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罗常培先生(1931)曾经对切韵时代能够区分鱼虞的方言作过详细的考证,并且断定 这个方言区域只限于太湖周围以建康为中心、北起彭城南讫余姚的范围之内。需要说明一 下,罗先生文章中的虞实际包括虞、模两韵,主元音为u,跟鱼韵的主元音相对立。为 了避免混淆,下文把前者改称虞类,后者改称鱼类。如果需要特别提及各韵,则一仍广 韵之旧,分称虞韵、模韵、鱼韵。在韵谱中,鱼类字下加着重号,以求醒目。罗先生的这篇文章是汉语史上公认的权威之作,尤其是讨论切韵性质的时候,更 不免要引到它。由于罗常培先生学术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和材 料产生过怀疑。即有不同看法,也总是改从罗先生的。例如,年黄淬伯( 1930)曾通过反 切系联的科学方法得出长安方言能够区别鱼虞的正确结论。但是罗常培先生在上面这篇文 章中对黄先生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之后,黄先生就在论切韵音系并批判高本汉的观点一 文中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第2期,改用了罗先生的意见,实际上是对自已的正确观点进行了修改。 罗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海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就在最近,梅祖麟教授的吴语情貌词“仔” 的语源(Mei,Tsulin 1979 )、张琨教授的切韵的综合性质(Chang,Kunl979)都引用 了罗先生这篇文章的结论。所以,象这样一篇重要的文章对它的材料是否确实、观点是否全面重新作一番研究, 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本文还打算通过对鱼、虞两类的分析,就切韵时代的方言概况 以及切韵的性质作一些粗略的讨论。料的选取上显然存在着定的偏见,甚至有歪曲的地方。略举数例本文的韵文材料来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罗常培先生在文章中列举三十七位北方诗人的用韵情况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是他在材庾信,籍贯新野,属于罗先生所定的北方诗人,也就是说鱼、虞是不分的,罗先生举 了他的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作为例证。为了全面了解庾信的用韵情况,我们把全 北周诗中他用过的鱼、虞韵脚都列举出来。道士步虚词初虚舆书鱼墟,燕歌行居疎书,奉和山池舆渠疎鱼馀,游山聚舞雨竖,奉报穷秋寄隐士沮锄书鱼渠疎庐,咏怀株无跗奴愚,夜听捣衣 杵鼓缕,和章文内史入重阳阁疎渠书蕖居舒妤,寒园即目居墟书舒馀鱼疎。有 喜致醉珠弧夫厨须株雏,别张洗马枢顾路渡菟,别庾七入蜀乌都图枯株,预 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谟图都夫疎狐乌蒲湖,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誉锄蘧舒如裾璩舆虚 墟居初除闾妤车馀疏睢书初囷余 渠於沮袪葅诸嘘庐徐鱼樗渔挐书蔬胥疎璵,咏画屏风诗 壶厨孤垆,寄王琳疎书,和江中贾客浦鼓。庾信诗中存在鱼虞的区别一望自知,不需讨论。言志一诗四十韵,鱼韵到底,尤 足以说明问题。徐陵,东海郯人。罗先生举了他的骢驱为例,说明郯人是鱼虞不分的。但是他的 叶这类韵的诗除上面一首以外,还有两首。长安道都图珠吾,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孚趋儒枢瑜巫厨诛。 这两首诗中不杂一个鱼韵字,怎么能够根据一首诗就否定另外两首的用韵情况呢? 跟徐陵同郡望的,还有一位很重要的诗人何逊。我们不妨也把他的这类诗的韵脚全部 列出来。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舒馀疎车渔,答丘长史路雾趋句喻鹜树赴赋务驱务屡下直出谿边望答虞丹徒敬楚阻语许绪炬举,赠江长史别处汝叙楚所旅阻与渚溆举 语许,送韦司马别渚侣绪举,初发新林楚与暑许举侣渚屿拒许所语,宿南州浦 苦浦五鼓莽土,秋夕叹白发扶殊隅珠躯须庑隅愉枢株凫嵎,野夕答孙郎擢露树趣 注,晓发雾树趣赋,为人妾思处去。