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增强财政意识是财政工作解放思想的根本体现 财政工作一直是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理更是工作成绩的是佳表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现结合本职工作,就财政工作如何围绕全市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谈点体会。 一、从历代盛世出现财政危机的教训,来正确分析和看待我市的财政状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国家权力,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从字面理解,财政的“财是财产、财物、理财的意思;“政是政府、政治、行政的意思,财政是“财与“政的有机结合,是用国家的政治权力来进行的理财活动。 1、关于汉、唐、明、清的财政危机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分配活动的两个方面。财政支出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固、平衡和强大。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明、清四个强盛时期都出现过程度不同的财政危机,而且都与财政支出有着直接的关系。 西汉从汉高祖起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到汉武帝接位前后,经济繁荣、财政雄厚。史书记载,“民那么人给家足,都鄙廪庚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但后来由于支出规模过大,很快出现财政危机。元朔五年前124年“藏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元狩三年前120年,财政日益匮乏,山东又发生特大水灾,西汉政府的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唐代前期,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举世闻名,百余年间,相继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个盛世。开元天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是唐代财政收入最高时期,也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有的殷富。财政收入的丰厚,导致支出规模日渐扩大,财政危机接踵而来,至天宝末年,“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明代从明太祖开始,经过“百年之治,经济发展,财政增长。洪武时期至正统年间,财政收入每年稳定在243万两,长期保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状况。但随着支出的增长,财政入不敷出,迨成化时,国家历年积蓄用之俱尽,弘历十五年1502年,国家财政“一岁所入俱不足供一岁所出。 清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直到乾隆末年,长达一个世纪,史称“康乾盛世。但康熙末年由于财政支出过大,国家财政陷入了“库帑亏绌,日不暇给的危机之中。康熙全盛时期库存白银达3000万两,到康熙去世时只剩下800万两。 上述情况说明,盛世财政最容易使支出扩张,导致财政危机的发生。支出规模的大小,管理的好坏与财政危机的发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我们做好财政工作很值得借鉴,越是盛世,收入丰厚,越要注意合理支出。 2、当前我市的财政状况 一直以来,我市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财政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来抓,“九五、“十五时期,我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收入年均增长达16.7%,今年一季度,我市财政收入的增长更是到达了45%,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二、增强各级的财政意识是做好财政工作,实现市乡财政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确立“财政活动是政府活动主要方面的意识,将财政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财政、财政无财不政。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政治范畴,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亚当史密在?国富论?中称财政为“庶政之母。宋代的苏辙说过,“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我国封建时代的当政者就十分重视财政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政改革等,都把财政改革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古代盛世的财政危机导致朝代的更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雄厚的财政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代经济的发展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地区的繁荣无不靠雄厚的财政支撑。财政作为一种状态,它显示了一级政府可支配的社会总商品的多寡,财政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贫富的晴雨表,这数字、那数字,财政收入才是硬数字。财政作为社会商品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具有配备资源的职能、收入分配的职能、经济监督的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稳定、增长的职能。所以做好财政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主要工作。财政工作做不好、财政状况不佳,不仅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影响简单再生产的维持;不仅制约社会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公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制约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还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所以,抓不好财政的政府是人民不满意的政府;不懂财政,不抓财政的领导也不能算称职的领导。 二是确立公共财政的意识,积极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中央领导曾指出:“在我国,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税政策,努力做好财税工作,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都要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政政策、财政法规和财政业务,牢固树立为人民当家理财的思想,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的水平。