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陈乾坤1 邹硕2 刘勇2(1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湖南长沙410000;2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家校互动的方式出现了新趋势、新形态。章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个性化家校互动的可行性和优势,并以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为例,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策略,以期微信公众平台在家校互动及其他教育教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家校互动;个性化一、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个性化学习方式。1个性化的家校互动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有力保障和服务支撑。基础教育领域,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有效、积极互动,以期能形成教育合力。进入“微时代”后,随着微博和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出现、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家校互动出现了新的动态和形式。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依托腾讯微信公众平台,打造学校微信公众账号,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实践,在家校沟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家校互动的可行性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个人微信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一对多”的信息推送平台,任何个人或者单位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官网上以实名注册的方式申请微信公众号。公众账号的管理员通过PC 机或绑定的个人微信账号可以向其关注用户推送文章、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随着个人微信用户群体的逐渐壮大,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成为了选择和趋势。(一) 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近年来,移动智能设备在全球迅速普及,其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消费类技术。据CNNIC 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到2013 年6 月,我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8.5%,相比2012 年底上升了4.0 个百分点,如图1 所示。与此同时,微信作为一种在移动智能设备上运行的即时通讯软件,自诞生以来,其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 亿。如今,使用微信获取与分享信息、进行日常沟通与交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二) 学生家长群体特征明显据网络统计,微信的注册用户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现阶段小学生家长的年龄大致处于28-35 岁之间。在网络生活方面,这一年龄阶段的人正是各种网络社交圈中的活跃分子。他们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的频率非常高。不少学生家长经常使用个人微信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也关注了不少微信公众号。在申请公众号之前,笔者针对智能手机拥有和家长微信使用情况,对学校1964 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家庭拥有智能手机,其中68%有两台或者更多移动智能设备。没有智能手机的家庭,主要集中在父母外出务工,学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情况。在微信使用方面,偶尔使用的家长占35%,经常使用的家长占60%。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家校互动实践具备了基本条件,而家庭智能手机拥有比例和家长微信使用比例,随着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与广泛应用会进一步攀升。三、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个性化家校互动的特征分析(一) 互动信息多媒体化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家校互动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互动信息的多媒体化。通过公众微信平台给家长发送的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片、语音、视频等。例如,学校平台管理员可以将家长关心的学校重大活动、学生学习情况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推送给家长。(二) 互动方式灵活性强传统的基于web 系统与手机短信的家校沟通是单向信息传播,主要用于学校向家长发送信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校互动是双向信息交流。除了学校通过公众号推送信息外,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回复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既可以与学校管理员进行同步在线沟通,又可以异步交流。另外,不像传统的web 系统,家长不需要费时费力地使用PC 浏览器,通过智能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反馈信息,与学校互动,具有强大的便捷性、灵活性。(三) 信息传播社区化微信既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也是一种社交媒体。学校公众账号向家长们推送文章后,通过微信的分享功能,家长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发送到自己的网络社交圈,例如微信好友、腾讯微博、朋友圈等等。家长和老师在网络社交圈中分享内容,容易形成有共同关注点、共同兴趣爱好的网络社区,共同进步,形成教育合力。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策略在以上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家校互动的可行性和优势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总结提出以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策略。(一) 明确方向:正确定位功能和目的被誉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说过:“你如何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是什么”。同样,一个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取决于学校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申请时的理念和目的。结合学校实际,可以定位于个性化辅学、家庭教育、家校互动或者其他服务提供等等。如果仅仅用于推送校园新闻等信息,那是对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一种浪费。对于具有开发技术实力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高级功能进行二次开发,甚至可以实施一些具体的信息化项目。(二) 快速推广:充分发挥二维码优势搭建好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后,首先要面临的便是公众号向家长的推广问题。微信公众平台无法主动去添加好友,只能被他人添加为好友。学生家长打开微信,通过“查找公众号”功能就可以查找并关注学校公众号,与学校开始互动。但是,如果希望快速被所有学生家长关注,使用二维码进行推广是个很好的办法。学校公众号管理员在PC 机上登录后,在“账号信息”栏目中,可以查看公众号号对应的二维码,并且可以生成不同尺寸的二维码图片,如图3 所示。将二维码图片在校园公示栏、学校网站首页公开发布后,家长通过微信扫描即可快捷关注学校公众号,实现快速推广。(三) 丰富内容:编辑多种媒体信息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信息,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免费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这既是微信公众号用于家校互动的优势,也是宽带网络时代用户对信息的特色需求。在公众号的管理后台,通过“素材管理”功能可以编辑“单图文消息”和“多图文消息”。每一条图文消息都可以是文、图、音、影等媒体信息的组合,如图4 所示。其中,“多图文消息”是由多条图文消息组成。例如,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向家长一次性推送一个系列的文章、学校的系列活动报道等。(四) 定向群发:有效进行用户管理微信公众平台有很强的用户分析和管理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台后,可以进行用户增长趋势分析、用户属性分析和群组管理等。根据需要对学校公众号的订阅用户进行分组后,结合群发功能,就可以实现特定信息的准确推送。例如,在群发消息时,发送对象可以选择“全部用户”或者“按分组选择”,也可以指定地理位置、性别等。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每天只能群发一条信息(服务号每月只能群发一条消息)。但是,管理员可以通过编辑和发送“多图文信息”,丰富信息内容,弥补这一限制。(五) 增强互动:灵活设置自动回复家长和学校间的有效交流是个性化家校互动的最终目的。学校公众平台管理员在后台可以收听每个家长发过来的消息和提问,用心去回复每一条消息。另外,为了提高互动的多样性、保证回复的及时性,管理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搭建自动回复导航系统,如图5 所示。学生家长根据提示回复关键字后,便会接收到相应的子导航菜单或文章。(六) 打造特色:按需制作个性菜单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设计自定义菜单,提供学校特色服务。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平台提供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实现。当学校公众号通过微信认证后,系统便会提供自定义菜单的建设功能。通过了微信认证的公众号管理员进入“功能”栏目下的“高级功能”子栏目后,选择进入“编辑模式”,即可应用“自定义菜单”功能。第二种方法就是在系统提供的“开发模式”中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API 编写代码创建自定义菜单,实现自动回复。对比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简单,对学校公众平台管理员的技术要求不高,公众号必须申请并通过微信认证。第二种方法功能强大、灵活,但要求学校管理员具备一定的开发技术。五、结论与展望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信息多样性、互动灵活性、网络社交性,在中小学个性化家校互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家校互动的有效保障和服务支撑。自从学校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家校互动实践以来,学校在品牌推广、家校沟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公众平台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每天群发信息的条数、信息量的限制等。但笔者相信,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技术的发展及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这些问题都会得以解决,在教育教学中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07-27(1) .2 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labs.chinamobile.com/report/view_ 96747,2013.7.3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文档DB/OL.http:/mp.weixin.qq.com/wiki/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2014.3.4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5 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6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关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