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阅读能力的手段 首尔圆光小学校长 元智渊一阅读的概念与定义所谓阅读是指读文章这一行为。而阅读的最初步阶段是将文章出声朗读出来,把文章的内容字正腔圆,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阅读,是将文章作者与读者连接起来的纽带。读者通过阅读,理解,获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信息,情感,同时读者结合个人的知识背景,深化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乃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这一角度看,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也是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积累的。广义上的阅读,不限于对书刊文章的阅读,也包括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网页等多媒体文字内容的阅读。而阅读和读书的差异就是阅读是面向各种媒体的文字的阅读,而读书只是对书籍的阅读。 1.阅读的作用 1)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2)提供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的信息与知识 3)培养思考能力 4)培养健全人格 5)陶冶情操树立价值观 6)读书的效果二阶段式阅读教育:对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阅读课程研究阅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健全的沟通能力,流畅的读写能力等语言运用能力。而为了在一个轻松,效率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区分调整。 1.按成长过程划分的阅读阶段 1)掌握字与音的关系,将文字用声音表达出来 2)通过进一步发声阅读,在句子结构,内容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把握句意。 3)开始正式进行阅读技巧的学习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练习 5)在充分的练习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 6)在无人指导的情形下进行自主阅读根据上述的阶段划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集中在阶段1到阶段4,而高年级则涵盖了全部六个阶段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阶段划分 1)对文章字面内容的阅读 2)通过推理和想象,对文章脉络中隐含的内容或作者意图进行推断 3)运用知识积累和个人经验,将文章的观点与个人观点进行比较,进行思辨性的阅读 4)结合作者的观点与个人观点,升华形成新观点 3.以读书为中心进行阶段划分 1)读书阶段:对文章进行阅读,无意识地获得其中信息 2)解释阶段:在阅读中,对隐含的内容进行发掘,理解其意 3)批判阶段:结合个人的知识,经验与观点,与文章观点进行对比,思辨 4.按熟练程度标准划分阶段 1)初级阶段 (1)对阅读内容文字进行出声阅读 (2)通过朗读进行发音练习,培养会话能力 (3)对韩国语的音价熟悉掌握(韩国语为表音文字) (4)掌握日常会话用词,减少心理负担 (5)对听说过程中习得的内容进行提炼 (6)对学习者的语言,文化进行必要考虑 2) 中高级阶段 (1)阅读目标从实用性深化为修养性,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文化差异 (2)对报纸杂志所载的长篇幅文章进行阅读 (3)掌握文章出现的高频词和惯用语 (4)进行更有效率的默读以上根据不同标准对阅读教学进行了阶段划分。在具体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三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阅读是存在阅读动机的。简而言之,阅读动机就是引起,维持以及强化读者对书籍等产生阅读行为的内外在因素。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动机诱因亦是多方面的,有阅读效能诱因,阅读挑战诱因,阅读好奇心诱因,阅读重视诱因,成绩提高诱因,相互作用诱因,竞争力提高诱因,阅读顺应诱因,家庭要求诱因,阅读回避诱因等。这些诱因大部分可以出发,维持并强化学生的阅读。但是这其中阅读回避诱因是起反作用的,因此我们要注意避免这一诱因。在小学教学实际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向学生推荐相关领域的书籍,以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挑战心理,老师应给予鼓励称赞。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在阅读中的新发现,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同时也要保证学生阅读时间的充足,不受到干涉。也就是产生沉浸于阅读的感觉。另外在阅读后,鼓励学生向他人介绍阅读内容体会,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树立阅读信心。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目前世界上广泛认可的是 SQ3R教学法: 1. (Survey) : 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一大体的了解。 2. (Question) : 提问:这一阶段,要读书中各章节的标题以及章节承上启下的内容,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 3. (Read) : 阅读:如果说浏览、提问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阅读就是从头到尾细读,对重要、难解部分反复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也就是边读、边思考、边圈点。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 4. (Recite) : 复述:即“回忆印象”。离开书本。回忆书中的内容,看自己存疑的题目是否获得了正确的解释。这是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巩固记忆的手段。 5. (Review) : 复习:一般在复述后一、二天内进行,隔一段时间再重复一次,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温故而知新,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采用SQ3R阅读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掌握阅读内容,培养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反过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增加眼和手以及口的协调能力,同时对心理活动也有积极的影响。另外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交际过程中,面对于复杂的单词,可以运用已知的,与该词相近,但更容易理解的词进行替代,解释,这样可以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而这正是简单的交际策略。应急交际策略需要对对话内容整体脉络有一个把握,对一般知识,日常用语也要有一个充足的积累。由这一点,我们认为,日常阅读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大有裨益,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交际策略。四灵活合理运用上课时间也是非常重要。教师对于上课时间的利用要有基本的策略。根据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区别,各个阶段的教学策略也略有不同。 1.阅读前的教学活动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阅读目标 2)开始阅读前,对阅读材料以及相关背景知识进行简单介绍。但是注意不要过多关于文章内容方面的信息。 3)通过展示插画,图片的方式,让学生预测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增加阅读兴趣 4)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阅读速度,选择的材料应兼顾大部分学生的水平 5)在阅读前告知学生哪些部分,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关注,也可以布置问题给学生。寻找提炼文章的关键内容也是阅读能力的一部分。 2.阅读中的教学活动 1)默读,在最短时间内阅读文章 2)略读,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观点,再精读,掌握文章细节,再进行一遍略读 3)查找确认前一阶段教师布置问题的答案 4)标记文章主要内容 5)掌握文章结构和各部分的关系 6)记忆文章的结构,观点,主旨等 7)完成整体阅读后,对文章进行分部分的阅读 8)对于在阅读中出现问题,不理解的部分反复阅读 9)对于日常交际用语内容要掌握 10)对不懂的单词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 3.阅读后的教学活动 1)对于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学习到了哪些单词,哪些句子,哪种用法,同时对文章内容进行点评。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掌握文章主要观点。 3)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阐发 4)将文章内容结构顺序等绘制成图 5)要求学生讲述通过文章阅读带来的启发等 6)要求学生写出文章概要,文章结构,加深理解 7)找出文章中与主旨关系不大的句子 8)掌握文章中代表性的构词 9)复述文章 10)掌握文章各段功能 11)掌握文章的修辞结构,能够运用相关修辞手法 12)掌握文章写作意图,评价写作目的 13)区分事实和意见 14)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 15)就文章内容联系自身经历 16)根据文章内容,编成对话,进行运用 17)将阅读内容改写成信件 18)就阅读内容编写情景剧 19)由学生归纳自己阅读中的技巧心得 20)对于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意思的单词,进行查询,掌握其意思 21)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2)对阅读文章内容进行分类 23)学生个人进行检讨与总结 五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和教师更要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策略。掌握正确的阅读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完善写作能力,提高沟通交际水平,树立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的动机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学生自信感,自尊心,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随着阅读自信的建立,学生敢于阅读,水平自然会上升,学业也会提高。增加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热爱阅读,扩大阅读领域,扩展视野,提高学习能力,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