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1、项目概况12、检测目的13、检测依据14、检测范围25、检测时间26、检测方案26.1 测试原理26.2 测试前准备工作36.3 测试步骤46.4 检测频率56.5 注意事项56.6 数据分析56.7 结果评定66.8 出具报告67、检测工作流程67.1检测组织原则67.2职责分工67.3检测计划77.4异常与意外应急与补救方法78、检测安全措施78.1检测作业领导小组78.2人身安全措施78.3仪器设备安全措施88.4车辆安全措施88.5试验检测安全措施98.6安全防护99、检测结果判定及异常处理要求910、检测人员及设备1011、收费标准1112、工作质量保证措施1212.1 检测质量保证措施1212.2 工期保证措施1213、附件131、项目概况2、检测目的对*隧道明洞旋喷桩复合地基进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以检测该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给施工单位提供检测结果,为工程质量提供依据。3、检测依据3.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3.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3.5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3.6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检测委托单及其它相关资料等。4、检测范围 *建设项目隧道明洞旋喷桩复合地基试验检测委托合同书确定的检测项目。5、检测时间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宜在旋喷桩桩身龄期达到28d后方可进行,且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试验条件。在完成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根据设项目工程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要求,该项目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方可进行试验检测,现场试验检测时间每点约为24h。6、测试方案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是通过一定面积的载荷板施加垂直荷载,由观测到的承压板上的压力和地基的变形关系,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变形模量的原位测试方法。荷载试验装置一般由加荷装置、反力装置和观测装置三部分组成。加荷装置由千斤顶、压力表等组成;反力装置由钢梁和混凝土预制块组成;观测装置由基准梁和百分表组成。6.1 测试原理6.1.1加载方案设计及计算加载装置采用堆载平台作为反力装置,用一根分配梁上铺两根带肋主梁形成堆载平台,在堆载平台上堆码砼预制块提供反力。采用一台液压千斤顶作为加力装置。如下图所示:图1 压重反力平台6.1.2 承压板直径计算*旋喷桩复合地基,其设计桩径0.6m、桩间距1.2m、设计承载力250kPa。根据规范计算承载板直径D:D=1.051.2=1.26m6.1.3 最大加荷值计算最大加荷值计算公式:F=式中: F加载力值(kN); P设计承载力(kPa); D承压板直径(m)。根据设计该处旋喷桩复合地基最大加载力值为: F=22503.141.261.26/4F=623.1kN6.1.4 堆载平台计算堆载平台尺寸为37m。主梁支墩采用砼预制块,主梁下放置钢垫块,液压千斤顶和承载板。根据规范要求,堆载所采用的荷载重量应为最大加载力值的1.2倍,本次荷载试验堆载平台重量为747kN(74.7t)。6.2 测试前准备工作6.2.1 根据试验所需要的压板面积加工承压板、钢梁及混凝土预制块的准备,及设备的维护保养。6.2.2 施工单位准备吊车一台(12t以上),并负责试坑的开挖(面积约为46m,深度以桩顶标高为准)并提供检测时的用电,通常为日常照明用电(220V)即可。6.2.3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强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1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6.2.4 试验应在桩顶设计标高进行。承压板地面以下宜铺设100150mm中、粗砂垫层(桩身强度高时取大值)。如采用设计垫层厚度进行试验,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设计基础宽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和长度,且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6.3 测试步骤6.3.1 放置承压板,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可采用水平尺进行校准。6.3.2 反力装置的安装,应先进行测量、安放钢梁,使其平整稳固,混凝土预制块的堆码要交叉进行,防止倾斜或散落。6.3.3 安放观测装置,观测装置基准梁应距承压板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不受地基沉降的影响。把百分表固定在基准梁上,调试百分表,记录初始读数。以上工作完成后可进行试验。6.3.4 加载等级分为10级,每级荷载为50 kPa。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即500 kPa。6.3.5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即可加下一级荷载。6.3.6 卸载级数可分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6.4 检测频率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6.5 注意事项6.5.1 试验前应采取试坑内的防水和排水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影响试验结果。6.5.2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a 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c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6.6 数据分析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压力(p)与承压板沉降量(s)的p-s曲线形态确定:6.6.1 当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明显时,可取比例界限所对应的压力;6.6.2 当p-s曲线上的极限荷载小于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6.6.3 当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不明显时,可按压板沉降(s)与压板直径(d)或宽度(b)之比值即相当对变形确定:对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d或s/b等于0.0060.008所对应的压力,桩身强度大于1.0MPa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最高值。