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育皮状丝孢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积累油脂的研究微生物学, 2010, 硕士【摘要】 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研究人员从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发展替代燃料及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就是其中一种。目前,生物柴油多是利用动植物脂肪及餐饮废油为原料制成,受原料成本及收集、运输的影响,经济可行性差。因此,寻找廉价易得的原料成了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某些微生物能将纤维素降解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油脂,无疑可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更加廉价而广泛的原料。本文以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 GIM 2.6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进行复合诱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5 W紫外灯,照射距离为30cm条件下,照射时间60s,可以筛选到油脂得率为30.4%,生物量为1.1354g/100ml的突变菌株(皮-60)。利用DES诱变皮-60时,处理浓度为1%,处理时间为70min,可以筛选到油脂得率为35.7%,生物量为1.2573g/100ml的突变菌株(皮-60-70),较出发菌株,油脂得率提高了33.7%,生物量提高了66.7%。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处理、酶处理、酸酶处理、碱酶处理以及微生物处.更多还原【Abstract】 With the problem of global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people are exploring the renewable energy to substitute the fossil fuel. Biodesel is such a kind of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The raw materials of biodiesel are vegetable oil and waste oil at present. However, the high material price of vegetable oil and waste oil led to the high production cost of biodiesel production. So develop cheep material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biodiesel indus.更多还原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复合诱变; 菌株选育; 发酵; 玉米秸秆; 微生物油脂; 【Key words】 Trichosporon cutaneum; compound mutagenesis; breeding; fermentation; corn stalk; microbial oil;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章 绪论 11-26 前言 11-13 1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 13-16 1.1 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的优点 13 1.2 产油微生物种类 13-14 1.3 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 14-16 2 微生物菌种的诱变 16-20 2.1 诱变育种方法 16-18 2.2 诱变育种的步骤和基本过程 18-20 3 玉米秸秆开发利用现状 20-24 3.1 玉米秸秆的产量及化学成分 20-21 3.2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及面临的技术问题 21-24 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4-26 4.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4-25 4.2 主要研究内容 25-26 第二章 皮状丝孢酵母高产油脂菌株的诱变育种 26-35 前言 26 1 材料与方法 26-29 1.1 材料 26-27 1.1.1 菌种 26 1.1.2 培养基 26 1.1.3 主要试剂 26-27 1.1.4 主要仪器设备 27 1.2 试验方法 27-29 1.2.1 培养基的配制 27 1.2.2 菌种的活化与扩大培养 27-28 1.2.3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28 1.2.4 生物量与油脂含量的测定 28 1.2.5 紫外线诱变 28-29 1.2.6 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 29 1.2.7 突变菌株的初筛与复筛 29 2 结果与分析 29-34 2.1 皮状丝孢酵母生长曲线图 29-30 2.2 紫外线诱变剂量选择与突变株的筛选 30-32 2.3 硫酸二乙酯诱变剂量选择与正突变株的筛选 32-34 2.4 出发菌株与突变株油脂得率 34 3 本章小结 34-35 第三章 玉米秸秆的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研究 35-50 前言 35 1 材料与方法 35-40 1.1 材料 35-37 1.1.1 菌种 35-36 1.1.2 主要试剂 36 1.1.3 主要仪器设备 36-37 1.2 试验方法 37-40 1.2.1 培养基的配制 37 1.2.2 菌种的活化与扩大培养 37 1.2.3 玉米秸秆的前处理 37-38 1.2.4 玉米秸秆的酸处理 38 1.2.5 玉米秸秆的酶处理 38 1.2.6 玉米秸秆的酸酶处理 38 1.2.7 玉米秸秆的碱酶处理 38 1.2.8 玉米秸秆的微生物处理 38-39 1.2.9 还原糖的测定DNS法 39-40 2 结果与分析 40-48 2.1 酸水解玉米秸秆正交试验及数据处理 40-41 2.2 酶处理玉米秸秆正交试验及数据处理 41-42 2.3 酸酶处理玉米秸秆正交试验及数据处理 42-43 2.4 碱酶处理玉米秸秆正交试验及数据处理 43-45 2.5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正交试验及数据处理 45-48 3 本章小结 48-50 第四章 皮状丝孢酵母菌突变株发酵玉米秸秆积累油脂的工艺条件研究 50-57 前言 50 1 材料与方法 50-53 1.1 材料 50-52 1.1.1 菌种 50 1.1.2 培养基 50-51 1.1.3 主要试剂 51-52 1.1.4 主要仪器设备 52 1.2 试验方法 52-53 1.2.1 培养基的配制 52 1.2.2 菌种的活化与扩大培养 52 1.2.3 玉米秸秆降解物的制备 52-53 1.2.4 微生物油脂发酵生产 53 1.2.5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53 1.2.6 油脂含量的测定 53 2 结果与分析 53-56 2.1 皮-60-70发酵产黄纤维单孢菌处理玉米秸秆积累油脂最佳工艺条件 53-54 2.2 皮-60-70发酵纤维素酶和康宁木霉处理玉米秸秆积累油脂最佳工艺条件 54-55 2.3 结果分析 55-56 3 本章小结 56-5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7-59 1 结论 57 2 展望 57-59 参考文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