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达 男,1949年出生,福州人,福建省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鉴定家。师从谢义耕、陈子奋。主要作品有荷塘情趣、荷趣、辟邪兽等。 陈达先生的寿山石雕刻作品别具一格,给人一种清新、古朴、高雅的感觉,只要出自他手的作品,都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陈达先生的作品既不是圆雕,也不是薄意和浮雕,而是三者兼有的一种艺术浓缩,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可见,创新是艺术的灵魂。 陈达先生从事雕刻艺术30多年,他从来不讲“资格”,给人的印象总是那样的诚实谦逊。他说,只要你从事艺术,就没有理由讲“资格”,只能不断地创造自己的“风格”。期间,他四处探索学习文化艺术,先后师从谢义耕、陈子奋、冯力远、潘主兰、启功、王世襄等绘画、书法、金石大师,他从这些大师身上,不仅吸收了广博的篆刻、书法、绘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了他们的高尚的艺术情操。“诚实谦逊”是谢义耕老师的艺术名言,他继承下来了;陈子奋老师的“一笔了结”、“放在精微”的艺术主张,使他终身受益;冯力远老师在文学、文字学方面的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使他学之不尽;特别是潘主兰老师的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力,每每使他感觉到有一股永不消竭的智慧能量。还有王世襄先生常从多个方面指导他的竹刻艺术,使他的竹刻艺术有了很高的造诣,享誉海内外。 无巧不成书,上山下乡时,陈达插队务农于闽北建阳黄坑,那里正是全省闻名的竹海。尽管当时的环境十分艰难,劳作之余,他放弃休息,坚持竹刻,因此早年陈达的竹刻就名声在外,1998年8月,中央电视台在一套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他的竹刻作品,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了他的竹刻艺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达从闽北山乡调回省文物商店工作,这为陈达的艺术生涯增添了新的浪花、为他的艺术创作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他遍访了各地博物馆、文物店,提高文物鉴赏水平,也从中汲取了艺术营养。此外,陈达还经常出入石雕厂,在与工艺大师林寿L、郭功森、周宝庭、陈敬祥等交往中,逐渐对寿山石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他遍访了福州许多藏石大家,观赏了早期刻工们的技巧,搜集了林清卿的许多原作及几百张薄意拓片,拍摄了不少名家作品,并认认真真分析研究前人艺术特点和风格,同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 陈达的寿山石雕刻作品,不仅是他的心血结晶,也是一种综合艺术的结晶。他对雕刻艺术的态度永远是那么严谨,一个作品从构想到下刀,每个细节的处理,他都做到精益求精,一个小小的作品,往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我想这就是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 蜜糖为何不同于其他的果糖,有一种独特的芬芳?因为它是蜜蜂采集百花之粉而酿成。陈达先生的寿山石雕作品为何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看完这篇短文,人们就不难理解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