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惯养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导致幼儿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什么事情都依靠别人。遇到危险时,通常只会盲目逃避,连求救的常识都不具备。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和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让幼儿主动获得。如何培养幼儿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关键词】培养 幼儿 自我保护能力 一、引言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孩子在幼儿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其自我保护能力相当缺乏,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事故,促及到幼儿的安全。指南中明确提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成人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概念界定保护,是指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自我保护,是指自己保护自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对幼儿来说,是指幼儿对于危害自己的事能主动作出防范的意识。然而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正确地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避免或消除自身受到伤害的能力。它体现了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主动行为能力等。 三、影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的因素(一)幼儿的预见性差,导致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预见性就是事情还没发生就已经被提前知道了。它往往是从一定的实际积累资料中推理得出。幼儿往往初生牛犊不畏虎,临深渊而不知止步,身处危险之中而浑然不觉。因为他们对危险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较低,知识经验缺乏,对后果的预见性也较差。因此,很多意外的发生就是源于幼儿缺乏这种对危险的预见能力。比如,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幼儿在成人不注意的情况下,玩打火机、火柴,他们在将某一样东西点着以后会因学到一项新的技能而开心、好奇,甚至还会将手靠近火,他们在烧东西和将手靠近火之前并没有预见到这一行为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可见,预见性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好奇、探索的本性使他们忽略周围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受伤害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将来创造的种子。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爱模仿爱探险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也会不断的扩大,这就意味着他们会遇到的危险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对于新奇的现象或东西,总想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具有好奇心是孩子爱动脑的表现,有非常积极、健康、有益的一面,但由于幼儿缺少相应的生活常识,好奇心也会产生消极、有害的一面,毕竟生活中有许多不能摸、不能玩的东西。特别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乱摸乱动简单制止,不仅没有让孩子知道乱摸乱动会有什么危险结果,反而加剧了孩子的好奇心,导致孩子在探索活动中因缺乏自我保护而受到伤害。 (三)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幼儿自我的性格许多家长总怕孩子发生意外,帮他们包办一切事物,所以就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养成了依赖的行为。这样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差。尤其是一些胆小体弱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易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情况,遇到情况反应也慢,缺乏灵活性。家长的过度保护也不利于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维,以自己的感觉去想象、看待,描绘事物。这种自我中心性特征反应在幼儿的性格上,常表现出任性的特点。有许多的幼儿都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幼儿园里能遵守安全的行为到家就不遵守了,因为在幼儿园里有老师和小朋友监督,在家里他们可以放任自己。幼儿发生的意外事故,不少是由于幼儿在做事时只注意到自己的目的、需求,而忽视了周围的情况。 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 (一)通过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对于某些事情他们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如:地上有一个小水坑,他,不绕道走,偏往水坑里走,把鞋子、袜子弄湿了,还觉得特别开心。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有的家长就给孩子订下了清规戒律,不许做这做那,并不给孩子做进一步的解释,孩子不知道不许做的理由,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他们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会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所以,家长若要真正说服孩子,就应该常向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讲清原因。如: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父母不在家,不轻易开门让陌生人进门;排路队回家时不跟陌生人回家,不带小刀等危险物品上幼儿园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利用各种活动形式,进行有意教育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更使他们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设计专门的游戏进行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娃娃找家、我的家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 (2)开展相关的专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只有他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我们可以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幼儿园开展的消防和地震疏散安全演习,就让幼儿在这些专题活动中,亲自感受,学会相应的逃生技能,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运动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一些。在幼儿园园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使其手脚动作灵敏、协调,避免跌伤、撞伤、扭伤,在做中、玩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在做中获得新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 通过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家庭结构和孩子的养育方式都有所改变,家长应注意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托班刚进入幼儿园,幼儿年龄小,一些常规的养成还不能形成习惯。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时会自己剔骨头,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家长还应多创设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孩子拿不到玩具时,家长不要急于帮他把玩具拿到手,而应引导孩子先自己想办法拿;若经过努力还拿不到时,再有礼貌地请别人帮忙。这样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了,自然,安全的隐患也消除了。我们平时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五、总结 自护,还包括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对将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面对竞争的压力,更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在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骇人听闻的青少年由于一时情绪失控而造成家庭崩溃的事件,引起我们更加重视在幼儿阶段就培养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及时调解自己的心态这样一个教育问题。因此,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情感,更是确保幼儿一声都能快乐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心里品质,也是为创建和谐社会应推进的工作。 安全,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容不得有任何疏忽和闪失。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只要我们时刻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孩子们都会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参考文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李季湄,江苏教育出版社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探究 幼儿期刊 2010.124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