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高校国家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基地2006 2010年建设规划遵照教化部 国家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基地建设的实施看法 (教 高司 200036号 ,依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学习借鉴第一批 国家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基地建设的胜利阅历, 总结我校几年来文化 素养教化的成果, 结合学校和谐创新校内建设和发展实际, 特制定本 规划。一、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 统领, 依据 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 确定以及教化部 关于加强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的若干看法等文 件精神, 充分相识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 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等时代特征, 把握时代对于高校生综合素养 的要求,以国家级基地建设要求为标准,坚持育人为本,树立现代教 育观念, 促进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融合, 促进学校和谐创新校 园建设,提高校内文化的品位,提高老师的文化素养,提高高校生的 文化素养,使高校生政治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和身心素养 和谐发展,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高素养创新人 才。二、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立足学校,面对社会,适应须要,发挥特色。即:立足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优势,面对时代发展要求,以建 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为背景,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科技文 化为特色, 以品牌建设为亮点, 形成人文精神教化与科学精神教化相 结合、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提高老师文化素养相结合、 学校教化与社 会教化相结合、 行业文化特色与学校文化特点相结合的文化素养教化 体系,发挥文化素养教化基地的辐射与示范作用。三、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学校文化素养教化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培育队伍,营造氛围,建 设体系,延长平台,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形成“特色突出、氛围良好、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文化素养教化长效机制。在 2008年, 通过教化部的中期检查评估; 2010年前后通过教化部的评估验收, 成为有辐射与示范作用的国家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基地。建设目标详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突出特色,即结合三大行业的特征与要求,形成以绿色与 环保文化、 质量与平安文化、 创新与审美文化为重点的科技文化特色。 整体提升学校文化素养教化理念, 促进我校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工作 全面、深化开展,全面推动 21世纪高校生素养教化工程的实施。 (2夯实基础,即文化素养教化的课程建设基础。实施文化素 质教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形 成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 成才须要的文化素养教化课程体系, 建 成一批文化素养教化精品课程。(3培育队伍,即文化素养教化老师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 从事文化素养教化教学与探讨的老师队伍, 产生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高质量的文化素养教化探讨成果, 推动我校文化素养教化理论研 究和实践探究成果的宣扬、推广和应用。(4延长平台,即文化素养教化课程主渠道平台。加强专业教 育中渗透文化素养教化的实践与探讨, 将文化素养教化贯穿于人才培 养的全过程。构建与第一课堂教化紧密结合,有机联系,拓展延长的 其次课堂教化体系。(5营造氛围,即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丰富内涵、拓展外延 的氛围;实现学校、学院、学生社团上下联动,学校教化与社会实践 左右互动,专业教学活动、 校内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的 文化素养教化协调机制。 完成文化素养教化的规划基建项目, 注意发 挥作用和效益。 形成文化素养教化评价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 建立健 全一整套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校生文化素养教化管理制度。(6建设体系,即文化素养教化中人文精神教化与科学精神教 育相结合、 科技文化教化和学科专业教化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教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化相结合、 文化素 质教化与思想政治教化想结合的体系。四、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1. 文化素养教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文化素养教化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课程建设的标记性成果,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1 实 施文化素养教化名课程、名教材工程把文化素养教化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总体的课程建设规划, 建 设一批文化素养教化课程, 形成文化素养教化课程体系与特色。 文化 素养教化课程在现有基础上按“ 3个类别、 4种模块”分类建设,即 基础类、核心类、拓展类 3个类别,每个类别中又具有人文社科、自 然科学、艺术观赏、体育文化 4个模块,到 2008年,基本形成文化 素养教化课程体系。 加大特色课程建设力度, 重点建设科技发展史类 和文化发展史类课程,主动培育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到 2010年,建 成 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 810门校级精品 课程。 探究文化素养教化网络课程建设, 实施文化素养教化课程网络 教学试点。加大教材建设的立项和出版资助力度,到 2010年,出版 610部高质量、有影响的文化素养教化类的教材和著作。(2 开 设素养教化实践课程从 2008年上半年起,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社会调查与实践” 课程, 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 保证每一名 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次有学问基础、 有老师指导、 有肯定质量保证的 社会实践,构建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3开设素养教化新课程结合我校大部分专业为理工科专业的特点, 努力挖掘科技理论教 育的文化内涵, 实现科学教化与人文教化的有机结合。 