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汪曾祺。这个单元包括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这些课文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篇文章选自汪曾祺的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值得细细品味。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同时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且从中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但是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学生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2)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4)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教学方法:朗读法,语言品读法。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说起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煮艾蛋)过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我国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也是不尽相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江苏高邮的著名的散文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品尝鸭蛋背后蕴含的浓浓的情感。二、 整体感知 同学们速读课文,谈谈课文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下: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玩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还有一个专属于小孩子的风俗:玩鸭蛋、挂鸭蛋络子,在这么多的风俗中,作者只对这枚鸭蛋情有独钟,看来这其中的滋味值得我们细细的咂摸。让我们先从玩鸭蛋开始。三、品味鸭蛋 (一)教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出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 学生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教师巡视。教师预设:1、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注意“有”后面的叹号)独立成句,语气坚定,朗读声音要高,可略带夸张。品味分析:原文一问一答,好似两个小孩子在讨论,回答“有”的那个小孩满满的自豪感,似乎挑鸭蛋是门很大的学问,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呼之欲出。幻灯片出示王安忆的一句话:干脆利落的一个“有” ,石破天惊的一个“有”,“以童稚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 (同桌两人读一读,读出亲切感。)幻灯片出示修改后的语句:有的样子难看,有的漂亮。“蠢”,“秀气”是拟人化了,让鸭蛋带有了灵气,不是在写鸭蛋,而是在写人,仿佛鸭蛋就是自己的伙伴和朋友,这也是只有孩子才能获得的物外之趣吧。 “难看”“漂亮”只是在写鸭蛋的外形,“蠢”“秀气”赋予了鸭蛋性格,将鸭蛋写的富有灵气。教师: 汪老的语言初读是平淡的,但细品却觉得甚有韵味,有情趣。他说过语言的独特不在于用别人不用的词,而在于他能赋予别人也用的词所想不到的意蕴,一个“蠢”,一个“秀气”,在他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2、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师:有没有让你联想起什么?学生自由联想表达。3、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写出了小孩子的童真、快乐、随意自在。教师小结:端午的这枚鸭蛋,带给孩子们多少童年的乐趣啊,它既可以吃,又可以玩,既是孩子心爱的饰物,又是孩子真挚的伙伴。汪老写作此文时已经60多岁了,我们却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孩童的天真,童年的乐趣,或许只有对童年依赖,充满童心的人才能写出这么美,这么纯的文字吧。(教师板书:童年趣)(二)鸭蛋好玩,更好吃,到底有多好吃呢?下面让我们放声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写的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语句,动情的朗读出来,说说你的感受。教师预设:1、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好用短句,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口语色彩浓厚。)2、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鸭蛋!”先分析“肃然起敬”:肃然起敬是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这里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一枚鸭蛋,大词小用,有幽默效果,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一个“哦”字,体现出异乡人对高邮咸鸭蛋的称赞之情,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自豪之情。怎么读?关注“!”张大嘴巴,提高声音,读出震惊,羡慕之意。3、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买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重读“必、特别标明”、“高邮咸蛋”一字一顿,读出自豪感。4、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读出嗔怒又自豪的感情。大白话,口语色彩浓厚。看似平淡的话语,经过细细的品味和重读,读出了深厚的家乡味,故乡情。5、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得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是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重读“确实、多矣、完全、实在”读出对故乡的热爱。体会所食鸭蛋很多吃过了我家乡的鸭蛋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6、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出示幻灯片)善用语言造型,一个“吱”字,可读长,可读短,写出了油冒的又快又多,营造出了画面感,绘声绘色,富有动感和快感,让食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汪曾祺的语言,初读是平淡的,如话家常,却又常常在不经心、不刻意中设置传神妙笔,读起来那样有趣、有味,而且耐读。7、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口语色彩,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情到深处不讲理。月是故乡明,鸭蛋是高邮的好啊。鸭蛋背后是浓浓的故乡情啊。教师小结:读完这一部分,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汪曾祺笔下的这枚鸭蛋哪里只是鸭蛋啊,它还承载着作者浓浓的故乡情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食的味道就是故乡的味道啊。(板书:故乡情)汪曾祺说:“故乡和童年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他还说写作品要有中国味儿,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他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怀想寄予在这枚普普通通的鸭蛋中,用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淡的句子,却让我们越品越觉得有味,这也是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板书:平淡而有味)四、 感悟乡情汪曾祺19岁离开故乡,思乡是他一生的情结,老头汪曾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幻灯片展示:江苏电视台为爸拍了一部电视片梦故乡。我记得那次周末回家,爸急不可待地要放这部片子的录像带给我们看。汪朝笑他:老头儿看过了又要看,几遍才算够?看片子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插科打诨,说爸“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可是没有像以往一样听到他反抗的声音。我回头看,一下子惊呆了:爸直直地盯着屏幕,眼中汪汪地饱含着泪,瞬间,泪水沿着面颊直淌下来!爸去世以后,我们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了,就写:高邮汪曾祺五、写作训练汪曾祺将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凝结在这枚小小的鸭蛋身上。在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也珍藏着这样一枚“鸭蛋”,那么,有什么吃食至今令你回味、难以忘怀呢? 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六、小结:汪曾祺离开故乡后,只至花甲之年才重返故里。漫长的岁月里,他辗转大江南北,但对于这些地方的山水人情他都是过客,惟有故乡深植心底。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前的提示语: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但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学会品尝生活的滋味。推荐阅读汪曾祺散文精选小说受戒汪朗等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七、板书: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故乡情 童年趣 平淡而有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