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气象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落实民主集中制1、以提升领导班子凝聚力为目的,坚持明主集中制原则。局领导班子始终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关制度和规定,充分发挥班子成员集体领导作用。坚持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成绩和不足,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维护班子的集体威信,形成班子内部合力,提升凝聚力,较好的发挥了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2、以保持领导班子先进性为目的,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局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以“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组理论学习制度和周一夜学制度,充分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党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能力。3、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目的,强化班子廉政建设。局领导班子坚持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气象工作。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廉政准则以及上级党委、纪检检查部门制定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党组议事规则,认真做到按制度议事,依程序办事。二、大力开展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着力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按照县纪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单位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方案的部署,结合我县气象工作实际,我局及时制定并印发了XX县气象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随后按照方案确定的步骤逐项落实。各业务科室结合自身实际,在明确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查准找全风险点的要求,从领导班子、科室、具体岗位三个层次围绕自身的职能职责,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以及风险发生机率或危害损失程度查找确定岗位、科室、单位风险,并确定风险等级,防控措施,形成以工作岗位为点、工作程序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相互牵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大力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一)强化气象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始终把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摆在首位,切实加强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主动性、科学性。一是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调整灾害性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全体人员坚持灾害性天气24小时不离岗,坚守预报第一线,做到提前预警、及时预报、全程跟踪、预报经验总结,真正做到为全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二是重视和加强关键农时季节、重大活动及节日的气象服务,重点做好春节冷空气、春运、春播、“”中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梅汛期和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预报,加强与防汛、交通、国土、农林渔业等部门沟通和联动,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及庆祝活动的顺利举办;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完善并充分利用“96121”、手机短信、电视、网站等服务平台,通过滚动播放等方式,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和气象防灾建议,提醒广大群众提前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四是制定XX县气象业务规范方案,进一步强化气象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二)强化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气象现代化建设是提高预警预报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县气象业务体系初具规模。一是气象综合办公大楼装修工程进展顺利。二是完成气象标准观测场重新选址工作,并纳入县城主题公园建设,已获得省气象局批准。目前已完成50m50m标准观测场土建施工图设计。三是气象监测网初具规模。在全县32个气象自动站基础上,新建4个,改建6个。四是继续做好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重点村居建设气象预警接收系统。在原有41台电子显示屏的基础上,新建气信息电子显示屏10个。五是积极配合“生态县”建设工作。完成了(灰)霾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监测仪建设的选址、资金落实等工作,并做好仪器采购和房舱图纸设计。按计划年底可以顺利通过验收。六是超额完成预警大喇叭建设任务。新建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54个,分布在12个乡镇、各村居。七是在马站、玉苍山、钱库三个地方完成大气电场仪的安装,并投入试运行。八是于6月份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非工程措施建设验收工作。(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着力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年初召开了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同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xx县20xx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二是完成XX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xx-20xx)编制工作,制订了XX年XX县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公布了20xx年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三是深化气象服务“三农”工作。认真贯彻执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并对今年气象服务“三农”工作做了动员和部署。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2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阿里山农庄),健全完善气象为农业大户联系卡制度,大力支持农房集聚改造工程,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免费发放农村住宅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指导图集。四是继续深化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示范社区、防雷安全示范村(居)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创建工作。10月份省气象局派专家对10个乡镇、2个示范社区进行预验收。五是建立健全气象“四员”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将气象协理员列入乡镇岗位系列,气象信息员覆盖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区网格单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明确气象安全员。并对气象“四员”队伍进行培训、考核、表彰奖励,落实以奖代补下策措施。培养壮大气象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参与机制。(四)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建设,着力提升公众防范灾害的能力。一是以“”世界气象日、“”浙江省防汛防台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六月安全宣传月等为契机,认真开展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十个一”活动。即(1)开展一次大宣传启动仪式。邀请市气象局领导、县领导亲自莅临,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气象服务志愿者、部分企业负责人、学生、部分群众代表等300人参与启动仪式;(2)组织一次大咨询。组织20多名有关专家在县城灵溪公园、龙港江滨广场进行一次大咨询;(3)参与一次大演练。分别于5月13日在桥墩镇碗瑶村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综合大演练;(4)举行一次签名活动。在县城公园山以“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为主题千名群众留言签名活动。(5)召开一次座谈会。(6)举办一期培训班。(7)分发一份倡议书。(8)举办一次知识专题讲座。(9)出动一辆宣传车。3月23日与5月13日两次对气象防灾减灾等气象科普知识进行宣传;(10)开展一次气象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发气象科普历书、农村防雷科普手册、雷电防护手册等宣传材料两万多份,进一步提高公众防范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意识。二是着力提高公民气象意识。把气象科普知识教育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进气象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县科协、县新闻中心在今日苍南报每月至少两期刊登气象科普知识,每期头版刊登短期天气预报及沿海大风警报。三是要将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纳入县委、县政府干部培训计划。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五)强化气象管理职能建设,着力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我局充分认识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站在推进事业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四个一流”、提高“四个能力”的高度,深入研究我县气象机构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加大我县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力度。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3月份分别向县委、县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汇报省、市气象局长会议和有关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4月30日召开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专题会议,成立气象机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召开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动员大仁,统一思想,明确阶段任务,突出工作重点。二是合理定位,理顺机构。我局从苍南的基础条件和气象事业发展定位出发,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稳人心、调机构、强后劲”的关系,坚持扩编制与稳过渡相结合,积极从局、站(台)合一结构向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转变,使我县气象事业的体制机构更加完善。6月6日经编委会决定,同意调整XX县气象局机构配置,理顺关系(苍编XX19号)。三是于11月23日既顺利又圆满完成由现行的本级政府领导的管理体制调整为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四是加大依法行政执法力度,首先是加强施放升空气球的审批和管理。全年共组织人员6次进行升空气球执法和巡视。其次是落实防雷安全各项措施。出台了XX县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公布全县51家防雷重点单位名单;进一步做好防雷图纸审核和监督验收工作,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关,图纸审核共89份,竣工验收27家;继续做好危化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的年检工作以及校安工程建设,全年年检单位30家,年检率达100%。第三是开展XX年全县防雷装置安全大检查,联合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对我县旅游风景区、酒店、易燃易爆场所和防雷重点单位进行防雷安全专项治理检查工作。截至11月25日,共检查校舍工程和危化场所201家,存在安全隐患110家,整改110家,整改率达100%。同时注重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创建“五型机关”、“群众满意窗口”(防雷所)、文明单位等活动,不断提升廉洁自律能力、促进办事效能、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苍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