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 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发展五年规划( 2009-2013)中医传统文化乃我国之瑰宝, 为弘扬中医文化, 促进我院治未病 科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 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治未病”健康工程 实施方案,制定本规划。一、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发展面临的形势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党和国家制 定了一系列保护、 扶持、促进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发展的法律法规和 方针政策。 中医药本身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 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变 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 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人数不断增加, 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 为 中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基础差、底子薄, 与西医预防保健之间差距大。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 学术水平、 临床疗效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 健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二、重点任务(一) 提高和完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可编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 鼓励多模式发展,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特 色优势突出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不断提高中医治未病预 防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和完善以中医特色专科、 面向社会为主体的中医治未病预防 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二)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对慢性疾病的防治 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 多发病能力的基础上, 重点加 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肾病、骨关节病等重大慢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防治, 初步完成综合防治 方案,建立有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三)提升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慢病的早期干预, 优化和推广有效的防治方案。加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深入研究, 大力推广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四)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继续教育工作, 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 质。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继续做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人才培 养工作。三、措施(一)2009年具体措施1. 构建完善服务体系设立中医“治未病科” ,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要将“未病先 防、既病早治、 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医疗、 预防、可编辑 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当中。将服务对象分 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 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 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作用。将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体 现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综合服务区, 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预防、 养生、 保健指导等服务。2. “治未病”科室设置及科室面积 “治未病”科室设置:由于我院业务用房面积紧张,暂时未能 建立一个完善的“治未病”中心,暂于门诊四楼设置“治未病”门诊 部,暂分为“治未病办公室” “治未病中医诊室”与“针灸室”三个 区域。“治未病”科室面积:治未病办公室,面积: 15 平方米;治未 病中医诊室,面职: 20 平方米;针灸室,面积: 30 平方米。3. 配置“治未病”工作设备检查床 10套,诊疗台椅 10套,针灸治疗床 18张,电针机 25台, 神灯 25盏,艾盒 25 个,各种型号针灸针、砭石、敷贴、刮痧、拔火 罐、艾条等工具一批。4. 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科以病人为中心,接受病患者咨询,推广中医“治未病” 知识,宣传“治未病”的“未病专访”、 “已病防变”、“病后防复” 的实质意义。临床治疗“疑难病” 、“慢性病”,运用“已病防变”的 中医治疗特点,用简、便、廉、验的诊疗方法,设定治疗措施,大力 开展各类疾病针灸、腹针、梅花针、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刺 络放血、拔火罐、刮痧、神灯等治疗。指导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适 合于专科专治的,引导患者到专科治疗。适合住院的患者,收入留医可编辑 治疗,并配合住院的中医治疗。5.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包括:医师 队伍,理疗医师,营养师队伍,健康文化宣教人员,健康管理人员的 培训工作。(二)2010年具体措施1. 完善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大力培养“治未病”人才;积极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预防保 健服务;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从简单做起,逐步将多种“治 未病”技术方法的应用到临床。2. 逐步构建治未病的特色诊疗模式 在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中医治 未病特色诊疗模式,在药物调养、传统疗法(针灸、推拿、拔罐、埋 线、耳穴、梅花针等治疗) 的基础上,增设腹针疗法、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膏方治疗,致力开展中医治未病多元化特色诊疗项目。3. 加大力度培养及激励“治未病”人才组织医院内青年中医向本院名老中医拜师, 以“师带徒”的方式, 言传身教, 尽快提高中医治未病后备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 定 期邀请国内外院校名老中医及民间名中医到我院开展讲座、 收徒,传 授中医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外院“治未病科”的成功经验,提高了 我院“治未病”理论专业水平。鼓励青年中医生多学习, 挖掘古代传统的治未病技术, 例如香薰、 艾灸、导引等。在验证一项技术的可行性及潜在的市场价值和利润空 间的同时, 进行全院推广。 按每项技术的研发难度和市场价值对研发可编辑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4. 