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三案导学案【教学目标】1赏析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背景。预学案一、识记字音 蓊( )蓊郁郁 袅( )娜( ) 踱( )步 脉( )脉流水 梵( )婀( )玲 媛( )女 敛裾( ) 酣( )眠二、知人论世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原本是一个诗人,曾认真研究过现代诗,且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诗人的本色。“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翁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啊!在朱自清的笔下,好景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往往会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三、写作背景相关材料:1他被“南方这一年的变动”,即国共分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弄得目瞪口呆产生了朱自清所说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因而产生了被毁灭的恐惧:“他们毁掉了我们最好的东西文化”。这样,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那不知往“哪里走”的“惶惶然”。“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 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2文章中外在的美好都是为了表现内在的、自由的、无声的、一个人静静的、不受干扰的,甚至孤独的情怀。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没有直接关系的。 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 四、整体感知全文的思路结构: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至 段): 第三部分(第 至 段): 第四部分(第 至 段): 启学案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有言说:荷花,软而净可坐。是的,一花一世界,荷花不但在宗教中弥足珍贵,在文学中也必有一番情致。周敦颐爱莲说中说道: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一起也来看一篇关于荷花的文章荷塘月色! 2检查预习:通过投影,检查字音。3文本诵读:播放左旗朗诵的荷塘月色,在学生课前朗读预习基础上,初步感受到名篇经过朗诵后产生的新的艺术境界。4思路梳理:投影 颇不宁静 受用 想起(记起) 向学生推荐这三个关键词,同时说明:要培养自己寻找关键词的习惯。5整体感知:全文的思路结构因这几个关键词而全然清晰: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心境,交代缘由。 第二部分(第2至3段):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第三部分(第4至6段):荷塘月色,心获宁静。第四部分(第7至9段):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二、合作探究129 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他在荷塘那里获得了永恒的超脱么?(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此可见现实不令其满意。)2师问:从这四部分可以看出哪一部分是重点?生答:第二部分师问:这一部分的关键词是“受用”,那朱自清先生受用哪些呢?请用简短的词语分条概括。生答:(1)月下荷塘;(2)塘中月色;(3)塘周景色。三、精讲点拨 1配乐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 师问:课文第4小节写了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生答:写了月下荷塘,写有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师问: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读一读。使用删除法,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删减后的语段。师问:感觉有何不同啊? 学生分析: 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小结:在荷塘上心仪到了一幅荷花美景:月色下的荷塘,朦胧、静谧的美。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叠词的巧妙使用。第二课时2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学生美读五、六段。赏析画面美、语言美。师问: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写了塘中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师问: 又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小结: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3讨论第6节。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四周。在这里,作者以树为着眼点,由远及近,写出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四面的树(照应第2 节)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 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以动衬静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4第三个关键词:想起。师问:朱自清先生想到了什么? 明确: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热闹风流,快乐有趣。从采莲场景回到眼前,发现眼前有“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 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想起了家乡,正是愁苦的内心反映。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照旧。 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 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变化的。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只获得了片刻的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烦恼。 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贴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宁静”。 结构: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小结:虽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并且获得精神上的片刻的慰藉。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四、巩固检测129 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他在荷塘那里获得了永恒的超脱么?答:“颇不宁静”的原因:一是政治路线因素:政治上不知道跟谁走,想保持中立又很艰难。 二是生活伦理因素:沉重的伦理负担的压迫。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只获得了片刻的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烦恼。2其实,像朱自清这样在自然当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些么?答:柳宗元与西山、苏轼与赤壁、沈从文与边城、史铁生与地坛、刘亮程与西部村庄、哈代与爱敦荒原、高更与塔西提岛补学案一、文本复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倩影(qin) 幽僻(p) 羞涩(s) 脉脉含情(m)B袅娜(nu) 畸形(q) 踱步(du) 蓊蓊郁郁(wng)C敛裾(lin) 数落(sh) 乍看(zh) 不屑一顾(xi)D独处(ch) 惬意(qi) 霎时(sh) 妖童媛女(yun)阅读课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下面句子加点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