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要求全文默写、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郑人有欲买履者( ) 而忘操之( ) 吾忘持度( ) 何不试之以足 ( ) 宁信度 ( )2翻译下列语句。至之市,而忘操之译文: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译文: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要求全文默写、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楚人有涉江者( )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求剑若此( ) 不亦惑乎( )2翻译下列语句。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译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要求全文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明察秋毫 (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 项为之强 ( ) 留蚊于素帐中( ) 徐喷以烟 ( ) 果如鹤唳云端 ( ) 于土墙凹凸处 ( ) 神游其中 ( )盖一癞蛤蟆也 ( ) 鞭数十 ( )2翻译下列句子。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译文: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3本课写了三件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在下面横线上 4.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5.作者儿时能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要求全文默写、翻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略无阙处 ( ) 夏水襄陵 ( ) 沿溯阻绝 ( ) 或王命急宣( ) 不以疾也 ( ) 飞漱其间 ( ) 良多趣味 ( ) 每至晴初霜旦 ( )属引凄异 ( ) 哀转久绝 ( )2翻译下列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3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哪句? 4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答: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答:_ _ 6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 7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_ _ 五、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要求全文翻译)1解释加点字。方为秋田之害 ( ) 其喙有钳( )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 岁以大穰 ( ) 土人谓之“傍不肯”( )2.翻译下列语句。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译文: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译文: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文: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3填空(用原语句填写)。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4.“以虫治虫”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要求全文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钱氏据两浙时 ( ) 患其塔动 ( ) 未布瓦,上轻( ) 密使其妻 ( ) 贻以金钗 ( ) 但逐层布板讫( ) 匠师如其言 ( ) 盖钉板上下弥束 ( )人履其板 ( ) 人皆伏其精练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钱帅登之 (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匠师如其言( ) 此易耳 ( )3解释句中文言虚词。于杭州梵天寺( ) 贻以金钗( )4翻译下列句子。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译文: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译文: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译文:匠师如其言,塔遂定。译文: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译文: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译文:5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答: 一、郑人买履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二、刻舟求剑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三、幼时记趣3、观文为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4、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5、观察细致,想象奇特四、三峡3、清荣峻茂4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5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6对祖国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7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五、以虫治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