不管是从领导的要求看,还是从财政对经济发展、地方繁荣的保证和促进作用考虑,单从作为财政供应者的公务员自身素质看,关心财政、积极支持财政工作,我们人人有责。所以作为“财政工作是部门的事、政府的事,“我们不管钱,只管用钱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三是确立财政法制意识,标准财政管理。社会主义财政除以国家权力为依托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外,还以所有权为依托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行为是一级政权机构的行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意味着这一行为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以“所有权为依托,并不意味着财政的软化,因这个“所有权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更具有“指令性的“硬度,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财政改革的方针是实行政、企分开,财政要退出面向市场的竞争性领域。实施财政对这一部分的间接调控,由国有控股公司去直接调控。年度财政收入和分配都经过最高权力机构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其法定性、强制性是不言而喻的。就财政收入来讲,必须取之有据、取之有度,就是依法治税,依法治收,应征不漏;就财政支出而言,也必须用之有规,用之有度,按计划,经批准。近年来,我市少数企业偷税漏税、少数部门乱收费,对财政小贷和以财政提供担保进行的贷款等无偿占用,“誓死不还,以及乱支滥用,软化支出预算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财政法制意识不强的表现,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四是确立财政效益意识,坚持勤俭节约。任何一种财政安排都会产生一定的效应,财政的严肃性、可靠性是建立在财政的有效性根底之上的。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口上,用在关键处,不该用的钱,坚决不用,不能报销的坚决不报,“会哭的孩子要多给奶、“公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的观念和做法都是与此相悖的。江总书记在去年部省级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些地方和基层党政机关机构膨胀,人员严重超编,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些人违反党和国家的政策,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塞进党政机关,都来吃“财政饭,结果使当地绝大部分财政资金用在了人头费上,不仅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坐吃山空,而且导致歪风邪气屡禁不止。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那么财恒足矣。就是说,从事生产的人要多,财政供养的人要少,谋划生产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财富才会富足。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监督、稽查,坚持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后审计,实行跟踪问效,严肃查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上的违规违纪行为。 五是确立“纳税人至上的意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搞好效劳。作为各级机关和财政供应的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国家公务人员,并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其收益是通过财政从纳税人那里“再分配过来的,说白了,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得为纳税人效劳。在公共财政理论中,“税收是人们为享用公共产品和劳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纳税人已经付出了代价,作为劳动交换,在国家公务员岗位上就必须为他们享用“公共产品提供劳务和效劳,这才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纳税人、为基层效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三、优化收入结构,培植税源经济,努力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要根本改变目前我市财政上的“两个比重偏低和“三个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除了增强各级财政意识外,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条: 一是调整经济工作的思路。要根本改变只要数字不要效益的思想,上项目、搞投入要以效益为中心,以是否创造税收为取舍依据。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和第三产业,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时,要把握创造税收这个导向。要通过几年的努力,不断提高经济因素在财政中的奉献份额,降低非经济因素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以此来提高财政收入在中的比重。 二是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从我市实际情况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比重大,成为税收的主体,而这些企业形成地方税收的比重小;也有主观原因在组织收入力度上不够平衡,国税有发票,征管相对容易到位,地税税种多、税源分散,易出现漏征的问题,多年积累,势必使得劣势更劣。因此,必须从征收、稽查、清欠方面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根本解决有税不收、有税难收、有税难清的问题,坚决杜绝新欠的发生。 三是掯实增收节支的措施。要改变当前我市的财政状况,从根本上说要开源,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就眼前而言,必须开源与节流并举,重抓节流的措施。首先要硬化预算约束,不打赤字预算,不超预算支出。其次要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范围,财政要尽快退出竞争性领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保的必须保证,不该保的量力而行。再次要大力压缩非刚性支出。严格控制招待费、会议费、汽车燃修费、出国出差费、办公费,确保既定的节支目标实现,缓解财政支出的压力。 四是寻求化解风险的方法。财政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问题。化解财政风险首先要不再增加风险,严格控制财政借债和财政担保;其次要建立债务归还机制,对已经形成的债务要分类管理,落实还债的责任和措施;坚持“谁借债、谁还钱的原那么,依法落实用钱单位的偿债责任。还要建立财政偿债风险基金,不断提高财政偿债能力,确保财政安全。 第1页 共1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