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一 章脏 腑 经 络 先 后 病 脉 证 第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岀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 疗的措施。3、 病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4、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仲景三条无择三因主要内容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伤七情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外感六淫不内外因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室金刃虫兽饮食跌仆立论依据脏腑经络分内外客气邪风为主因内伤外感分内外三因无主次之分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 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 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1、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2、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3、仲景预防学观点: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注意:治未病4、辨证要领: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 调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 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 至而太过也。1、未至而至:前面的 “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至而不至一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 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 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 二者,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下工,下工十全六。 ”2、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3、实脾:调补脾脏。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 故云四季脾旺。5、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用补法,使邪更盛,谓实实。6、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 的法则。7、未病:法则可分为已病防变和虚实异治。(一)什么是治未病?1、治未病之人在人尚未发病之前进行预防,使疾病不致发生。未病先防2、治未病的脏腑:即病发之后,保护未病脏腑,使疾病不致传变。已病防变。(二)为什么治未病脏腑?(目的)即防止疾病的传变。早期治疗,截断病理传变途经,防止疾病发展。(三)怎样治未病(脏腑)(方法)1、传变的目标:该脏所克之脏传变。 五行学说:肝属木、脾属土,故肝病必传脾脏。 脏腑学说:脾之运化,必赖肝之疏泄,病理情况下,肝病必然影响于脾。2、传变的条件:已病之脏邪实,未病之脏正虚,邪实能传,虚则不传,脏虚受传,实则不传。脏虚则受 传,实则不受;邪实则能传,虚则不传。8、肝虚证治法:补用酸(酸入肝 ,本味补本脏),助用焦苦(焦苦入心 ,心为肝之子 ,子能令母实),益用 甘味(甘入脾 ,甘味之药调和中气)之药调之。9、虚实异治的原则:不可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而应该补虚泻实,补其 不足,损其有余,始为正治。肝病如此,其它诸脏之疾亦可类推。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3、清便自调:“清”同“圊”。这里作动词用。此指解大便正常。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5、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 先表后里 - 为常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里气不虚者。先解表可防止表邪内陷。 先里后表 - 为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里证为重为急者。若攻表,不救里,会致亡阳欲脱。 表里同治 - 为兼治法:适用于表里证情都不可忽视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2、新旧同病的治疗原则: 首先要明确卒病与痼疾本身的性质和病机的特点: 痼疾日久势缓,根深蒂固,变化少,难以速愈。 卒病新起势急,邪气尚浅,变化多,其病易除。 当先治卒病,后治痼疾:痼疾病久,势缓难除,欲速不达;新病始得,势急易去,迟则生变。 治新病同时必须照顾痼疾:以防其相互影响。第二章:痉湿喝病脉证证治第二1、三病概念 痉病:主症:颈项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兼症:外感,如恶寒,发热。病因:外感风寒。病位:病在筋脉。 湿病: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证。病因病机:由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夹风寒,侵袭肌表,流注关节而成。病位:肌肉、关节。治则:微发汗;利小便;顾护阳气。 喝病:主症:发热身重、汗岀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病因病机:伤于暑邪,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 至日为病暑(内经),暑为阳邪:伤津,耗气、(每易兼寒,夹湿)病位:太阳之表。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岀,而不恶寒,名曰柔痉。1、 主要鉴别点是在痉病症状基础上:在于太阳表实或太阳表虚2、症状与病机:无汗、恶寒为刚痉 ;汗岀、不恶寒为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柔痉)栝蒌根 桂枝 芍药 甘草(炙) 生姜 大枣(擘)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岀,食顷,啜热粥发之。1、病机:外感风邪,内伤津液2、治法:解肌祛邪,生津养筋3、几几然:此指患者身体强直,不能俯仰转侧自如。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刚痉)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灸)生姜大枣十(擘)右七味 咀,以水一斗(一作“七升“),先 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 汤将息及禁忌。1、病机: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2、治法:发汗祛邪,升津舒筋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岀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岀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岀汗者,风湿俱去 也。1、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时正确的发汗法。2、正确方法:故必须微微汗岀,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而排岀 体外。3、风湿病一经发汗,可使疼痛缓解,但应缓取微汗,不可使大汗岀,致病不愈。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湿痹:素有内湿,招致外湿,湿邪不仅流入关节,而且内合于脾,形成内外合邪之证。以脉沉而细, 关节疼痛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主证。2、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3、病因病机:感受外湿,流注关节筋脉;脾胃虚弱或外湿伤脾,形成内湿。4、治法:但利小便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籽,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1、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和治疗禁忌。2、病因病机:素有湿病,肌表外感寒湿,痹阻阳气,阳气运行受阻。寒+湿-在表3、治法:散寒除湿,微汗祛邪4、方药: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5、 禁忌:火攻大汗伤阳,风去湿存。6、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7、本方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故重用白术(苍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异同比较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病机寒湿在表风湿在表,有化热倾向主证身烦疼较剧,重着不移,恶寒较重,无汗疼势 较轻,呈走串性,发热较着,朝轻暮重治法辛温解表,散寒祛湿辛凉清宣,解表祛湿药物麻杏草(桂枝,白术)麻杏草(薏苡仁)风湿,脉浮、身重,汗岀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1、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2、虫行皮中:指服药后病人皮肤岀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3、差:通瘥,病愈的意思。4、本条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5、病因病机:素体表虚,风寒湿伤阳致虚。复感风湿之邪6、治法:微汗一一益气固表,祛风化湿7、辨证要点 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重、汗岀、恶风、脉浮。 在注意辨病施治与辨证施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随症治疗是张仲景重要治疗思想之一。本条方后喘加 麻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细辛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张氏用药规 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重视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和护理,是张仲景治疗疾病又一重要思想。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岀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煑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1、本条论述伤暑热盛的证治。2、本条身热而渴即是突岀的症状之一。3、加入人参者,益气保津。第三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证治第三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 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 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岀,或病二十日、或一月 微见者,各随证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