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教材梳理:(一)知识结构: 总体小康的成就全面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特点建设 全面小康的目标小康社会的经经济建设的目标 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济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二)知识要点: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 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 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 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 消费,过渡到 消费,部分向比较 迈进。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 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 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 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 的、 的、发展 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三)、解疑释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二)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2、小康社会和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二、问题探究:探究1:2006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到2005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三、联系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到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提高到以上,城市容量亿到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恩格尔系数不超过,基尼系数,人文发展指数不低于,城乡二元结构指数以下人均预期寿命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以上四、检测反馈: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A、 B、 C、 D、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A、 B、 C、 D、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所决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不定项)全面小康的标志之一是恩格尔系数低于。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预计到年下降到,年前后下降到左右上述材料说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下降趋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城乡居民的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简答题:简述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辨析: 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平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高 一 政 治 教 学 案课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一、 课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识记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经济建设,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 教材梳理:()知识结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续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知识要点:1、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 ,树立 、 、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 的全面发展。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 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 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 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 发展、统筹 发展、统筹 发展、统筹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 的和谐,实现 和 、 、 相协调。5、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优化 ,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 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 带动 ,以 促进 ,走出一条 高、 好、 低、 少、 新型工业化路子。()、解难释疑:(一)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容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三、 问题探究:、 教材张家港材料。、 入世后,我国传统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市率先改造纺织行业,投资建起了纺织制版中心,引进国际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