6.7 结果评定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特征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需要时应增加试验数量,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8 出具报告 在检测完毕后2个工作日内提交临时通知单,内容包括总沉降量、p-s曲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现场检测完成后7日内提交正式检测报告。7、检测工作流程7.1检测组织原则7.1.1本流程组织方案应全面覆盖检测方案中所预定的各项检测指标。7.1.2 充分保障实施过程的检测工作安全。7.1.3合理优化实施步骤,提高效率,在符合上述三条原则基础上尽量缩短检测周期。7.1.4针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与意外做好必要的应急与补救方案。7.2职责分工7.2.1委托单位负责召集、组织有关人员按检测方案和工作计划的要求,为检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检测工作界面;提供可靠的检测安全保障措施。提供相关系统技术资料;按照检测人员的要求提供和完成检测所必需的检测准备和配合工作等;7.2.2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按照规范要求的检测流程和确定的检测方案实施检测。注:除检测人员外,其他各方人员不应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利于检测工作和结果的异常影响。7.3检测计划7.3.1人员分工情况如下:表1 检测分组表序号组别工作范围人员安排(人)1设备安装堆载平台搭建*2试验检测仪器调试,数据采集、记录*7.3.2 检测计划安排7.3.2.1检测流程:施工单位委托查看资料(设计文件、施工记录)现场勘查组织进场实施检测分析数据(整理资料)编制检测报告提交报告。7.3.2.2检测计划为初步拟定方案,实测时间在保证总体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依据各检测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7.4异常与意外应急与补救方法现场检测过程中出现未考虑到的异常与意外,将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部门人员协商,进行相关应急处治及补救。8、检测安全措施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检测作业人身、车辆、设备财产安全,检测作业单位成立领导小组。8.1检测作业成立领导小组如下组 长:成 员:应急领导小组由负责日常工作。应急救援组织电话:8.2人身安全措施8.2.1试验前应对堆载平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确保在加载时不发生重心偏移和倾覆。试验加载过程中派人对堆载及各受力构件的变形观测,确保试验过程中人员及设备的安全。8.2.2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期间必须着工作服、佩戴胸牌、穿反光背心等进入检测现场。8.2.3必须听从检测任务负责人的指挥,认真进行检测,不得擅自离岗。8.3仪器设备的安全措施8.3.1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检测。8.3.2认真制定和执行试验检测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严禁试验检测设备超负荷运行,严禁无证操作设备,严禁酒后操作设备,严禁将设备交给无证人员操作,严禁设备带病作业,严禁使用报废设备进行作业,严禁疲劳操作设备。8.3.3试验检测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在危险的环境检测、停放、检修时,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与安全警告警示标志,要注意防火、防冻、防风、防雷等。8.3.4试验检测设备操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冒险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立即要求纠正,并有权拒绝作业。8.3.5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用电,消除不安全隐患。8.3.6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时,及时关闭电源,不得随意拆卸,应及时通知安设科解决。8.3.7每天检测前后对试验仪器设备电路开关等必须进行安全检查。8.4车辆安全措施8.4.1检测前必须对各种车辆进行维修保养。8.4.2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车辆管理、及交通安全措施执行。8.4.3驾驶员必须认真遵守交通规则,严格遵守车辆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行车安全。8.4.4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8.4.5驾驶员未经许可,不准私自动用车辆,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车辆,否则一切后果自负。8.4.6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所受的罚款以及没收的证件等,全部由个人承担和处理,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出车。8.5试验检测安全措施8.5.1若环境条件对试验检测结果和设备精度有影响,应按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必要时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并由专人实施监控和记录;8.5.2现场负责人必须履行监督职责,发现试验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或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应提出纠正和整改通知。当环境超出相应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