总共十一首诗八十三个韵脚中,竟没有一处鱼虞相混,这对于证明郯人鱼虞不分显然 是不利的,罗先生干脆就把何逊的诗撇在一边,弃置不顾。张正见,清河东武城人。他的全部诗中没有一首鱼虞混用,尤其象置酒高殿上全 诗十二韵 ,帝王所居篇十韵,都是一韵到底。罗先生为了证明清河东武城人鱼虞不分, 就举了他的赋得梅花轻雨应教一诗为例,认为这首诗叶雨去聚柱舞。下面我们就把这 首诗抄出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梅树耿长虹,芳林散轻雨,蜀郡随仙去,阳台带云聚,飘花更擢枝,润石还侵柱,讵 得零陵燕,随风时共舞。原来,“去”字在奇数句,而且又是去声字,不跟上声字押韵,按诗律自然是不能算 作韵脚的,不知罗先生何以把它拉进韵脚举为例证了。隋文帝,华阴人。罗先生举了他的宴秦孝王于并州作为例证明华阴鱼、虞不分。 隋文帝以鱼虞押韵的诗仅这么一首,而且只有三个韵脚:臾除无,实在不能说明问题。倒 是他的儿子隋炀帝和他的同乡杨素一共有七首这类诗,二十九个韵脚,没有一处合韵。这 对罗先生的说法是强烈的反例。柳恽,解人,他一共有三首这类诗。赠吴均浦渚楚旅举,七夕穿针绪缕聚柱取,擣衣诗暮素树务。象上面这样的押韵情况,与其说是鱼、虞不分,倒不如说是鱼、虞能分。 江淹,济阳考城人。他的用韵是比较宽缓的,不象他的儿子江总那样。江总的诗中是 鱼、虞分用的,所以罗先生的材料中就没有用上。但是江淹的诗作是不是纯然鱼虞不分呢? 还是让我们看看他的全部这类诗吧。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芜蹰瑜都模濡初书居,池上酬刘记室暮路树度露赋素,班 婕妤咏扇素雾故树路,张黄门协苦雨渚礎序举侣楚伫,刘太尉琨伤乱雾据骛遇 举故度路树虑素数,殷东阳仲文兴瞩趣遇树素雾慕虑,悼室人无都舆隅居。上面七首诗中有四首是合用的,罗先生就仅仅举了这四首为例。实际上,这四首诗中 郊外望秋答殷博士可以看作是换韵,殷东阳仲文兴瞩全诗七个韵脚,只有最末一 个韵脚合用。这二首都不足以用来作鱼、虞不分的依据。除了上面提到的诗人以外,如果按照罗先生确定诗人地域的方法,南北朝和隋代还有 一些北方诗人是分别鱼、虞的,罗先生的材料中都没有选上。这些诗人有:范云,南乡舞阴人;温子升,济阴人;邢邵,河间鄚人;魏收,钜鹿下曲阳人;王褒 临沂人;释亡名,南郡人;王僧孺,郯人;王筠,临沂人;江洪,济阳人;谢徵,陈郡阳 夏人;褚翔,河南阳翟人;阴铿,武威人;周弘让,汝南安城人;卢思道,范阳人;孙万 寿,武强人;牛弘,鹑觚人;魏澹,下曲阳人;许善心,北新城人;王胄,临沂人;薛道 衡,汾阴人;袁朗,长安人。这样一来,能够区分鱼、虞的方言区域就不仅是罗先生所说的太湖一带,而是一个北 起幽燕、南讫吴楚、西自秦陇、东至齐鲁的广大地区了。而且同是一个地区的诗人,有的 能够区分鱼、虞,有的却不能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1936 年,王力先生的南北朝诗人用韵考龙虫并雕斋文,集试第图一用册语音的历史演变来解释这个现象。他把南北朝鱼、虞的演变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何承天至张融,鱼虞 不分,到第三时期,即从庾信至隋炀帝,鱼虞分韵,第二时期处于过渡交错阶段。王力先 生的这篇文章对汉语史研究的贡献是很大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接受一半,因为 早在第一期以前,韦昭、陆机、陆云的诗歌和东吴的民谣里,鱼、虞已经区分得很清楚了。而在第三个时期,北齐太上时民谣、北齐后主时谣等邺下民谣中,鱼、虞仍旧混 用,这自然是跟王先生的看法发生牴啎的。所以问题最后还只得回到南北方音的歧异上去 找原因。实际上,颜氏家训音辞篇本来说得很明白:“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 鱼、虞不分只是“北人”特 有的方言现象,不过“北人”的概念需要作进一步规定罢了。 我们决不能同意罗常培先生把这个概念扩大到整个北中国。至于鱼、虞不分的方音区域到 底有多大,我们留待最后考释。