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二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了解黄海海战;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知识梳理】一、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具体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中国Vs西方)政治: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Vs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Vs 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军事: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Vs 船坚炮利,装备先进外交:闭关锁国,自大无知 Vs 对外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1839)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项目内容危害割地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开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有利于英国商品倾销和掠夺原料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中国关税主权3、影响:社会性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中后者为最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其他:败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第二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背景: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蓄意发动战争;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之战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1894.9)概况:1894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等指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威海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由于李鸿章“避战自保”,丧失黄海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项目内 容危 害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此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新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宽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影响: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清政府为偿还外债,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刺激了列强野心,以“三国还辽”为开端,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严重破坏中国主权。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斗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5、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51895.10)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概况: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组成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共同抗日。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最终失败。在此后50年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没有停止过。意义:显示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第四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 2、经过: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战争。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1国)内 容危 害赔款4.5亿两,39年,本息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的税收受到列强的控制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驻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京津至山海关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东交民巷设“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大本营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典型例题】1(2007江苏2)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2(2008江苏3)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3(2010江苏7)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4(2011江苏8)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5(2012江苏)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6、(2013江苏)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课堂练习】1、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钟提醒的不能忘记的“前事”是( )A南京条约签订B太平天国变乱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国民政府垮台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春愁难遣强看山,片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这首诗写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6年 D.1897年5、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借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6、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下列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法国明信片上所描述的画面,有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清王朝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9、2001年7月2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洗劫圆明园C、签订辛丑条约 D、清政府开始镇压义和团运动10、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个下联:“魑魉魍魅,四小鬼鬼鬼犯边。”该条约()A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确定领事裁判权 C使得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D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11、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和一段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南京条约场景 马关条约场景 辛丑条约场景材料二 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回答:(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2分)(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3分)(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2分)(4)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3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