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课前预习语文教学的前奏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话对语文学习也同样适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巨大潜在动力。因此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讲究预习的原则与方法也将让教学之曲变得更加美妙。千百年来,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是,时到如今,许多教师让“预习”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乏味单调,兴趣消减,往往应付了之。又由于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手中的经济也宽裕起来,各种资料书也一应俱全,预习在很多学生看来更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查抄参考书和相关资料,那些字词解释、句子含义、中心内容等等一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如此学习自然违背了预习初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尤其是在今天,我觉得课前的预习尤为重要,因为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养成预习习惯,学生就能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养成一种探索的精神,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认为:教学现状中,预习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教学者指导预习的观念、方式与方法的陈旧。因此,我们就对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有关这方面的尝试。 一、首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语文教学经验,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读、二圈、三写、四记、五读背、六疑思。“一读”就是读预习的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一拿到教科书就很自然地读起来,这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二圈” 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标圈好自然段后,再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学会”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三写” 即在课后生字表中写好拼音组好词,这一过程需熟悉课文,需有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四记”即想办法记下生字词,在词语库记下好词语。“五读背”即在读课文时背下好句段,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真可谓“熟读精思,必知其义”。“六疑思”即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并思考课后练习。“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语文课本上到处留下预习的“足迹”。教师还要把这种方法向课外阅读渗透,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二、预习后“考查必须认真”。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过程中多辅导,认真检查。一年级必须在课内,二年级可半扶半放,到中年级就基本放手让学生课前预习。不过,教师“考查必须认真”。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光口头布置的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无效行为,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字或画上一张笑脸。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三、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收获。 2、教师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课前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要能充公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还要让学生大脑充分地运转,使其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方法 学生课前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 近两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行了有意识、有步骤的探索,从中认识到应通过四个层次来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 1、以教师指导为主的预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以至一生。笔者感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是教师自己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重点篇目的课文进行认真地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题。其次是注重课堂上的检测与落实,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习惯,做到“掷地有声”,落实到位。 2、以小组形式为主的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就要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习得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组织力”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3、以学生个体为主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同学合作预习是个体预习的基础,学生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对预习也摸出了门道,在课堂上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渐渐地把预习作为一种兴趣、一种需要而习以为常。这样就可以在教师预习题的提示下能较为自觉的预习,进入自为阶段。 4、以创造性为主的预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笔者就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仿照设置问题”,势必存在一些偏颇、谬误,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的模仿,作为教师该出手就出手,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习心得: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