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一)、基于 BIM 的管线综合技术1、 技术内容1.1 技术特点随着 BIM 技术的普及,其在机电管线综合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丰富的模型信息库、与多种软件方便的数据交换接口, 成熟、便捷的的可视化应用软件等, 比传统的管线综合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1.2 深化设计及设计优化机电工程施工中, 许多工程的设计图纸由于诸多原因,设计深度往往满足不了施工的需要, 施工前尚需进行深化设计。 机电系统各种管线错综复杂,管路走向密集交错,若在施工中发生碰撞情况,则会出现拆除返工现象,甚至会导致设计方案的重新修改, 不仅浪费材料、延误工期,还会增加项目成本。 基于 BIM技术的管线综合技术可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可很方便的进行深化设计,再根据建筑专业要求及净高要求将综合模型导入相关软件进行机电专业和建筑、结构专业的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报告结果对管线进行调整、避让建筑结构。机电本专业的碰撞检测, 是在根据“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建模的基础上对设备和管线进行综合布置并调整, 从而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发现问题,通过深化设计及设计优化, 使问题在施工前得以解决。1.3 多专业施工工序协调暖通、给排水、消防、强弱电等各专业由于受施工现场、专业协调、技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局部的、隐性的专业交叉问题,各专业在建筑某些平面、立面位置上产生交叉、重叠,无法按施工图作业或施工顺序倒置,造成返工,这些问题有些是无法通过经验判断来及时发现并解决的。 通过 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特性,进行多专业碰撞检查、净高控制检查和精确预留预埋,或者利用基于BIM 技术的 4D 施工管理,对施工工序过程进行模拟,.对各专业进行事先协调, 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和解决碰撞点,减少因不同专业沟通不畅而产生技术错误,大大减少返工,节约施工成本。1.4 施工模拟利用 BIM 施工模拟技术,使得复杂的机电施工过程,变得简单、可视、易懂。BIM4D虚拟建造形象直观、动态模拟施工阶段过程和重要环节施工工艺,将多种施工及工艺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比较, 为最终方案优选决策提供支持。 采用动态跟踪可视化施工组织设计 (4D虚拟建造)的实施情况,对于设备、材料到货情况进行预警, 同时通过进度管理,将现场实际进度完成情况反馈回“ BIM 信息模型管理系统”中,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及纠偏,实现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形象直观、动态模拟施工阶段过程和重要环节施工工艺, 将多种施工及工艺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比较, 为最终方案优选决策提供支持。基于 BIM技术对施工进度可实现精确计划、 跟踪和控制,动态地分配各种施工资源和场地, 实时跟踪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 并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比较, 及时分析偏差对工期的影响程度以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1.5 BIM 综合管线的实施流程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了解合同技术要求、征询业主意见确定BIM深化设计内容及深度制定BIM出图细则和出图标准、各专业管线优化原则制定BIM 详细的深化设计图纸送审及出图计划机电初步 BIM深化设计图提交机电初步BIM深化设计图总包审核、协调、修改图纸送监理、 业主审核机电综合管线平剖面图、机电预留预埋图、设备基础图、吊顶综合平面图绘制图纸送监理、业主审核BIM深化设计交底现场施工竣工图制作。2、技术指标综合管线布置与施工技术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 5060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3、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电站等所有在建及扩建项目。.(二)、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1、技术内容1.1 技术特点通过螺纹、弹簧片以及螺旋钢丝等机械方式,对导线施加稳定可靠的接触力。按结构分为:螺纹型连接器、无螺纹型连接器(包括:通用型和推线式两种结构)和扭接式连接器,其工艺特点见表2.1 ,能确保导线连接所必须的电气连续、机械强度、保护措施以及检测维护 4 项基本要求。