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研究评析摘要:从众现象是最能体现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范略之一,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从众现象的跨文化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跨丈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的研究成果,评析了跨文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研究的意义和局限。关键词:跨文化心理从众文化引盲跨文化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寻找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普遍性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性是它的两个基本目标。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作用。美国心理学权威刊物美国心理学家曾分期刊载大量文章,分析文化与人类心理的关系。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以至部分心理学家将这称之为“一场范式的转变”1 ,这也在心理学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获得了广泛的支持。随着跨文化心理研究的不断深人,其在心理领域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普通心理到社会心理逐渐延伸。而作为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研究内容的从众现象的跨文化心理研究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取得了重要成果。一、从众心理概述研究群体中的个人心理和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处于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心理和行为必然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从众便是相符行为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种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会促使个人产生符合社会或团体要求的行为或态度。基斯勒(19 69) 曾经从个体的角度提出从众行为产生的四种需求或愿望:(1) 与群体中成员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2) 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3) 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4 ) 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冈。在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和阿希等人的带动下,众多研究者对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从众行为依存于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人地位和个体个性特征等因素。二、跨文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研究成果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一般都要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或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检验已有的心理学理论,从而找到适用于全人类一切个体的普遍规律13 。对于从众现象的研究也是如此。研究从众心理和行为的学者们发现,社会在“顺从 独立”这一维度上的变化程度与从众变化程度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变化。在这一维度上的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影响从众行为产生及其变化程度的生态学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社会学变量。当群体规模足够大和社会阶层分化程度足够高的时候可能会对个体产生从众的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假定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从众现象必然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在强调顺从性培育的社会中,特别是人口密度大和社会阶层分化大的社会,个体的从众性程度是比较高的。当然,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者们已经提供了很多研究结果作为这一假定的证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19 56) 首先通过实验论证了这一现象。在实验中,共有7名被试,其中六人是实验助手(假被试),只有一人才是真正的被试,而且总是被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几个被试面对两张卡片,依次比较判断第二张卡片中的三条线段哪一条和第一张卡片中的标准线段等长。从第七次开始,实验助手开始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实验者此时开始观察被试的选择是独立的还是从众的4 。继而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其错误选择的原因类型是知觉的歪曲、判断的歪曲还是行为的歪曲。自此,为了比较从众行为有无文化因素的差异,验证阿希实验的可靠性,各地的许多跨文化心理研究者都开始重复此实验,来验证和分析跨文化从众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异同。对于从众现象的跨文化研究不仅在阿希的文献中有所提及,在贝瑞(l 967) 的文章中也进行了研究。这也是从众现象的第一类跨文化研究。他们试图确定从众心理是否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以及确定某种文化特征是否对于从众程度的变化产生影响。贝瑞(19 67) 等人对仅能维持生存的经济环境中的人们和在工业时代中的人们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贝瑞发现从众现象具有跨文化性,但是受到生态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他还特别指出,以狩猎为生活基础的人们,由于其所在的社会组织形式较为宽松,常常具有较少的从众心理和行为,整个群体现出独立自信的社会化倾向。因而,与社会组织形式较为严格的农业社会中的人群相比,其从众的程度较低。贝瑞曾对十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十七个样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各地研究助理的协助下,采用阿希模式的实验来研究跨文化情境下的独立性和从众情况。这十七个样本各自的平均值都和生态文化指标相关。这个指标是一个两极性的指标,一极是“狩猎人群 宽松的社会规范 独立性”,另一极是“农业人群 严格的社会规范 顺从性”,结果是这些样本之间有0. 7Q的正相关,而研究中的780个被试之间存在0. 51 的正相关阎。从这个研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儿童早期得到了独立自信的训练,在阿希实验中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独立性。相反的,在较为严格的社会环境中,则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从众现象。也就是说,现存社会中.的社会化现象与成人的行为有关系。而这些研究正显示出了在“顺从 独立”这个维度,社会对儿童产生的社会化影响和在这些样本实验中所体验出的结果之间的理论联系和实验联系。从众现象的第二类跨文化研究,主要是始于邦德和史密斯对工业社会中的人群从众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而这一类型的研究也是跨文化心理学中对从众现象的主流研究。邦德同样也发现从众现象存在于所有的研究情况中,其从众程度受到文化方面和社会环境宽松与否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他们在研究中并没有强调把从众心理与社会结构、社会化过程和生态学相联系,他们努力寻求这些从众现象的变化与个体进行跨文化调查之前的一系列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汇集到整个国家的研究情况中。邦德和史密斯发现在拥有集体主义、保守和偏向于外归因等价值观特点的社会中,从众的程度较高,而在个人主义、民主自治和偏向于内归因等价值观特点的社会中,从众的程度则相对较低网。在这些相关研究中,从众性和价值观这两个心理变量是相互联系的,虽然在之前的诸多研究中都显示出一系列的生态文化指标和从众相关。三、跨文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研究的意义从众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很显然,对从众现象的研究可以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群体中的个体,了解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问题,来营造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维护社会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阻止社会不良风气的扩散。可见对这一现象的理论认识有多么重要。而作为心理学主流的西方心理学研究得出的有关结论有无文化差异,是否具有普适性,以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如何,当然也离不开跨文化心理学对其的研究。科学的指导思想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冈,而且对从众现象的跨文化研究本身也是对其的进一步深人分析,可以说不论其结论或者问题本身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四、跨文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研究的局限跨文化心理学中对从众心理研究的不足主要是方法论问题。因为在这一研究中,难以绝对保证研究对象的可比性和研究材料与工具的文化公平性。可比性的前提是从不同文化背景中所收集的资料具有文化等值性,而这点往往是很难做到的,这也会直接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尽管跨文化心理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理论的普适性,避免文化偏见问题。但是绝对公正的方法和工具无法保证,此外,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对研究的态度不一样,被试者可能不认真合作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同时,由于跨文化心理学中对从众心理研究多采用阿希实验模型,其研究花费高,代价也比较大,对于样本的选取也会受到文化来源、单位大小、资料范围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各个背景下的研究难以简单比较,统计结果解释困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当然,众多的跨文化心理学者们正在积极研究,使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以进一步的完善,而跨文化心理中的从众研究必将取得新的突破。参考文献:1Szapocznik ,Kurt ines W. Family Ps ycholoand Cultura l Diversity J .Ameri can Psychologist ,1993 ,(4 )2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82一296.【3 吴荣先,Wal te rJ .肠nne r. 论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 5 ,第3期: 110 一112 .4 David G. Myers . Social Psycholo群M.sth ed.Pal at ino : York Gra Phi,s serv ices ,Inc.1996.5John W. Be叮,YPe H. PO ort ings ,Marshall HSegall ,Piere R.Dasen. Cro ss 一Cultura l PsycholoResearch and APplicat ions M,2002 :57一596肠nner ,WJ. Th e sear ch fo r psychological universalsA.In H.C. Tri andis &W. W. La mbert (Eds.),Handbook of cro ss 一cul tu ra l Psycholo群,Vol.1: Pe rs pectivesC.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19807宋官东.从众新论Jj .心理科学,20 5 ,第5期,共28 期: 1174一117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