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8篇) 活动目标: 1、观看各种不同的蛋。 2、通过观看和操作活动课件产生探究各类蛋的兴趣。 3、知道鸭蛋、鹌鹑蛋、鸭蛋、乌龟蛋和蜗牛蛋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4、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活动预备: 数种不同的蛋(如: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鸵鸟蛋、鸽子蛋)。 有关蛋的资料及课件。 活动过程: 1、事先请家长帮助收集不同种类的蛋。 2、展现收集的蛋,请幼儿观看各种蛋的外形、大小和颜色,并加以比拟。 3、让幼儿操作活动课件,知道和熟悉不同的”蛋 4、将幼儿收集的蛋打(剥)开来,请幼儿看一看蛋里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 5、将熟蛋切开,和幼儿共享;生鸡蛋则请大家轮番搅一搅,煮个蛋花汤。 活动评价: 能比拟各种蛋的外形、大小和颜色。 能说出蛋里面有什么。 活动延长: 可以请幼儿带一本有关蛋的书来幼儿园里和大家共享。 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您可以带幼儿到园所四周的公园,请幼儿认真地观看树叶或小池塘,或许会找到一些动物的蛋宝宝。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看熟悉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识,对鹅蛋不是很熟识。孩子们通过比拟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殊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究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究是很重要的。信任孩子们真的很棒。 科学教案 篇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把握动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动物的根本概念。 2、进展幼儿分析、概括的力量。 3、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惜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预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嬉戏磁带;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 以幼儿宠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依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师:小朋友,假如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幼儿自由争论。 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各组幼儿相互沟通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拟不同动物的异同。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展分类调整。 5、引导幼儿依据已往的学问、阅历进展沟通争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动物有关的学问,并激发幼儿爱惜动物的情感,培育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熟悉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6、嬉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嬉戏场景。 第一遍嬉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仿照动作,猎人来时,“动物“抓紧跑回自己的家。 其次遍嬉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嬉戏难度,让幼儿来进展猜想与竞赛。 7、学问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学问,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动物神秘的欲望。 8、完毕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连续探究动物神秘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形状特征以及生活习惯。 2、喜爱蚂蚁,对蚂蚁产生深厚的兴趣,愿意在生活中观看蚂蚁的各种活动现象。 活动预备: 视频一段蚂蚁图片照相机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都见过蚂蚁吗?那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蚂蚁是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头上有一对触角。) 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幼儿一起观看蚂蚁的形状(蚂蚁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较大,雄较小,我们这边的蚂蚁是黑色的。) 许多小朋友都见过小蚂蚁,但是可能没有认真的观看过,今日我们一起去户外观看这些小生命好吗? 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拿着放大镜看一看,蚂蚁是不是我们刚刚说的样子,再认真观看一下,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 二、户外观看探究蚂蚁的生活 来到户外场地: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蚂蚁?(树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观看,找到蚂蚁以后教师把蚂蚁的活动拍下来。 边拍照一边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并提问,他们有多少?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看的时候不要打搅蚂蚁,不要损害蚂蚁,有急躁的旁观。 三、回教室进展集体沟通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观察的小蚂蚁是不是像图片上的一样呀? 你还发觉小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蚂蚁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还发觉什么现象?(蚂蚁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蚂蚁在运粮食运小昆虫,有的蚂蚁在搬很小的树叶。我们还观察蚂蚁在搬一粒粒白色的东西,似乎是蚂蚁卵,又似乎是其他虫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观察好多蚂蚁在约会,他们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们的发觉可真多啊,我刚刚把你们的发觉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幼儿活动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觉,评比小小观看员。 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糖能溶化使水变甜,情愿和同伴共享。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搅拌的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欢乐。 活动预备: 王老先生有块地音乐录音、棒棒糖若干、温水杯若干、“甜甜的河水”故事凰面。 活动流程: 一、甜甜的棒棒糖 1、观看故事画面:小兔有根棒棒糖。 2、沟通:这是一根怎样的棒棒糖? 3、甜甜的糖有各种各样的味道、外形,我们都喜爱甜甜的糖,可是多吃会蛀牙。 二、一根棒棒糖 1、边听故事,边看故事画面。 2、沟通:朋友们都想吃棒棒糖,可是只有一根,怎么办?一根棒棒糖怎样和很多朋友分着吃? 3、演示:小兔将糖溶化在水中的方法。 4、沟通:糖会溶化在水中吗?水会有什么变化? 三、欢乐的棒棒糖 1、操作:幼儿将棒棒糖放在杯中。 2、模拟: (1)我是一根棒棒糖(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棒棒糖)。 (2)会搅拌的棒棒糖: 霸观赏音乐棒棒糖是怎样搅拌的? 动作再现用肢体动作表现棒棒糖的搅拌(有节奏、制造性地表现)。 故事穿插幼儿屡次表现。 四、甜甜的河水 操作品尝:水变甜了吗?尝尝我们的水。 科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学习用试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帮忙幼儿理解把握溶解的现象。 课前预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嬉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嬉戏做客教师以仆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吗?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教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由于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对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里不见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盐。 C;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T: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教师做个试验。 3、教师示范小试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教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C:有一点糖不见了。教师你摇一摇 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 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 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 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试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教师做集体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教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依据供应的材料进展猜测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测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教师我猜测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试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试验验证猜测,并记录试验及发觉。 幼儿1那起方糖放进水中,看了看说教师我的方糖不会溶幼儿2也那起方糖放进水中,并用筷子搅拌后他发觉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他快乐得直喊了起来,哦方糖溶解了 幼儿1见了也拿起筷子进展搅拌,结果方糖也溶解了。 试验中小朋友还发觉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叙述试验过程及发觉。 三、延长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刚的试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假如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T: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教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科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严寒的冬天,给小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