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近年来,“累觉不爱”、“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一类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妨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很多同志值得称赞,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办法灵活,因地制宜,因人成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多次发表针对中国的过激言论,他这种危言危行将会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也使民众的支持率降低。给亡妇一文没有任何雕琢,一切都是平实而朴素的诉说,但那种深切的悼念和哀思,如涓涓细流,倾注于字里行间,真是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总工程师踌躇满志地看着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的大桥,憧憬着港珠澳一体化的盛况,他为自己的团队自豪,为祖国自豪。领导干部应莫存一分非份之想,莫占一文不义之财,莫拿一件非己之物,莫受一次不情之请,做一个走在河边不湿鞋的人,做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A. B. C.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当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冒起白色炊烟的时候,呼喊孩子的母亲的声音就回荡在云雾缭绕的山谷里了。B. 自2012年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可支付月数在不断递减,收入增速明显低于支出增速。C. 在林徽因先生的哲理散文窗子之外中,窗子是指透过实际的窗户看事物,在文中可以引申为有隔阂地观察事情。D. 马化腾表示,要打造好深圳科技园,就要先推进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撑力。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好的文章既要有真挚的情感,又要有知性的理智,_,_,然而过度泛滥的抒情则会使得作品流于个人感情的宣泄。_,_,它不将过多的自我情绪通过叙述强加给读者,而是在细腻的叙述、细节的刻画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性情,如此才能使读者与作家真正产生情感的共鸣。矫情、伪情常常充斥字里行间理智借助情感表现尽管在文学作品中情感往往是最易打动读者的因素之一情感受理智克制从而最终损害文章的真实性而恰到好处的抒情则显示出文章雍容典雅的规矩A. B. C. D.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评价颜回之“贤”,将其与常人作对比,反映他们面对困境时不同表现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为什么年纪小的人也可以为师的一句是:“_”。(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状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雨过偶书王安石需然甘泽洗尘襄,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罩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震雨便归山。【注释】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常然:雨量充足貌。岁功:一年的收成。:竹席。(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生意的繁荣。C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D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E这首诗,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1)(2)小题。 材料一:明湖景区人头涌动。一些人抬着十几个塑料箱来到岸边放生。打开箱子,里面满是草鱼、锦鲤、北美雀鳝鱼和一些不曾见过的鱼。他们不顾管理员的劝阻,一箱箱鱼瞬间被倒入湖中。霎时间,水花四溅,鱼儿乱窜,整个景区闹腾起来了。 材料二: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章第三十八条)(1)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根据此次放生行为的特点,写一条判断。(25字以内)(2)明湖景区计划在湖边立一块标语牌,劝阻人们在此放生。请拟写一条标语,不超过15字,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手法。7. 寒假里,广州某大学的吴明同学想去“行通济”就在微信里询问了他的佛山籍同学贾铭,贾铭三天后回复了吴明。阅读下列资料,找出贾铭回复中三处不恰当的地方,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要求语言得体,表达准确,符合逻辑。资料链接:“行通济” 正月十五、十六的时候,人们一家老小,手持风车,迈过佛山通济桥,口中默念“行通济,有闭脣”。这种习俗源于明朝,现在“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每年都有七八十万人参加。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岭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百度百科行通济)贾铭的回复吴明,刚看到你的消息。“行通济”值得参加,这是本市在元宵节当天举行的民俗活动。人们举着风车、提着生莱走过通济桥,一年就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它很有本地特色,场面非常的热闹。