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论文关于广西XX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壮族三月三”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关键词】广西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 发展 策略 【】G 【】A 【】0450-9889(xx)03C-0044-02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的民族传统节日,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壮族三月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包括“壮族三月三”在内的民族传统节日庆典活动虽然形式未减,但是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尤其较之西方的“洋节日”,不能不说还是太过冷清。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有更多更高需求。在此背景下,对于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广西来说,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打造节日文化品牌,繁荣民俗文化旅游市场意义重大。因此,本文拟以“壮族三月三”为例,从全面提升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的角度探讨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及新形势下的传承发展策略。 “壮族三月三”,又称“上巳节”,即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据历史资料显示,从魏晋时开始,就将“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三月三”被壮族人民称为“窝埠坡”“窝坡”,意思就是到室外或田间唱歌,于是“三月三”又被叫作“歌圩节”。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由,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农历三月初三唱歌致哀。但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关于刘三姐。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农历三月初三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壮族三月三”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各种起落。随着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歌圩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广西南宁市连续多年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促进了壮族歌圩文化传承和发展。特别是xx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其承载的民族文化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以此为契机,近三年来,广西在“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分别以“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风采”为主题,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南宁市为例,xx年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景区、江南水街等场地主办了壮族迎宾习俗、刘三姐传歌、踏青踩街、壮族铜鼓舞、对歌“三月三”、传统体育竞技、百家宴、夜歌圩等一系列节日活动。xx年,由广西文化厅利用公共文化场所,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xx年,广西文化厅在南宁设1个主会场、7个分会场,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体现“壮族三月三”文化特色的原创文艺节目,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山歌对唱、原生态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可以说,通过近年举办的系列活动,民众逐步加深了对“壮族三月三”节庆风俗的了解与认同,民族节日氛围逐年浓郁,民俗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加强引导,另一方面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提出诸多宝贵意见。但从整体来看,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其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壮族三月三”也只有在节日来临前后才吸引人们的关注。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是由于在时代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了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冲击。 (一)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民族传统节日因其承载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文化趋势和精神需求,民族传统节日重新回归社会生活。中国民族传统节日产生于农业社会,是农业社会生活与文化互相作用的产物。在农业社会,欢度民族传统节日是精神和物质上必需的活动,在缺乏保障的农业社会,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向先祖、神灵祈求五谷丰登、多子多福等现实诉求,这使得欢度民族传统节日具有自发性和主动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享受民族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需”,民族传统节日在农业社会所具备的时间坐标的功能也逐渐失去,人们对民族传统节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留恋。社会变迁必然冲击包括民族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时必须重视的客观事实。 (二)外部冲击。随着我国 _的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的侵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民族传统节日近乎名存实亡。近年来,人们对节日的偏好以及庆祝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加上电商的盛行,“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的出现,进一步挤压了民族传统节日的生存空间。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的个性突出、时尚性较强且关联产业的开发成熟、体系完善,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加之崇洋的心理,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和追捧。而中国的“双十一”和“双十二”更是与商业结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高度契合消费习惯,渗透生活,从而更容易吸引大众。而民族传统节日的社会性、整体性、民族性比较强,如“壮族三月三”,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感,容易被大众误解为过时的,与大众追求新鲜感、国际化有很大的心理差距,且与现代商业化社会和生活在契合度上存在差距,两方面的差距导致大众对其热衷程度大幅下降。现实生活中,大众欢度西方节日和现代商业社会的“节日”被认为是时尚,而过民族传统节日则被认为是不够时髦。民族传统节日更多承载了家庭相聚和团圆的功能,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被忽略了,虽然形式未减,但是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同样,在成功申遗的推动下,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氛围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是较之一些“洋节日”的红红火火,不能不说还是太过冷清。 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在现代商业社会,有价值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大众的接受和关注,我们需要围绕提升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来制定相关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民族传统节日内涵和外延价值,从而推动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一)增强文化认同感,打造文化符号,释放文化价值。民族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跟语言一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人们对民族传统节日的接受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将其特有的符号特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使人们耳濡目染并体验到其文化内涵,给人们生活增添趣味性和生活感。因此,推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把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符号来打造。文化符号有其深刻的内涵。正如圣诞节的符号就是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壮族三月三”可以定位为中国的情人节,可以把绣球等作为其文化符号。只有打上这种强烈的符号标记,才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价值,才能增强人们对它的文化认同。 (二)发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创新庆祝模式,释放经济价值。在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形式日渐多样化的今天,最有旅游价值的当属文化旅游。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三月三”等少数民族节日文化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开始形成广西文化旅游的亮点。这就是其商业价值。创造全民参与的庆祝模式,吸引当地和外地乃至国外游客参与到庆祝活动中,聚集人气,就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此外,围绕“壮族三月三”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生动活泼的吉祥物,并下大力气开发周边精品,一方面可以宣传节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商品销售。释放其商业价值就是要融合旅游、吉祥物开发这两方面,做到极致,最大程度释放商业价值。 (三)政府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撑,释放政治价值。民族传统节日作为集体共享的特殊时间,具有凝聚群体的独特意义。举办庆祝民族传统节日的活动,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仪式感能更好地凝聚和团结族群,提升人们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其政治价值之所在。国外地方政府极其重视传统节日,每到节日会组织大型集会,其目的也是通过大型活动不断提升民众的凝聚力和集体归属感。因此,作为引导者,广西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认识到民族传统节日庆典所承担的政治意义,配合推广以及宣传,将更加有效地团结民众、凝聚民心。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在带动广西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是根植于广西民族民间的文化瑰宝,在社会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这块文化瑰宝的光彩也许曾经暗淡,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新形势下,推动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官、民、学一体紧密合作,发掘广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释放其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使之成为增强文化认同、拉动经济发展、凝聚民心民力的瑰宝。 【 关于传统节日论文范文在这里下载与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