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新余孔目江凯光新天地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综合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拟建地点在孔目江生态经济区,地理位置坐标东经1145014.791145208.47、北纬274933.35275032.71。规划范围以龙盘大道为界分东、西两个地块,具体范围为东部地块南靠毓秀山消防通道,西临龙盘大道;西部地块东接龙盘大道,北靠贯背、敖家、豪头村,南接王龙山山体。4建设单位:新余市凯光投资有限公司5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94674.98万元人民币,环保投资为4365.78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6%。6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1.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观设施建筑面积50330平方米,包括耕读文化展示体验中心、耕读文化文化养生馆、耕读文化教育演示中心、低碳建筑技术展示中心、动感水上乐园等;2.游客生态文化休闲配套设施建筑面积64150平方米,包括度假酒店、餐饮、酒吧、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运动休闲娱乐室、农耕文化科普馆等;3.停车场、区内道路、绿化及小品等其他配套设施。 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211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810亩(含耕地约29.4亩),租赁用地为5401亩。租赁用地用于景观打造苗木用地面积约4500亩,水域面积约801亩,旅游配套建设用地面积约100亩。二、拟建项目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拟建项目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鼓励类中第三十四类“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本项目建设符合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新余市旅游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新余市仰天岗地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07-2020)及江西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要求。江西省发改委以赣发改社会字20131018号文件予以了备案,江西毓秀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主管部门孔目江生态经济区管委会林业局已同意本项目建设。项目选址可行。项目建设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各功能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较为合理。项目建设不涉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建设用地不在江西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根据新余市国土资源局(余国土资文2013199号文及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文件(赣发改办投资2013138号),占用耕地已在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洪办事处内塘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中落实占补平衡。三、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在柏树下水库、界水河共设置五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各断面中pH值、COD、BOD、氨氮、总磷、SS、石油类等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要求。(2)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在易家、老山里村、观背村、李家坊内各布设一个监测点,共四个大气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易家、观背村、李家坊各测点中SO2、NO2、 PM10、TSP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但老山里村监测点的PM10、TSP超标,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正在施工。(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在项目区域周边共设七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拟建项目厂址所在地声环境状况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在孝头村设置一个地下水现状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各测点的pH值、Cu、Cr6+、硫酸盐等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5)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分区属新余市仰天岗地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中的生态林地保护区,主要以丘陵地貌形态为主,以中亚热带丘陵岗地常见广布植物和农田旱地作物种类为主。植被主要以针阔混交林、山地灌丛为主,局部区域为裸地。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杉林、毛竹林以及山地灌丛等本地常见树种,常见动物有野兔、野猫、鹰、隼、燕、雀、雁、布谷、野鸡、野鸭、斑鸠、杜鹃、画眉、竹节蛇、菜花蛇等。项目涉及的江西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丰富。据调查,森林公园内有野生脊椎动物17目28科4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二级保护动物18种;有种子植物127科912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建设用地区域主要为耕地,以农业植被为主,未发现有珍稀特有、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分布,未发现有重点保护动物的集中分布地和栖息地。四、评价范围及评价等级1.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评价工作的分级规定,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进行了判别。(1)地表水环境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主要污染因子pH,COD、BOD5、NH3-N、动植物油等,污水排量为200m3/d578.16m3/d1000m3/d。受纳水体界水河为小河,水质要求为类水体。污水排放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要求,确定本次评价的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大气环境本项目为休闲旅游开发,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停车场所排放的汽车尾气、餐饮油烟。餐饮燃料采用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厨房油烟经净化器处理后再经专用烟道引到建筑楼顶排放,排放的废气能够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汽车停车场尾气为无组织排放,废气排放量少,污染时间短。