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_语文_高中_许凤霞_370104001【设计说明】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理解烛之武的人物形象。3、领会文章的艺术技巧。【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领会文章的艺术技巧。【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昨日的战争”单元,提到“昨日的战争”,你可能会想到铁马冰河、刀光剑影、攻城略地、流血牺牲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告诉我们: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略地是最下等的方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敌人降服退兵。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之一。二、整体感知1、初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学生个读,教师正音。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关注生字、通假字,还有一些人名地名用字。如:贰(r)氾南(fn)佚之狐(y) 夜缒而出(zhu) 共其乏困(gng)逢孙(png)2、齐读,强化记忆。三、研读内容,赏读文章。1、解题:看到这样的文章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烛之武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退秦师?他是怎么退秦师的?他成功了没有? 这是写文章的思路,也是读文章要解决的问题。2、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要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翻译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3、疾风识劲草,国难显忠臣。国家面临危机,忠臣报效国家的时机到了,这时候烛之武出场了吗?4、烛之武没有直接请命,他的的出场是佚之狐引荐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烛之武答应了吗?从文中找答案。7、先辞后许,这样写对人物想象的塑造起什么作用?8、烛之武最后成功说服了秦伯吗?从文中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四、体会烛之武的说话艺术。1、默读烛之武说秦伯的那段话,翻译句子,理解内容。2、为什么烛之武能说服秦伯,这些话里包含怎样的艺术技巧?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具体分析:“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首先说我们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主动示弱,让秦伯放松警惕,还可以唤起人的同情心。“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用郑国、秦国、晋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出秦国帮助晋国灭掉晋国,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是给对方增强国力。让秦伯这时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处境,让秦伯必须重新审视一下这一场战争的必要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在用利益诱惑一下秦伯,如果你放过郑国呢,我们郑国还会提供给你们国家的往来使者所缺乏的东西,潜台词就是既然灭亡郑国给你带不来好处,而且郑国还能帮助到你,和前文对比还是放弃攻打郑国比较划算。“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是以历史为依据提出秦国的同盟国也并不是那么忠诚值得信赖,用事实告诉秦国,以前晋国不就早上刚得到帮助,晚上就筑成拒秦。让秦伯和晋君之间产生隔阂。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进一步在点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现在晋国得到的是郑国,不久的将来他得到的就是秦国,这时秦伯听了之后,也是大冒冷汗,后果确实不堪设想,彻底打消灭掉郑国的想法。总结:他胸有成竹,审时度势,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见到秦伯,态度恭敬, 承认灭亡,主动示弱,打消其防范意识。 他站在秦伯的立场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态度诚恳 。他了解秦的意图,知彼知己。 他把握秦伯心理,以利相诱。他离间对方,瓦解其同盟。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摆事实,讲道理,从历史和未来多层面分析,帮秦伯认清形势。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让秦伯心悦诚服。五、总结延伸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叙事、议论的文学影响甚大。本文中烛之武的话虽说是外交辞令,但说得透彻在理、实事求是、层层深入、简明得体、令人信服。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是不一样的。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清二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六、检测练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