 合成ATP的部位是线粒体内膜;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消耗的 ATP增加,所以 产生 ATP 的速率也随之增大,故 C 正确;叶绿体内 ATP 是在光反应中生成的, 故运输方向是类囊体膜一基质。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酶都含有C、H、0、N四种元素B. 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D. 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C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 定都是氨基酸,但不论是蛋白质还是 RNA,其化学组成元素均包括 C、H、0、 N。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其既可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酶的活性会随着酶 存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所以酶应不断更新才能够维持细胞代谢的稳定和高 效。4.将少许的二氧化锰和新鲜土豆匀浆分别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检测 两者产生的气体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如图所示),正确的是(实线为加 入二氧化锰产生的气体量,虚线为加入土豆匀浆产生的气体量)()ABCDC 新鲜土豆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因此 反应速率较快,在相同的时间内,酶催化反应产生的气体量多,但是参与反应的 过氧化氢溶液是等量的,因此最终产物相对气体量是相同的。 5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贝恠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缓冲液可维持溶液的 pH,所以缓冲液应在底物与 酶混合之前加入,反应时间的测定则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后开始,据此可判断C 项符合题意。6.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 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甲图乙A. 图甲中b表示二肽B. 图甲中a与b结合后,a的形状会发生变化C. 适当降低温度,图乙中的M值不变D. 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D 图甲中分解的产物是2分子氨基酸,因此b表示二肽,A正确;图甲中 a酶与b底物结合后,a酶的形状会发生变化,B正确;适当降低温度,影响的 是酶的催化效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值,图乙中的M值不变,C正确;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底物数量有限,D错误。7.#右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A. 如果温度上升5 C, b点向下方移动B. 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C. 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 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A 处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升高或降低温度,酶活性都会降低; b 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具有还原性, 因此不 能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受酶的数量的限制, 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8. (2017浙江金温台高二3月联考)下列能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是()ABCDA 能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A 正确。 9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在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 ()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一和第二阶段C 在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 第三阶段即电子传递链需要消耗氧气, 产生 水,并产生大量 ATP,C 正确。 10用含 18O 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 18O 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f丙酮酸f水B. 葡萄糖丙酮酸氧C. 氧f氧f水D. 葡萄糖f丙酮酸f二氧化碳D 在细胞溶胶中,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 11.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和ATP最多的阶段分别是()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 .第三阶段和第三阶段C1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厌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 厌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D. 需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及其内膜D 厌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 但是本质与需氧呼吸相同, 都是有机物氧化 分解释放能量, A 选项错误;在完全缺氧条件下,厌氧呼吸旺盛,有机物分解较 快,不适合贮藏水果, B 选项错误;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 内没有与厌氧呼吸有关的酶,C选项错误;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线粒体 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因此细胞溶胶、 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中都含有与需氧呼 吸有关的酶, D 选项正确。 13. (2017浙江金温台高二3月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B. 需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不必在酶的催化下即可进行C.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D厌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A 细胞呼吸是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的过程, A 正确;需氧呼吸产生的 H 与氧结合生成水需要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错误;活的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刻 进行, C 错误;厌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 错误。 14. (2016浙江温州3月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氢和氧反应生成水B 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 只有第二阶段可以生成ATPD. 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D 氢和氧反应生成水发生在需氧呼吸第三阶段, A 错误;人体厌氧呼吸的 产物是乳酸, B 错误;厌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才有 ATP 产生, C 错误;厌氧呼 吸场所为细胞溶胶, D 正确。 15. (2016浙江宁波3月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的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B. 柠檬酸循环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 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还原成乳酸D. 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D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的丙酮酸被氧化分解为CO2 和水, A 错误;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和嵴上, B 错误;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 溶胶中被还原成乳酸,C错误;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运输到肝脏再 生成葡萄糖, D 正确。 16. (2017杭州质检)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H +通过主动转运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B 通常,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物质 A的释放速率已达到最大值C. 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物质 N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D. 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而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B 图中H +从类囊体膜内运到膜外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同时合成ATP,这一过程不属于主动转运,A项错误;通常,在光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 光合作用已达到光饱和点时的光合速率,即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已达到最大速率, 因此物质A(即02)的释放速率已达到最大值,B项正确;物质N为NADP十,碳 反应中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 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C项错误; 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几乎不吸收绿光,D项错误。17. 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 加入少许CaC0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 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 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C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包括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溶于无水乙醇,C项错误; 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研磨时加入Si02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CaC0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因此 A、B、D三项正确。18. 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种叶片都能吸收蓝紫光B. 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C. 两种叶片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 aD. 黄绿色叶片在光反应中不会产生 ATPD 叶片中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二者均吸收蓝紫光,A正确;当叶绿 素含量高时呈现绿色,含量少时则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B正确;叶绿素包括 叶绿素a和叶绿素b, C正确;黄绿色叶片在光下时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在光 反应过程中能产生ATP用于碳反应的进行,D错误。19. 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 此实验证明()A 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 光照下叶绿体的类囊体能产生还原剂C. 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D. 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有关B 在光照下,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产生还原剂H,该物质能将蓝色的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20.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碳反应中 C5和C3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 该植物在I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U阶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 者降低CO2浓度中的某一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 ATPB. 图中U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C. H阶段甲上升是因为叶绿体中 NADPH和ATP的积累D. 若CO2浓度降低,U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I阶段低D 光合作用过程中,降低光照强度,ATP与NADPH生成减少,三碳酸还 原受阻,短时间内三碳酸的合成不变,最终导致三碳酸含量上升,五碳糖的含量 下降,故甲是三碳酸,乙是五碳糖。若降低CO2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三碳酸的合成降低,去路暂时不变,导致三碳酸含量下降,五碳糖含量上升,故 甲是五碳糖,乙是三碳酸。若甲是三碳酸,乙是五碳糖,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NADPH,若甲是五碳糖,乙是三碳酸,需要消耗二氧化碳,A错误;II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或降低 CO2浓度,B错误;根据分析, I阶段甲上升不一定是因为叶绿体中 NADPH和ATP的积累,C错误;低CO2浓度下的光饱和点也低,D正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