经估算模式计算得,最大占标率Pmax10%。确定本次评价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项目噪声源较少,主要为通风风机、空调通风设备、加压水泵等,噪声源强度在7085dB(A)之间,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和项目规模及其所在地区环境功能要求,确定本次评价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4)生态环境本项目为休闲旅游开发建设,建设用地为54.972 hm2(0.54972km2),不在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敏感性为一般区域。为了体现本项目的休闲旅游特色,在建设用地外围租用了359.138 hm2(3.59138km2)林地。建设规划用地总面积达到414.11hm2(4.14km2),但租用林地位于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因此,本次评价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5)地下水环境项目不涉及地下水开采,废水主要生活污水,废水经处理后污染影响程度小,污水处理站及项目排水管网具有防渗能力,项目对地下水影响很小。因此,地下水环境评价只作简单影响分析。2.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工程的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确定本项目评价的范围如表1所示。表1 项目的评价范围序号评价内容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项目废水排放口至下游5.0km处2大气环境以建设项目拟建场址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55km2范围。3声环境场界外1m处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4生态环境为项目开发涉及的区域,总面积约4.14km2五、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确定水、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2。表2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m)规模/人口环境功能空气、声环境敖家村北45035户/100人(GB3095-1996)二类(GB3096-2008)二类贯背村北40080户/300人东家边村西北80020户/80人孝头村西37050户160人孝头村村小学西北700200人孝头村村委会西北70015人河下部队东南50012栋2-4层的办公及营房水环境柏树下水库-小(一)型水库 灌溉界水河西600小河类袁河南中河山泉水社会环境征地、土地资源、交通-生态环境植物、动物、鸟类、农田东北江西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注:距离为直线距离,道路两侧建筑物均为村庄居民住房,建筑物层数为2-3层.六、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1. 生态环境影响项目为休闲旅游开发,主要依托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展观光、接待等游览项目。在项目开发和营运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占地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建设必须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本项目建筑用地为54.972 hm2,其中拟占农用地约51.8908公顷(含耕地约1.9605公顷),建设用地2.8805公顷,未利用地为0.2007公顷。占地性质以农用地为主,不占用林地,对区域植被影响较小。(2)对区域自然体系稳定状况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区域自然体系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降低有限,是评价区内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从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变化后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分析可以得出,建设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后土地利用格局(分林地、耕地、水域)虽发生了变化,但总体来说,各拼块的优势度变化都不显著,表明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运行对评价区自然体系的质量没有产生显著负面影响。(3)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不占用林地。但项目建设区域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以杉木、灌木丛和竹林为主。这些植被类型均为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的植被类型,以广布种和常见种为主,没有特有的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型。故不存在因拟建工程永久性占地而导致物种或特有植被类型的灭绝或消失。施工结束后将对大部分施工迹地进行植被恢复及绿化,因此施工活动对评价范围陆生植物的直接影响可通过植物恢复措施将不利影响减至最低。(4)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水土流失主要受降雨、地形、岩性、土壤、植被、人为活动六因子影响。降雨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土壤则为侵蚀的物质对象,土壤、地形地貌和植被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1742.5mm,且降雨集中在46月,受降雨击溅和冲刷作用。地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降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动力。(5)对区域树种的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以及运营期,在维护原有生物种群和保护现有植物树种的基础上,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做到封、护、育、造相结合,种植与抚育并存,保持林相稳定。现有林地以针阔混交林、山地灌丛为主,通过少量植株的择伐与补栽,补播,割除缺乏风景游赏价值的蔓藤与灌草,通过局部或块状整地,在不引起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逐步种植一些有一定耐荫能力,又较美观的地被花卉或花灌木。引进植被以尊重现状植被分布状况为前提,林相尽量与现状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在考虑林地的生态效益基础上,兼顾视觉美观效果,特别是建设项目周边的林地观赏效果。项目区内的资源植物主要是有松、杉、竹等常绿阔叶林树种。它们会因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而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征地对少量树木总数的减少以及项目为建设景观一致性,人为的进行分片种植,而不是体现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和生态影响方面。不会造成区内植物物种数量减少,更不会导致植物物种遗传资源丧失。因此,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