整个路线大概要走七八公里,你要穿上一双便于步行的鞋。你可乘地铁到广佛线同济站,会有活动志愿者为你引导方向。祝一路顺风!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即理,即道,即法则,即常性。人文,即人之理,人之道,即做人的法则,即人之常性。人文科学即人的科学,即人心人性的科学,即关于人的法则与人之精神的科学,简单地讲,就是研究做人之道、做人之理的科学。这些人之道、人之理,都显示着人心人性的本质,都透露着一种人的精神,故称之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育、充实、大化,无疑要靠道德教化,要靠人心人性的涵养培育,特别是礼乐文化及整个教育的发展。但人文科学能否担当得起墙养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重任,是需要深思的。现在人文科学门类很多。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人口学、文学以及艺术等,无不属于人文科学。经济学原属历史哲学的一部分,自然也应属于人文科学。可以说人文科学几乎等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虽然门类很多,但由于受浅薄的知识论哲学的影响,已经很少阐明人性的本质,很少具有人的精神了。例如,伦理学已不把人伦看成是天理,看成是人性的自然法则,而把整个伦理道德从属于经济活动与社会集团的利益。心理学已经没有“理”,而把人看作生物有机体,把心看作一块血肉,在进行刺激反应的观察实验。历史学撇开人性、人的精神,大谈经济活动作为整个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人口学变成出生率、死亡率一类的统计,更是缺少人性,缺少人的精神。凡此种种,我们从这些所谓的人文科学中,哪里还看得到人性的存在呢?哪里还感觉到人的精神存在呢?不研究人心人性,不研究人的本质,只是在“物”的层面上游说,算不得科学!因为它舍去了根本。 因此,发展人文科学,必须以人心人性为基础,必须以人的灵明之心与永恒的道德本性为基础。这个心,是仁心、义心、理心。这个性,不是食色之性,不是情欲性欲之性,而是仁义礼智之性,是符合天道法则的“天命之谓性”,是继善成仁的性,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追求美好事物与品德的本性。我们只有把人心人性看作是美好的、永恒不变的,又把人的具体存在看作是与宇宙万物浑然一体,浩然同流,日日以新,共同迈向更加完美的生命境界,才能看到人人性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才能用人文科学以满心的赞叹展现雄浑、波澜壮阔的生命气象,谱写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新的生命圣歌。(摘自司马云杰论文化复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A“人文”一词源远流长,古老的易经已经提出这个词并对其内涵作了具体阐释。B人文科学门类繁多,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经济学也属人文科学的范畴C当前人文科学研究之所以把研究对象全“物”化了,是因为受浅薄的知识论的影响。D伦理学研究,不仅要看到伦理道德的社会属性,更要把人伦看成是人性的自然法则。(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首段先对人文等关键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这为后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B第二段末用反问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在人文科学研究存在的不足的不满。C人性之“性”是“天命”,联系后文,“天命”是人先天就有的追求美好的本性。D末段的总结指出,只要研究人心人性,我们就能看到人性、生命、精神之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A人文、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者概念有别,但彼此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B因为只关注社会历史存在的本质与基础,历史学忽略了对人性人心的研究。C对人灵明之心与永恒的道德本性的深入研究,是人文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D如果能谱写出人类新的生命圣歌,人文科学就担起了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今日刮哪风赵德发 早晨起床,走上阳台,耳边常常飘来一句发问:“今日刮哪风?” 刮哪风?不好判断。因为城里高楼林立,已经将风削成散兵游勇,在街上乱蹿。即便风势很大,在地上摇动树木,在天上摆出云阵,让我看明白了,我却没办法报告了。因为,我身后不是老家的屋子,我父亲不在里面。这句发问,其实是我的幻听。“今日刮哪风?”父亲在世时,早晨常用这话问自己、问家人。他从屋里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天,侧眼看树,问上这么一句。如果母亲和我们兄妹有在院里的,就学他的样子,观察片刻,做出回答。如果院里无人,父亲就自问自答。“南风。”“北风。”“东风。”“西风。” 问这干嘛?判断天气。是晴,是雨,心中有数。哪个季节刮哪风,都关系到天气。当日天气如何,适合干什么活儿,不适合干什么活儿,父亲会做出安排。天气如何,还会关系到更长久更重要的事情,譬如旱涝,譬如丰歉,譬如温饱,馨如生死。他当村支书二十年,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很多。 当然,判断天气,不只是看风向,还要看别的,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光是老祖宗们留下的谚语,就有千万条之多。其实,我父亲并不精通此道,有些老人在这方面特别有才。他们早晨看看风向,望望云势,感受一下气温,嗅嗅空气湿度,便知道当日天气如何。我的一个长辈,就是这样的“老庄户”,深受村邻尊敬。他临死时,向儿子传授这些学问,连同种庄稼的种种窍门,连讲三天三夜,直至气绝。 我父亲讲不出那么多学问,但他卸任村支书之后,却一直保留着早晨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