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厦门湖滨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八年级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拿出笔来认真地完成这份试卷时,你会发现,在新的征途上时间老人已经悄然带着我们走过了半个学期。在这半个学期里,你知识宝库里一定又增添了许多新的知识。细心审题,深入思考,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这份试卷。让我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吧!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计19小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1.古诗词默写。(每处1分,共14分)树树皆秋色, 。少壮不努力, 。是故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 ”。走近古诗词,我们总会被浓浓的乡情所感染。诗人孟浩然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不禁思念起家乡和亲人,吟出“乡泪客中尽 , ”;崔颢登临黄鹤楼,浩渺的烟波一收眼底,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诵道“日暮乡关何处是?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沉郁顿挫,壮怀激烈,读他的诗,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颗赤子之心的丰富情怀:望岳中,诗人在结尾处抒发着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远大政治抱负,诗句是“ , ”;春望中,杜甫担忧国家烽火连天,渴盼家人音讯,有着思乡忧国的情怀,诗句是“_ _,_ _”。2完成下列各题(11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狼j( ) f闲( ) 颓唐( )荒谬( )瓦l( )寒jn( ) 阻遏 ( ) 诘问( )在本学期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它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出自寻常百姓人爱。走近车站,步履蹒跚、身材微胖的父亲为儿子爬下月台买橘子, A , ;走近偏远的农村,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父亲为造九级台阶而准备了大半辈子,在他不懈的辛劳中,我们读出了一种坚毅的自尊;走近深巷破院,生活艰辛、孤苦伶仃的老王临终前为杨绛一家送来一包鸡蛋和一瓶香油, B , ;走近大山深处,沉稳谨慎的年轻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在他默默的付出中,我们读出了一种奉献者的诚信。收回目光,聚焦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会发现,他们,不正在我们身边吗? 请仿照上下文,在AB横线处,任选一处补写出两个小句子。(2分)我选( )处,补写如下: , ;划波浪线句如果改为陈述句,应该是: 。(1分)3名著阅读(5分)他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文中的“他”是 。(2分)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主人公形象: 4探究性学习(10分)湖滨中学文学社组织了一场“探索厦门老地名文化”的活动。活动小组沿着新华路走到大同路和故宫路的交叉口时,发现不远处有一方牌匾,上面写着“双莲池社区”。一见“双莲池”三字,活动小组的小陈同学立刻联想到了那“清水涟猗,双莲映兮”的景象。他们沿着曲折狭窄的小巷往里走,只见挤挤挨挨的房子和镶嵌其间的日渐破落的庭院,遍寻许久,却找不到半点莲花的踪迹。探访中,他们得知,原来早在上世纪20年代,双莲池就已经填为街巷了,如今只是沿用池名而已。一路走来,看见在古树下闲聊的老人、庙里虔诚的香客,听见此起彼伏的鸟叫声和咿咿呀呀的二胡声,这时小陈才若有所悟:虽然访古池而不遇,但往昔池塘的莲香并没有散去,它只是融入人们的血脉,转化为精神的底蕴。(注:双莲池并非只有两朵莲花,而是指有红白两色的莲花)忆莲:中国人自古爱“莲”,为莲花取了不少别名,请写出两个:_ _ (2分)诵莲: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赞美莲花的作品,请分别写出两句与莲有关的诗句。(2分)诗句: , ;绘莲:“双莲池”盛况早已不再,请你根据“清水涟猗,双莲映兮”这句话展开合理想象,凭借着你生动的笔触,重现百年前那莲花满池的美丽景象。(3分,注意描写) 咏莲:莲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有着怎样的品质或美好寓意呢?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乃大惊 具答之 麻枲(麻)之属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6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分)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选贤与能7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A村中/闻有此人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C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D惟/计口授地8翻译下列句子(4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9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 (2分)10(乙)文中的穴中人与(甲)文中的桃源人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三、阅读阿长与节选部分,完成11-14题(1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从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1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12有人认为,“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中,“三哼经”改为“山海经”更准确,不会让读者产生误解,你认为呢?(2分) 13从文中画线句子看来长妈妈给“我”买来的绘图“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可是作者却说是自己“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呢(3分) 14从上文来看,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四、阅读文章年轻的女侍,完成15-18题(15分)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A(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心头的最爱。 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迅速站了起来,以旋风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A)” 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B)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儿平静地看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