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洁净室和洁净区的环境控制要求 -美国联邦标准209E发布时间: 2009-12-22 15:56:58 被阅览数: 0 次 来源: 科泰瑞净化 洁净室和洁净区的环境控制要求-美国联邦标准209E(1992年9月11日发布,取代1988年6月5日发布的FED-STD-209E)本标准经联邦政府服务总局、联邦供应服务司专员批准,供联邦政府各机构使用。目录1. 范围及局限1.1. 范围1.2. 局限2. 参考文献3. 定义3.1. 悬浮粒子洁净分级3.2. 非动态采样3.3. 标定3.4. 洁净区3.5. 洁净室3.5.1. 空态洁净室(设施)3.5.2. 静态洁净室(设施)3.5.3. 动态洁净室(设施)3.6. 凝结核计数器(CNC)3.7. 离散粒子计数器(DPC)3.8. 入口平面3.9. 同轴性3.10. 均动态采样3.11. 监测3.12. 非单向流3.13. 粒子3.14. 粒子浓度3.15. 粒子尺寸3.16. 学生分布3.17. U描述3.18. 超微粒子3.19. 单向流3.20. 置信上限(UCL)3.21. 鉴定4. 悬浮粒子洁净室分级和U描述4.1. 表I中列出的洁净度分级4.1.1. 测量表I中所列粒子尺寸4.1.2. 其它粒子尺寸的测量4.2. 其它悬浮粒子洁净度分级替代的确定原则4.3. 描述超微粒子浓度的规定(U描述)4.4. 悬浮粒子浓度的命名4.4.1. 悬浮粒子洁净度分级的格式4.4.2. U描述的格式5. 悬浮粒子洁净度的鉴定和监测5.1. 悬浮粒子洁净度的鉴定5.1.1. 频度5.1.2. 环境测试条件5.1.2.1. 鉴定过程中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状态5.1.2.2. 环境参数5.1.3. 粒子计数5.1.3.1. 采样点和数量:单向流5.1.3.2. 采样点和数量:非单向流5.1.3.3. 采样点的限定5.1.3.4. 采样量和采样时间5.1.3.4.1. 表I各级别的单一采样计划5.1.3.4.2. 其它级别或粒径的单一采样计划5.1.3.4.3. U描述的单一采样计划5.1.3.4.4. 连续采样计划5.1.4. 数据处理5.2. 悬浮粒子洁净度的监测5.2.1. 监测计划5.2.2. 监测用的粒子计数5.3. 测量悬浮粒子浓度的方法和装置5.3.1. 大于等于5微米的粒子的计数5.3.2. 小于5微米的粒子的计数5.3.3. 超微粒子的计数5.3.4. 粒子计数方法的局限5.3.5. 粒子计数方法的标定5.4. 统计分析5.4.1. 鉴定的验收原则5.4.2. 决定验收的计算5.4.2.1. 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5.4.2.2. 平均值的中值5.4.2.3.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5.4.2.4.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5.4.2.5. 置信上限(UCL)5.4.2.6. 采样计算6. 变更推荐7. 与参考文献的矛盾8. 涉及的联邦政府机构附录A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悬浮粒子进行计数和测量附录B离散粒子计数器操作法附录C匀速及非匀速采样附录D超微粒子浓度测量方法附录EFED-STD-209E标准所采用的统计原理推论附录F连续采样:一种鉴定空气洁净度的可选方法附录G补充信息的来源注:本翻译尚未包含所有附录1. 范围及局限1.1 范围本文件建立了由悬浮粒子含量来规定空气洁净室和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的标准分级,并且提供了其他可供选择的分级方式。描述了鉴定空气洁净度的方法以及建立空气洁净度监测方案的要求。也提供了确定和描述超微粒子浓度的方法(U描述法)。1.2 局限本文件技术要求不适用于洁净室和洁净区内使用的设备、物品,除悬浮粒子的大小分级和数量外,本文件对悬浮粒子的物理、化学、放射性或生命特征将不作描述。在悬浮粒子浓度与有生命的悬浮粒子量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为了监测及控制其他形式的污染,除了对洁净空气供给要监测全部粒子污染物并满足所确定的限值外,还须有其他专门要求。2. 参考文献2.1. 实验概率论Box,George E. P.,Hunter,William G.,J.stuart编著,John Wileg&Sons出版,New York (1982).2.2. 悬浮微粒子技术:悬浮微粒子性质、状态及测量Hinds, W. C.编著,John Wileg&Sons出版,New York (1982).2.3. 联邦政府推荐常用公制单位FED-STD-376,推荐使用国际单位制(SI),在国际单位与美国惯用单位相抵触时,国际单位制优先。3. 定义3.1.悬浮粒子的洁净度分级 洁净度是由每立方米(每立方英尺)空气中所含有最大允许微粒子数量来确定的,其分级明确见表I,其测定见5.4节中的概率方法。国际单位制中分级名称是由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0.5m或更大微粒的最大允许数之常用对数来表示的,而英制单位(美国惯用)分级名称则取自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0.5m或更大微粒的最大允许数。