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 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源问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 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 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形而上学,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的实在基 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 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中进行, 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物质、 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1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 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仍 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综上所述, 包括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 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 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时间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与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 题上的唯物主义。3、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极其变 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 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 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要求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 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他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 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4、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原因及实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从私人资本所有制到股份资本所有制,知道现在的资本主义的 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从职工参与决策到终身雇佣再到职工持股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 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市场机制仍然发挥基础性调节,国家宏观调加强。危机的干扰,破坏力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降低,周期长度缩短,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力加强。 政治制度的变化: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增强,政治机构出现多元化趋势,重视并加强法 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Q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 1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 用的结果2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产生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 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5、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成功的实践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既遵循真理尺度, 又符合 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价值的形成和实践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能够为实践提供科学的 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能为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目标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式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6、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以及怎样形成价值; 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解释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 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8、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要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必须深化对生产性劳动的认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当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 价值的劳动,以利于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在科技创新 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在价值创造中付出 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积极 性。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问题,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 创造,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7、量质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以及实际应用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之量变的必要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 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8、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 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始终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9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类的劳动生产活动的概括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反应属于意识的范畴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实践发展10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依据:资本在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生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 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二十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 学依据。11.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领导下的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2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3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经济: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2发展战略: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发展为重点,实现从农业国 到工业国的转变。3在经济体制方面:在所有制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排斥市场机制,完全 采取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4政治: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机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1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以及教训1 :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2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 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以及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3 :社会主义力量坚定的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4 :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20世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他们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 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 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 位。1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祥自由王国飞跃14、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3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4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客观必然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长期性1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自身也会经历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历史经验表明超越阶段急于过渡必然存在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发生复辟的可能性2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向共产主义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辩证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15概述马克思创始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人的发展指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发展,包括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2人的发展可以从3个方面来衡量,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