这里先来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既然鱼、虞不分仅仅跟“北人”有关,那么上文提到的能够区分鱼、虞 的诗人为什么会遍及全国广大地区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原来罗常培先生在考虑诗人地域分布的时候,所根据的仅仅是史书 所载的诗人郡望,而没有进一步从诗人一生的行状中考明他的出生和成长的里居。我们知 道,郡望往往是诗人好几代以前老祖宗的出生地,对于诗人所操的方言,并不能提供什么 说明。由于用诗人的郡望来代替里居,在材料上发生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把一批江南诗人错误地看作北方诗人,例如:江淹,史载考城人。但是他父亲江康是在南朝南沙(今江苏常熟一带)做小令的。江淹从小就在江南长大,在江南度过他的一生。南史江淹列传周书江淹列传。徐陵,史载郯人。而他的父亲徐摛在南梁作员外散骑常侍,徐陵应该出生在建康。南史徐摛列传。庾信,史载新野人。早在他祖父庾易的时候就定居江陵。他的父亲江肩吾是南梁著名的诗人。简文帝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充其选。可见庾信应属于江南诗人。北史庾信列传北史庾信列传。张正见,史载清河东武城人。他的父亲张脩礼原为魏散骑侍郎 ,后来归梁。张正见十三岁的时候向简文帝献颂,所以他的青少年也在建康度过。南史张正见列传。李顒,史载江夏人,祖矩为晋江州剌史,永嘉之乱,率众南归。父充辟丞相王导掾,所以李顒是在南渡不久生活在建康的。晋书李充列传。王僧孺,史载东海郯人,齐尚书仆射,曾祖雅已经在东晋做光禄大夫,世为南朝仕族。南史王僧孺列传。其他如顾延之、谢灵运、谢徵、王融、王思远、王褒、王揖、范云、阴铿、褚翔、周 弘让、许善心等都是南方诗人。第二个错误,把一批洛阳、邺下一带的诗人,看作是北方其他地方的诗人,例如: 曹摅,史载谯国人,为魏大司马曹休的曾孙。曹氏从魏武开始即定居邺下。史载“摅 少有孝行,为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王衍当然住在洛阳。所以曹摅的里居不是邺下就是洛阳。晋书曹摅列传。傅咸,史载北地泥阳人,为晋司隶校尉傅玄之子,应当随父居住洛阳。晋书傅玄列传晋书傅玄列传。 阮籍,史载陈留尉氏人,他的父亲阮瑀少受学于蔡邕,后为魏丞相掾,阮籍少时无疑 是在邺下度过的。晋书阮籍列传。 挚虞,史载京兆长安人,他的父亲模在邺下为魏太仆卿,虞少事皇甫谧,谧住在新安, 即今河南渑池,可见虞的里居不在长安,大概在洛阳一带。晋书.挚虞列传 潘岳、潘尼,史载荥阳中牟(即今河南中牟县东)人,西晋诗人。晋书说潘岳“少 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潘尼在永嘉之乱的时候,“洛阳将没,携家属东出成皐,欲还乡里”,可见他们少时也许住在中牟,后来在洛阳作官。中牟在洛阳东面,可视为洛阳邺下带的方言区。晋书潘岳潘尼列传。魏澹,史载钜鹿下曲阳人。薛道衡,史载河东临汾人,周祖谟先生的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问学集,中华书局,1966年已考定他们的里居在邺下,兹不赘述。其他如曹毗、阮咸、成公绥、程晓、邢邵、孙万寿、何邵、孙绰等都是洛阳、邺下一带的诗人。仅仅根据上述这些诗人的里居,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一)南方诗人,鱼、虞分用。 这些诗人除了罗常培先生所列举的二十七位江南诗人以外,还应该包括被罗先生错划 为北方诗人的张正见、柳恽、江淹、徐陵、庾信,以及罗先生文章没有提及的江总、何逊 袁朗、范云、阴铿、王揖、王筠、王胄等等。(二)洛阳、邺下一带诗人鱼、虞同用。 这些诗人有应贞、曹毗、曹摅、程晓、傅咸、何劭、卢谌、刘琨、孙绰、挚虞、王伟 成公绥、潘岳、潘尼等等。此外,还有几位南方诗人:颜延之、王融、王思远、王秀之、谢灵运、李顒,他们的 诗歌却是鱼、虞同用的。有几位邺下诗人:卢思道、魏澹、薛道衡、邢邵、孙万寿却能区 分鱼、虞。这就是我们需要解释的第二个问题。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南朝建康所使用的书音,是南渡的士大夫带来的洛阳旧音从史实论切 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