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两点思考一、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及其体系如果说一门学科的概念构成了它的逻辑细胞,为人们理解并探讨该学科提供了一种范式或规则的话,那么一门学科的体系则向人们揭示了该学科的基本范畴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与结构。事实表明,发达的学科必然有着成熟的概念及其体系。因此,建立和发展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有必要首先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及其体系进行研究,并努力建立概念明确、逻辑严谨的学科体系,这是学前教育学学科成熟与否的一个基本标志。研究和建立学前教育学学科的概念及其体系,是创建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它将深化我们的理论研究并推动学科建设走向成熟。不可否认,近20年来我们在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和著述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门学科的理论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既缺乏理论的高度概括性和普遍说服力,无助于深化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又没有能很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时间的指导作用。虽然,造成这种局面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但通过对学前教育学学科自身建设进行反思,我们不能不说概念的混乱及其体系的不严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学科的成熟与发展,并限制了它本应该发挥的深化认识和指导实践的功能。(一)关于概念如果我们对现行的学前教育学学科(表现为各种著述)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门学科存在着缺乏一套自己专有的明晰而严格的概念,以及概念混乱、表达不准确、不一致等问题。这门学科现行的概念来源主要有二:一部分是从其他学科借用或套用而来的,一部分是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述的。现行的学前教育学著述中,广泛使用的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系统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中借用过来的一些名词术语。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已经建立起自己准确明晰的概念框架的成熟学科来说,其建设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于尚在创建阶段的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能使我们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启发人们的思维,扩大这门学科的视野,打破这门学科传统的固有的知识框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借鉴与吸收各相关学科的新的成果和方法,促进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但是,这样做也容易导致这门学科自身概念与范畴的虚无化倾向,不利于其自身的专有概念和术语的建立,干扰了这门学科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一致性,并进而使人们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产生怀疑。这是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缺乏深入思考的表现。现行的学前教育学著述中还有一些概念是直接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述的。日常用语由于与人们的经验和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确实通俗易懂,尽人皆知,并在人们的实际语言中处于牢固的地位。但是,日常用语存在着歧义性和不明确性,缺乏严格的界定,使用起来随意性很大,概念和定义的表述不准确、不严密。而且往往由于人们认识的多样性、时间的复杂性和经验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进而使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可见,日常用语的使用不利于这门学科更高的理论思维水平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并进行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概念的研究,注意处理好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与建立自己的专有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严格区分常识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别,概念及其表述要严密、准确、单一,这样才能确保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二)关于体系每一门学科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逻辑表现形式,都表现为一定的体系,并以体系的方式而存在。在建设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时,要重视对这门学科的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体系同内容、理论实质具有内在的联系,只有建构起系统而严密的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才能使其概念作到严格的界定和准确的表述,进而提高其理论的科学性。现在出版的数百种学前教育学著述,在体系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对我们认识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建立成熟的学科体系是有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它们绝大多数是作为教材而编著的,而为了发展这门学科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及其学术专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学教材被当作了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材体系被视同为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教材体系所固有的局限性,更多的是从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选择编排的。这种编排容易降低这门学科内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这门学科本身还不成熟的时候,尤其如此)。事实上,现在的各种教材体系的确存在着不够严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推演性,没有形成一个严密和完备的知识系统。许多教材中所论述的,都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表面现象和直观经验性问题,各章节是围绕着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的工作活动而展开的;学前教育有什么工作,相应地就有什么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操作性建议,而缺乏必要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深度。从而把学前教育学学科建立在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层面上,降低了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水平。作为学科体系,应该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性,有内在的推演性和自我论证性,这是谁都知道的。由于每一种体系仅仅是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因此在保证和坚持每一体系的严密性的同时,要注意体系的开放性。一个严密的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并不意味着它已解决了实践和理论的所有问题。严密性不等于封闭型,并不排斥开放性。在注重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吸收新的成果和方法,不断地丰富、补充和完善自身,以保证体系的动态适应性和鲜活生命力。此外,要鼓励人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多种体系的存在是正常的,是学科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使这门学科的体系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二、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建设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必须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刻理解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际上,现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概念及其体系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他基本问题,都与没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关。目前,人们对学前教育学学科诘难和指责最多的大概就是说它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没有真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事实际工作的教育者们认为,它的理论太空泛、抽象、脱离实际,应用性及实践性都不强,对实际工作没有什么具体帮助;而许多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也觉得它苍白无力,没有发挥其提高认识、指导实践的功能,并为此而自责。这些看法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性,没有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理论与实践的本质特征及其各自的局限性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含义也缺乏全面的认识。现实中,许多人对理论有着不正确的理解,对理论抱着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学习了学前教育理论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否则理论就是不切实际的、抽象的空论。一些理论工作者或由于自身的认识局限或迫于压力也赞同这种看法,认为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告诉人们具体工作应该怎么做,并在教材中给出了一些操作性建议。岂不知,越具体越不切实际,越有局限性,其可运用的范围就越小;而普遍性越低,也越容易被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的现实所否定和证伪。这种看法本身是对理论的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论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及普遍原理,它的功能是深化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意味着理论直接运用于实践,理论之所以指导实践不在于它的具体性和直接性,而恰恰在于它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学前教育理论并不提供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仅仅提供一种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基本观点,形成人们正确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教育观,使人们具有一定的教育视野。至于如何运用理论去取得实际效果,那不是理论的能力所能及。实际上,这门学科现在不是理论性太强、太抽象,而是相反,它的理论性太差,概括性不强,普遍性不高,因而也就难以发挥深化认识、指导实践的功能。此外,我们对实践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我们强调实践是基础,往往要求理论工作者深入到具体的实践第一线工作中,似乎只有这样才是联系了实际。这就狭隘地把实践等同于个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基础,是针对人类认识活动的整体而言的,而且实践作为人类能动的活动具有前后相继和不断超越自身的特点。前代人或同代人的实践的成果及其提出的问题,构成后代人或同代人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的认识正是这样前后相继的发展和提高的。研究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提出而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从来没有当过产业工人,可是他却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工厂制度。他是在吸收前人的成果及研究前人和他人所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不能因此说它缺乏实践基础。这样来理解实践,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成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