3.2.非动态采样 在移动空气流的平均速度不同于空气进入取样器入口平均速度的采样状态下,由于粒子惯性,非动态采样会使样品中的粒子浓度不同于所采样空气中的粒子浓度。3.3.标定 将精确度未知的测量标准或仪器与另一精确度已知的测量标准或仪器相比较,用来检测、修正、报告或通过调整来消除精确度未知的标准或仪器在精确度上的偏差。3.4.洁净区指其内悬浮粒子浓度被控制在某一特定的洁净等级内的某一限定空间。3.5.洁净室 制其内悬浮粒子浓度被控制的房间,它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洁净区。3.5.1.空态洁净室(设施) 指已建成并准备投运的洁净室,其中所有服务设施均已接通并达到功能要求,但室内没有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3.5.2.静态洁净室(设施) 指已建成并安装好所有服务设备及生产设备,能够或正在运行的洁净室,但室内无操作人员。3.5.3.动态洁净室(设施) 指正常运行的洁净室,亦即室内所有服务设施、生产设备及工作人员正在正常运行时的洁净室。3.6. 凝结核计数器(CNC) 一种用于对大于或等于0.01m的小悬浮微粒计数的仪器,它借助于光学方法来测量由蒸气凝结在微粒子上而形成的液滴。3.7. 离散粒子计数器(DPC) 一种能够分辩离散粒子的仪器,它类似于光学粒子计数器和凝结核计数器。3.8. 入口平面 指垂直于单向气流的平面,这个平面就在于我们感兴趣的区域(无特别说明即特指工作区)的上升气流内,且这个平面与垂直于这个气流方向的洁净区横断面具有相同的面积。3.9. 同轴性 指采样器入口的气流方向与被采样单向气流的方向相同的采样状态。3.10. 均动态采样 指在同轴采样状态下,进入采样器入口气流的平均度与所测单向气流的平均速度相同的状态。3.11. 监测 指在洁净室或洁净区内对悬浮粒子浓度及其他相关情况的例行测定。3.12. 非单向流 指与单向流定义不符的气流,以前称为“乱流”或“非层流”。3.13. 粒子 一般尺寸为0.0011000m的固体、液体或固液混合物质。3.14. 粒子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离散粒子的数量。3.15. 粒子尺寸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观察平面上看到的粒子视在最大线性长度,或由自动仪器测得的粒子的当量直径。(当量直径是指对感受器具体和被测粒子相同反映的已知特性的参考球体直径。)3.16. 学生分布 分布函数为:t=(样本均值-总体均值)/样本均值的标准误差 该式是从正态(高斯)分布抽样得到的,临界值表可从统计学教科书中找到(见2.1节)3.17. U描述 指超微粒子的最大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子数),U描述可适当地用作为置信上限、现场平均值的上限或是同样作为现场平均值与置信上限。U描述不受悬浮粒子洁净级别的限制,它适用于单个洁净等级的悬浮粒子也可用于多个洁净等级相混合的悬浮粒子。3.18. 超微粒子 指尺寸范围大约从0.02m到附录D中描述的离散粒子计数器(DPC)的测定值上限之间的粒子,超微粒子在计算上是通过计数器效率与附录D中的粒子尺寸之比来确定的。3.19. 单向流 指通常具有平行的气流线以单一方向运动并匀速通过其横断面的气流。以前称为“层流”。3.20. 置信上限(UCL) 如果均值是从正态(高斯)分布中抽样得到的,而按给定值信度(本标准中取95%)下计算所得的估计上限将大于实际均值,则称这一均值估计上限为置信上限。3.21. 鉴定 指在洁净室或洁净区内按悬浮粒子洁净度分布界线、U描述或其他有关规定,确定空气的洁净度的过程。4. 悬浮粒子洁净室分级和U描述 空气洁净度的鉴定按本标准第5节使用一个特别限定的分级系统。 本部分确定了空气洁净度的分级标准,每一洁净度等级对悬浮粒子尺寸范围和浓度均有限定(见表I)。同时,为了确定基于粒子尺寸变化的标准分级和其它替代的(非标准)分级,也制定了规定。此外,还提供了使用超微粒子浓度(U描述)描述空气洁净度的基本原理。 给定的专用名词系统适合描述所有洁净度分级和U描述。4.1. 表I中列出的洁净度分级 悬浮粒子洁净度分级列于表I中,空气洁净度的鉴定则通过对表I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子尺寸或其它规定粒子尺寸的测定来完成,详述如下:4.1.1. 测量表I中所列粒子尺寸 通过测量表I中的某一级别所列的一种或多种粒子尺寸来完成鉴定,并使用4.4.1.中所述的格式书写报告。如果测得的粒子浓度是按4.5节的统计分析确定的,并在表I所列对应级规定的任一粒子浓度的界限内,则认为悬浮粒子洁净度满足该级。4.1.2. 其它粒子尺寸的测量 也可通过测定表I中所列之外的其他粒子的尺寸来完成鉴定,并按以下限制条件来进行:其他粒径或尺寸选择必须在表I所标明级别的尺寸范围内。如果测得的粒子浓度是按5.4节的统计分析确定的,并且每一选定的其他粒子的粒径都不超过表I中给出的下一级较大粒径的界限,则认为悬浮粒子洁净度满足该级。4.2. 其它悬浮粒子洁净度分级替代的确定原则 在特殊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