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篇第二讲 遵守社会公德 做一个好公民【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旨在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认识到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2、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教学重点】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播放大兵、奇志的小品社会公德,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社会公德之于公共生活的极端重要性,为了提升公共生活的质量,我们大学生要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引入案例:“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 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走出去旅游的人士,却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而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并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这种情形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震惊,也让我们尴尬万分。 据统计,全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除了给国人长见识、阔视野、活跃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等带来了机会之外,更大程度上他们也让外国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从此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代表。因此,中国团队不受欢迎,就不仅仅是游客自身在境外的待遇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形象的大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国人的共同的生活陋习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在去国外,在国内生活中,随地吐痰、高声喧哗、不遵守游戏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也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性使然,他们又怎么能一下子重新“做人”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文明问题,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人出境旅游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的脸上抹黑。所以,出境游客在国外不受欢迎,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国人生活习性改善的关注。从此意义上看,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塑造良好的社会文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一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导入语: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 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 2、人类的公共生活如何发展起来?(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比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公共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出发提出的一些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生活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的概念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其内涵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 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数据:有人曾经面向青少年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及“您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看法”时,19.1%的青少年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38.5%的人认为“普遍”,只有17.6%的人认为“很少”。在回答“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有35.9%的人会非常主动地“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选择“站出来制止”的仅12.1%,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竟高达44.3%。在校外被调查的青少年在回答“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时,有19.9%的选择了“假装没看见。”讨论分析:(1)你对目前青少年的社会公德状况是否满意?(2)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可救药的一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案例:当1994年10月216日第12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比较: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后,满地的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要同日本比,还差得远呢!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简单介绍礼仪常识。)在旧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有重私德而轻公德的特点。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的惯性仍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近日团南京市委和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的南京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得出的一组数据。这一调查显示,南京青少年公德观呈现出“大是小非”的状态。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四、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一)治安管理处罚法1、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基本原则: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4、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限期出境,驱逐出境。(二)集会游行示威法1、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给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2、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二是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3、申请和许可制度: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的,不予许可:(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煽动民族分裂的; (4)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1、立法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2、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3、道路通行规则 (1)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2)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严严格遵守各种交通规则(四)环境保护法人类正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1、人口激增,2、土壤资源流失和退化,3、沙漠化日趋扩大,4、森林惨遭破坏,5、大气污染严重,6、水污染加剧,7、贫困加剧,8、战争与核武器,9、自然灾害倍增,10、温室效应影响,11、臭氧层耗竭,12、滥用化学物品,13、能源消耗巨大,14、污染事故多,15、海洋污染严重1、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身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2、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3、环境管理基本制度:(1)环境规划制度 (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 “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7)许可证制度 (8)排污收费制度(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1、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基本原则: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教学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取新颖的思路,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并通过大量的可靠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珍贵的图片资料、形象的影视资料等手段去吸引并感染同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思考题】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有 2 万多名环卫工人对北京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国庆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