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2默读注释,辨析并解释词语。3反复诵读,理解句意和句式。4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知识链接: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攻伐,同情人民疾苦。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后人尊为“圣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共20篇,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言论。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预习导航一、默读课文及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为加点字注音。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弘( )毅 舞( )雩韶( )乐 暮( )春 冠( )者 浴乎沂( ) 喟( )然二、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传不习乎?5.见贤思齐焉。6.其恕乎7.士不可以不弘毅。8.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10.吾与点也。三、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写在下面。课堂活动:一、激活思维: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法国巴黎,他们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里面提到了一段很重要的话: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全世界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都这样说,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二、活动之旅: 活动一、朗读课文,说出句子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声音洪亮。2.师范读,生认真听,划出停顿。3.生反复读,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增删移留换”的方法,对句子进行理解,边理解边在书上做批注。(学法指导:所谓“增”就是增加字数;所谓“删”就是删去不必要或翻译出来反而影响表达的字与词;所谓 “移”调整语序以适应现代汉语的习惯;所谓“留”就是保留人名地名以及现代汉语词义句式或习惯相同的字词;所谓“换”古代用语与今天表达习惯差异较大的词必须换掉,使其表达清楚。)活动二、默读注释,分类解释词语。1.通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 通 ,意思是 。 2.古今异义其恕乎 古义: 今义: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古义: 今义:富而可求也。 古义: 今义吾与点也。古义: 今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 今义3.一词多义。道:任重而道远 不以其道得之 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任重而道远 为人谋而不忠乎 富而可求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其其恕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原意 , 文中意思为 , 词用作 词。不成人之恶恶:原意 , 文中意思为 , 词用作 词。风乎舞雩风:原意 , 文中意思为 , 词用作 词。传不习乎传:原意 , 文中意思为 , 词用作 词。活动三、反复朗读,归纳特殊句式。1.组内反复朗读,互相说出句子意思。2.归纳特殊句式,列在下面并翻译。判断句: 省略句:倒装句:25论语十则第二课时主备人:延津胙城乡初级中学 王萍萍 审核人:延津王楼乡初级中学 刘芳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领悟文章内容。2.分组讨论,概括文章内容。课堂活动:活动一:复习旧知,互相质疑。 小组展示【思考与练习】二、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小组互相质疑,将对方和自己回答不出的词语写在下面。活动二:自主阅读,讨论概括。 反复默读,概括每则大意。(先理解句子,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要求简练准确) 辨析各则语录,思考哪些属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哪些属于人生理想方面的?哪些属于生活情趣方面的?活动三:自由朗读,积极拓展。1.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思考并写出流传至今的成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造句。2.找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制成格言卡片,写出喜欢的理由。【注明出处、含义、喜欢的理由】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的不够,今后有何打算?随堂检测:回忆(论语)六则,完成后面的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是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