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 选修 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一、环境的定义是什么?二、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自然资源的定义?其包含哪两种属性?四、判别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煤炭、 小麦; 钢材; 雷电。五、区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包含与被包含六、分析右图,说明的含义?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作用于环境;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毁林开荒、过渡放牧等。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如洪灾第二节一、环境问题的定义?二、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六、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资源问题、发展问题。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化合物等。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成因:1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被的破坏。危害: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高纬地区降水增多。对策: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4.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5.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的分布及作用:主要分布于对流层,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空洞的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地区成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危害: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某些生物灭绝;作物减产等。措施:1减少氯氟烃的排放;2发展技术,研制新型制冷剂;3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 世界三大酸雨区:西欧,北美和我国南方定义:成因:类型: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属于硫酸型酸雨。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危害:1森林受损,草木枯萎;2湖泊酸化;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4土壤酸化,良田变荒漠;5危害人体健康等。措施: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3.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4.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于此相反;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利于酸雨的形成。3南方多丘陵地形,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4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四川盆地酸雨较为严重?(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4.森林锐减森林的作用:原因:滥砍乱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重采轻育危害:调节功能减弱;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采育结合、加强立法,提高环保观念等5.水体污染 污染源: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危害:水质变坏,危害人类健康;水生生物减少等措施:减少污水排放;净化污水,达标排放;提高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水污染的突出表现:水体富营养化(在江河湖泊中称“水华”,在海中称“赤潮”)、海洋石油污染等。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形成、表现及危害举例:赤潮 (赤潮是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现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近海水体中N、P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6.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荒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稀疏,多为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多大风且风力强劲。2.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破坏植被活动;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以减少植被的破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原因:危害: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8.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垃圾污染:特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范围广。 危害:危险废物转移:二、当代环境的主要特点:全球性、综合性、累积性、社会性。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一、矿产资源问题自然资源按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矿产资源。1.矿产资源概念: 2.属性:不可再生资源3.矿产资源的问题:(1)面临枯竭:(原因)储量有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2)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4.如何减缓矿产资源的耗竭时间?(1)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2)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3)发展科技,降低矿产可采品味要求;(4)开采海底矿产资源;(5)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5.读P32四幅图,说明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环节问题解决措施开采1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2井下采煤,易导致地面塌陷。1对破坏的地表及时进行复垦2回填法、支撑法防治塌陷存放煤矸石的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源(矿山排水)和大气(自燃);矿区复垦回填矿坑;修建道路;生产煤矸石砖(最合适);运输粉尘污染,污染空气、水、土壤等;封闭运输;变输煤为输电利用废气排放:污染大气;排放CO2:造成全球变暖;排放SO2气体,造成酸雨。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尽可能使用天然气。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洗煤、脱硫等,推广洁净煤技术二、土地资源危机1.土地资源: 2.属性: 3.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地退化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危机表现:特点: 危机表现:耕地减少和退化(原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土壤次生盐碱化等。5.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现象、原因、分布地区)土地退化的常见现象: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土地荒漠化(我国西北),土壤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土壤污染(农药,污水灌溉),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化肥)等。三、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的意义: 2.属性: 3.水资源危机的三个表现:水资源的消费量剧增;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争夺日趋严重。【合作探究】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措施有哪些?(讨论并成文)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治理水污染 节约用水,提高水价 海水淡化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农业上可以改进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4.阅读教材P36,并结合以前学习的水资源知识,思考回答:(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 、 东多西少 、 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2)(华北)北京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储量有限;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土配合不佳等。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多;污染严重;浪费严重。2.2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1.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某些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比较脆弱2.生态破坏的类型: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次生盐碱化;地面沉降3.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分布:特点:抗外界干扰能力差,自身稳定性差,恢复比较困难。分布: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二、我国的生态危机1.现状:十分严峻2.原因:自然原因;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如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煤炭开采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等3.举例:长江流域的生态危机:上游:水土流失;原因:植被破坏和陡坡开荒中游:洪涝;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下游:水污染; 原因:沿线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排放大量的废水和污水。2.3第三节: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自然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系统:内部组成: 外部矛盾:资源问题2.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问题: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能源不足;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主要表现为人地矛盾;西部:干旱缺水,水土资源不匹配;华北:人地矛盾、水土矛盾叠加区,成为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地区。3.世界的资源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增;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枯竭。4.保护措施:(1)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2)可再生资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二、农村生态建设:1.概念:2.内容:(1)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2)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3)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4)乡镇企业污染管理,(5)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6)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7)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体制建设,(8)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等。3.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三.城市生态建设1.城市生态建设:2.城市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物组成部分是以有思想意识的 人 为主体;而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环境 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