一是抓专业导 论课的规范建设, 加强其与文化素养教化的结合; 二是引导和激励专 业老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文化素养教化。 以立项的形式组织老师开 展与专业结合的文化素养教化课程的教学改革试点, 形成文化素养教 育课程新的亮点和增长点。2. 其次课堂教化体系建设主动推动高校生科技创新特色活动, 培育和形成其次课堂教化体 系。(1开展每学期“百场素养教化讲座”活动组织一系列高水平、高档次的文化素养教化讲座(报告 ,形成 我校文化素养教化的品牌和亮点。 注意发挥学科优势, 利用行业资源、 校友资源、董事会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细心策划,仔细组织,规范 管理,打造“理工大讲堂”的品牌,扩大“理工大讲堂”的影响,每年“理工大讲堂”的高水准讲座(报告达到 20场以上。支持各学 院开展特色论坛活动,每年创新科技和素养教化讲座(报告、论坛 达到 200场以上。(2开展高校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以高校生科协为主体的学生创新团队, 完善学生创新组织运 行体系。以“挑战杯”高校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支配大赛 为龙头,以高校生英语竞赛、高校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校生电子设计 竞赛、高校朝气械创新设计与制造竞赛为重点,每年举办一次“科技 文化节” ,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年各类经费支持不低于 100万元,重点建设 15个高校生科技创新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活动。 设立“创新学分”和“高校生科研基金” ,每年公布若干选题,学生 探讨团队经答辩后确定选题, 对取得立项的学生在培育方案之外取得 的各项创新性成果予以学分认定。(3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分学校、学院、社团三个层面绽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建设“理 工大舞台” ,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内的活动,从 2007年起,通过各种渠 道,每年支配专业文艺团体到学校演出 23场,提高学校艺术活动 的水准和品位。以“心理健康活动月” 、 “世纪杯辩论赛” 、 “求索杯大 学生综合学问竞赛” 、 “金秋艺术节” 、 “校运会”及全校性体育单项赛 事等活动为主体, 重点举办全校性的特色精品活动, 培育精品校内文 化。发挥艺术老师和体育老师的作用,扩展艺术和体育活动指导平 台; 发挥高校生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的主力作用, 培育一批校内文 化活动的骨干, 提高校内艺术和体育文化品位和层次。 注意发挥学生 会、学生社团在校内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社团文化节”为载体,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 推动 校内文化活动向基层转移, 注意发挥基层学生组织的作用, 举办各具 特色的校内文化活动,扩大校内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4进行文化素养学分试点2007年起先,探究将“理工大讲堂”和其它素养教化讲座以及 学生创新、科技文化活动内容纳入学生课外培育支配。3. 文化素养教化实践基地建设整合和拓展文化素养教化与实践基地的功能,形成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文化教化、 科技文化教化三大校外文化素养教化实践的基地 群。(1加强校内文化素养教化实践场所建设。在学校新校内高校生素养教化中心中设立特地的学生实践活动 场所,供应必要的试验设备;完善老校内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在继 续支持现有的 12个学院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支持其他学院建设文化 素养教化的特地场所。(2整合和拓展校外社会实践及文化素养教化基地。按学校、学院两个层面运作,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就业、社 会实践、传统教化、改革开放教化等校外教化基地进行整合,注意发 挥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在学校层面目前 27个社会实践基地、 12个 爱国主义教化基地(场所的基础上,每年增加 35个文化素养教 育与实践基地, 到 2010年, 增加 1015个校外社会实践及文化素养 教化基地。4. 文化素养教化师资队伍和理论成果建设(1通过培育和引进,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素 质良好、勇于创新、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教化师资队伍。 重点建设 3支队伍,即专职老师中从事文化素养课程教学的教 师、 从事思想政治教化的老师、 来自社会各界的兼职老师所组成的文 化素养教化老师队伍。 依据这支队伍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特点, 在素养 提高、业务进修、学历教化等方面,纳入学校老师培育整体规划,明 确培育目标,制定相应政策,落实培育措施;主动选聘国内外知名的 学者、企业家、 高层管理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担当兼职教授,形成合 理的文化素养教化老师梯队。 把提高老师文化素养列入学校师资队伍 建设规划中, 定期对老师进行文化素养教化的培训, 将文化素养作为 老师教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内容。(2组建具有创新实力的文化素养教化学术探讨团队,形成一 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教化探讨成果。 发挥我校思想政治教化学科和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基础和指导 作用, 开展文化素养教化科学探讨, 重点探究行业特点与文化素养教 育相结合的路径,从 2007年起,连续 4年,在学校科研基金和教学 探讨立项建设项目中, 每年设立一批文化素养教化专题探讨项目。 在 此基础上, 到 2010年, 立项和完成 15个以上校级、 5个以上国家级、省部级文化素养教化科学探讨项目。 开展对文化素养教化专著出版的 资助工作和优秀文化素养教化论文(成果)嘉奖工作。 5. 和谐校内人文环境建设 和谐校内人文环境建设 创建教化功能、运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和谐的校内环境,形成对教 职工具有凝合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 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内文化环境。 (1)凝练校内文化,提升校内精神。 通过多渠道展示武汉理工人的精神风貌, 逐步形成具有理工高校 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内文化,凝练出我校的校内精神。把校内精 神的总结、探讨、凝练和宣扬,作为文化素养教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文化产品,扩大校内文化的展示舞台,激发师生 的爱校情结。 (2)加强文化的组织建设,坚持校内文化的正确导向。 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方法 ,发展和规范各类学术、文化、文艺 类的学生社团。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创建活动,把教 师的文化素养作为评比师德先进的重要条件之一,营造教化、管理、 服务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文化氛围。 (3)建设文化景点,实施“校内文化园”工程。 完善校内文化设施建设, 实现人文校内氛围与生态校内氛围的结 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