表 2.1 符合 GB13140系列标准的导线连接器产品特点说明连接器类型无螺纹型扭接式螺纹型通用型推线式比较项目连接原理图例制造标准代GB 13140.3GB 13140.5GB 13140.2号连接硬导线(实心或绞适用适用适用合)连接未经处理的软导线适用不适用适用适用连接焊锡处适用适用适用不适用.理的软导线连接器是否参与不参与参与 / 不参与参与导电IP 防护等级IP20IP20 或 IP55IP20徒手或使用安装工具徒手或使用辅助工具 普通螺丝刀辅助工具是否重复使是是是用1.2 施工工艺安全可靠:应该是很成熟的,长期实践已证明此工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高效:由于不借助特殊工具、可完全徒手操作,使安装过程快捷,平均每个电气连接耗时仅10s,为传统焊锡工艺的1/30 ,节省人工和安装费用。可完全代替传统锡焊工艺,不再使用焊锡、焊料、加热设备,消除了虚焊与假焊,导线绝缘层不再受焊接高温影响,避免了高举熔融焊锡操作的危险, 接点质量一致性好, 没有焊接烟气造成的工作场所环境污染。1.3 主要施工方法:根据被连接导线的截面积、导线根数、软硬程度,选择正确的导线连接器型号。根据连接器型号所要求的剥线长度,剥除导线绝缘层。按图 2.1 所示,安装或拆卸无螺纹型导线连接器。.图 2.1 A 推线式连接器的导线安装或拆卸示意图图 2.1 B 通用型连接器的导线安装或拆卸示意图按图 2.2 所示,安装或拆卸扭接式导线连接器。图 2.2扭接式连接器的安装示意图2、技术指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建筑电气细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CECS421、低压电气装置(第 5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 章布线系统) GB16895.6、家用及类似用途低压电路用的连接器件GB13140。3、适用范围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1kV及以下和直流 1.5kV 及以下建筑电气细2导线( 6mm及以下的铜导线)的连接。.(三)、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1、技术内容可弯曲金属导管内层为热固性粉末涂料, 粉末通过静电喷涂, 均匀吸附在钢带上,经 200高温加热液化再固化,形成质密又稳定的涂层,涂层自身具有绝缘、防腐、阻燃、耐磨损等特性,厚度为 0.03mm。可弯曲金属导管是我国建筑材料行业新一代电线电缆外保护材料,已被编入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大量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强电、弱电、消防系统, 明敷和暗敷场所,逐步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电线电缆外保护材料。1.1 技术特点可弯曲度好:优质钢带绕制而成,用手即可弯曲定型,减少机械操作工艺;耐腐蚀性强:材质为热镀锌钢带,内壁喷附树脂层,双重防腐;使用方便:裁剪、敷设快捷高效,可任意连接,管口及管材内壁平整光滑,无毛刺;内层绝缘:采用热固性粉末涂料,与钢带结合牢固且内壁绝缘;搬运方便:圆盘状包装, 质量为同米数传统管材的1/3 ,搬运方便;机械性能:双扣螺旋结构,异形截面,抗压、抗拉伸性能达到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04 1.1的分类代码 4 重型标准。1.2 施工工艺可弯曲金属导管基本型采用双扣螺旋结构、内层静电喷涂技术,防水型和阻燃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包覆防水、阻燃护套。使用时徒手施以适当的力即可将可弯曲金属导管弯曲到需要的程度,连接附件使.用简单工具即可将导管等连接可靠。明配的可弯曲金属导管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边缘的距离应小于0.3m;暗配的可弯曲金属导管,应敷设在两层钢筋之间,并与钢筋绑扎牢固。管子绑扎点间距不宜大于 0.5m,绑扎点距盒(箱)不应大于 0.3m。2、技术指标2.1 主要性能电气性能:导管两点间过渡电阻小于0.05 标准值;抗压性能: 1250N压力下扁平率小于25%,可达到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T 2004 1.1分类代码 4 重型标准要求;拉伸性能: 1000N拉伸荷重下, 重叠处不开口 (或保护层无破损),可达到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041.1 分类代码 4 重型标准要求;耐腐蚀性:浸没在 1.186kg/L 的硫酸铜溶液,可达到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20041.1 的分类代码 4 内外均高标准要求;绝缘性能:导管内壁绝缘电阻值,不低于50M。2.2 技术规范 / 标准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JG/T 3053、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2004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