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院200920号关于印发中山大学2009年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中山大学2009年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已制定。现将该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五日中山大学2009年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实施办法中山大学接收校外博士生来校访学研究,是受教育部2009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的项目,该项目已正式启动实施,为做好有关工作,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请对象及条件中山大学以外的国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符合条件的博士生均可申请,我校优先接收西部高校的申请者。申请条件:1无违法违纪记录,品行优良的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已经完成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优秀;3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4访学计划切实可行,经导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5身心健康(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二、接收学科、实验室、导师名单及研究课题名称(详见附件1)。三、访学内容、时间与接收人数1、博士生访学的主要内容是进入我校相关学科(实验室)作课题研究,实行所在培养单位与我校联合培养,其研究课题一般应与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相关。访学博士生可以直接参加我校科研项目的研究,也可以自带课题,利用我校实验条件进行研究。访学博士生如有需要,也可以修读访学院系的部分课程。2、访学时间一般为6个月或者12个月,入学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或3月份。3、2009年我校接收人数为20人。四、资助金额我校对访学博士生每人每月补贴生活费800元,按月发放,并按4000元/半年的标准给接收导师发放科研业务管理费;访学期间我校提供住宿,住宿费用由我校统一支付。五、申请程序1、申请人应认真阅读本管理办法,登陆中山大学网页(网址为: http:/graduate.sysu.edu.cn/cxjh/index.htm),下载中山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申请表和中山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资助协议,按要求填写;2、申请人指导导师和所在培养单位主管部门在申请书上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同时签署资助协议(一式三份);3、申请人于2009年6月25日前将申请表、资助协议及有关材料寄(送)到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同时应发送电子版材料到:qixhmail.sysu.edu.cn。六、接收程序1、研究生院培养处将申请人的申请表等材料转给申请学科、实验室和导师签署意见;2、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确定接收名单并在网上公布;3、研究生院培养处给被接收访学的学生发接收函.七、入学与管理1、访学博士生持访学接收函、所在培养单位开具的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于规定时间内(学期开学两周内)到接收院系、实验室办理报到手续,到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办理住宿手续。逾期不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2、我校为访学博士生配备导师,指导其在我校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与我校博士生同等的学习和科研条件。3、我校为访学博士生提供的资助范围不包括交通费、普通奖学金、医疗保险等。4、访学博士生日常管理参照我校博士生相关规定执行。访学博士生应遵守我校校纪校规,如违反有关规定,我校有权对其进行处理并通知其所在的培养单位,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终止本项目资助资格并追回全部资助款;建议访学博士生派出培养单位给予相应的处分。5、访学博士生要按照访学计划内容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若需改变计划内容,须经接收导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导师同意。6、访学结束前一个月,接收导师和院系要对参加访学的博士生进行考核。访学博士生需填写中山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考核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送访学博士生所在培养单位,一份由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留存。7、访学期满后,访学博士生应按期回到派出单位,一般不批准延期。如确需延期,须经派出单位指导教师和主管部门同以后,向我校提出延期申请,延期期间我校不提供资助,所有费用自理。八、访学成果归属博士生在我校访学期间的科研成果由我校和派出单位共享,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注明“本成果获2009年博士生国内访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九、联系办法联系部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联系人:戚兴华联系电话:02084113007网址:http:/graduate.sysu.edu.cn/cxjh/index.htm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邮编:510275十、其它1、本办法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负责解释;2、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接收学科、实验室、导师名单及研究课题名称简表(2)中山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协议书(3)中山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申请表(4)中山大学接收国内博士生访学研究项目考核表 主题词:教育 学校 国内博士生访学 实施办法 通知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9年5月5日印发 责任校对:戚兴华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