建立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 依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 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 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 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 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 状况做出健康评估,从而提供个体化的健康调养方案。同时,加强信 息化建设, 联合社区街道等相关部门, 致力于未来五年内建立社区居 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 ,形成“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和 基层居民建立中医特色、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5. 大力宣传教育中医“治未病” 宣传教育主要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讲座、 科普知识宣传和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群众配合晨(晚)练组织开展有益的保健运 动如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和集体舞等,以多种形式向各个层次的 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传授养生保健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三)2011年具体措施1. 进一步扩大“治未病科”的发展规模 遂步细化“治未病科”的功能分区,分设“健康状态辩识及其风 险评估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健康干预区”、“辅助区”四个功 能区。按照三甲医院的要求配备医护人员, 壮大治未病科的医护队伍, 其中中医师占医师比例为 70%以上。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 技术方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2. 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可编辑计划本年度治未病科购入部分治未病设备: 经络检测仪、 超激光 治疗仪。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腹针、艾灸、推拿、刮痧、 拔罐、 TDP热疗、电针、中频治疗、刺络放血、中药敷贴、膏方治疗 等基础上新增了中医经络检测、 超激光治疗项目, 开展多元化治未病 治疗服务。3. 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培训: 举办若干期“治未病”管理培训 班、服务技术业务骨干培训班,开展本院治未病培训基地建设,教学 相长,致力强大治未病医护人才队伍培训基地建设。4. 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技术体系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建 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 针 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 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并全程连贯的技术体系。5. 加强传播与推广 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采用义诊、开展讲 座、制作多媒体宣讲材料、 设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多 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宣传,提高广大 群众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主行为能力,加强服务信息及服务效果宣 传,扩大广大群众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多样化传播、 推广形式结合, 切实做好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宣传推 广活动,成为传播中医健康文化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方法的重要窗可编辑 口。(四)2012年具体措施1. 加强资料的收集、归档、报送工作 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 和规范。同时做好每一次活动的书面及图片记录,归档上报。2. 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流程进一步完善 XX 区中医院治未病科的服务流程,主要分“四步 走”。首先,是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医生将为每位来访者建立 私人健康信息档案;其次,是进行健康状态辨识和风险评估,包含中 医体质辨识常规体检; 再次, 是医生对来访者进行中医健康调养咨询 与指导; 最后是健康干预, 医生将根据病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 评估结果,给病人制定健康干预方案,并指导病人进行健康干预。3. 进一步推广“治未病”中医特色服务 在传统疗法(针刺、腹针、艾灸、推拿、刮痧、拔罐、 TDP热疗、 电针、刺络放血、中药敷贴等)的基础上,开展并进一步推广“治未 病”中医特色服务:辨析体质,对症下药;中医膏方治疗;腹 针疗法;中医经络检测;超激光治疗;等等。(五)2013年具体措施1. 落实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 XX 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可编辑 相应工作。将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作为今后医院的重点 任务,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重点抓好“治未病”工作的实 施。各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扎实推进。(2)完善考核机制 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情况,纳入 工作考核办法。 组织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评估指导, 加强服务质量 监测与控制。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治未 病”服务效果。(3)加强政策措施寻求政府支持, 利用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对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 服务技术研究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保证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的 可持续发展。2. 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慢病的早期干预, 优化和推广有效的防治方案。加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深入研究, 推广中医治未病临床适宜技术。3. 初步开展面向社区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从医院走向社区, 扩大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做到真正 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中心,扩大服务层面,规范服务流程,完 善技术方案,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治未病”的认识 “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 开展“治未病”工作, 既 可编辑是继承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 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治未病科专家队伍 在医院或社区义诊等,通过制作影视、多媒体宣讲材料、印发健康教 育宣传资料等大众媒体,通过“治未病”服务信息和服务效果的宣 传,通过“治未病”健康大讲堂、 健康讲座等多形式、 多样化的方法, 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普及“治未病”知识。同时,要大力组织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将中 医适宜技术推广作为“治未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