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1(一)公司治理的定义1(二)内部审计的定义2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2(一)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2(二)两者的目标具有趋同性2(三)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之一3(四)内部审计有助于公司治理的优化3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策略3(一)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3(二)组织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4(三)运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技术5(四)协调并统一内部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6结论6参考文献6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便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经营效益,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率,而通过内部审计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监督作用,是我国内部审计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如何才能保证,如何更好的优化内部结构,以此更好为公司治理服务已成为目前我国审计理论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此基本上,通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进行深入研究,强化了在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参与度,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就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给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够更好的提高公司的治理效果,让企业的价值增加。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企业价值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一)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股东、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监督和制衡关系。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方面,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不同,它不需要正式的制度安排作基础,是由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实现对公司的治理的;“内部治理是基于正式的制度安排,凭借三个有效的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决策机制,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相互制衡共同实施对公司的治理。”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如何通过一套内部和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这些相关利益各方之间的关系。(二)内部审计的定义IIA在本世纪处发布了最新标准,定义了内部审计的含义:内部审计是一种咨询活动,有着独立性和客观性。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组织增加价值,它通过规范的方法,对风险管理进行改进,使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定义了内部审计的含义:“内部审计是指导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一)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1.受托责任理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共同的理论基础便是受托责任,两者的产生都是为了使受托责任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同时,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也是伴着的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在公司治理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所有者能够正确评价经营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内部审计的存在便很好的填补了该环节,在平衡不对称信息、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保障代理合同有效执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现代契约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作为一个多重关系的联结点,是人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时间契约的链接桥梁。企业参与者作为签约人,要对自己投入到企业里面的要素拥有明确的产权。企业要素投入者未来的收益因为契约的不完全性而不确定。这些契约的另一面就是股东、董事、监理、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二)两者的目标具有趋同性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两者的目标也有着共同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也基本被融为一体。当前,各国学者对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内涵并没有一个很精确的定义,但大家对两者之间的目标都认为有着趋同性,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总体目标而服务的。在此基本上,笔者把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目标的趋同性在三个方面作了分析。第一、作为公司治理最基本的最为关键的目标就是保证股东利益不受损,同时也是内部审计提供控制确认职能的目标指向。第二、增加企业的价值,使得股东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这是公司治理的目标,也是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因为内部审计最终的目标便是实现改善组织的营运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两者不谋而合。第三、公司治理具有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社会责任以及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与内部审计伴随着公司运营环境不断变化,逐渐向风险管理运营扩展,通过参与风险管理程序的评价,保障长期利益的实现的目标趋同。(三)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之一 由于内部审计自身的独立性与服务性,内部审计能够并且有能力把公司治理作为自己的评价对象,对内部治理结构设计、内部审计结构设计、内部经营行为的决策与执行、内部管理决策制等情况进行咨询和评价,完善治理行为,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效保障。要改善公司治理的效果,内部审计的具体方法便是开展战略审计。通过战略审计,不仅可以评价股东利益是否与董事会受托责任的履行一致,而且还能增加组织的价值,防范风险。因为研究内部审计必须要提到公司治理,只有把公司治理作为评价对象,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四)内部审计有助于公司治理的优化保护所有者的权益是公司治理的最根本目的,设计内部审计机构,首先,通过独立的审计活动,可以有效的制约双方权利,对经营者的舞弊行为起到很好耳朵防止作用,对董事会的正确战略决策起到帮助。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大股东的控制行为,有效的保护小投资本,避免在决策时大股东为了顾及自身利益而损害小投资者的行为。最后,内部审计的健康运转和成果发布,也有助于增强对外部审计披露信息的可信度,间接地有助于完善外部治理。因此,通过内部开展内部审计,不仅可以优化公司的内部治理,还可以为公司的外部治理有效的服务。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策略(一)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1.组织独立内部审计部们应该由单位的主要领导人负责,确保工作范围足够广泛增强其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经理应有权出席、参加由高级管理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部审计职责有关的会议,通报有关审计丁作计划和实际审计工作的信息,与董事会直接交流,使审计信息能避开干扰到达董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经理的任免南董事会确定。单位应制定一个正式的章程,以书面形式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并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确认。2.人员独立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审计人员时,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事项的责任人互不友好或过于亲密都会防碍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公正性,易产生利益冲突和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定期轮换,即使开始不存在利益冲突和偏见,长期负责对某一部门审计工作也会使审计双方由陌生到熟悉,或因为过于熟悉业务导致疏忽。这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在实际经营中,由于专业人员紧缺或时限要求等其他原因。内部控制人员会被抽调完成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这时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明确该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不是内部审计职能,以后他们不应该审查该项自己曾负责的活动,以免其客观性受到损害。(二)组织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1.招聘机制企业在建立招聘机制时应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是人员来源。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可以从三方面获得:直接从高校招聘;从公司其他部门调任;从外部雇佣。其次是宣传,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企业应向应征者展示企业的文化,描述内部审计职能及优势、员工发展等项目,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第三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个人摹本技能水平和知识的证明,如CPA、CIA等,审核新雇员的资格时应该慎重考虑这砦认证。2.业务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采取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系统培训和临时培训、理论培训和实务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锻炼内部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沟通能力,例如通过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他人的感受性。感受与周围人群的相互作用,改善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与关系。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转变观念,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体系,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员工取得认证资格。3.道德治理机制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为确保内部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应建立企业道德文化,培养统一的道德价值观,设计一个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案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规范体系。企业应该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就道德问题、两难阑境及其解决方案对新老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形成良好道德判断所必需的道德价值观。4.业绩评价体系定期的绩效评估是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保持一定水准的重要手段。关于内部审计的评估应由公司管理层在每次任务结束后完成。一个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对专业胜任能力、技术水平、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个人品质、与客户的关系等方面的评价和对评价结果的复核,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可定期进行自我评估。5激励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与其他业务部门有所不同,其他业务部门的激励机制是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内部审计由于它职能的特殊性质,奖惩应与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挂钩,应将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信息的有用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是否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客观的态度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是否勤勉尽责等作为激励机制的标准。(三)运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必须跟上形势,实现现代化。目前的情况是:大多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也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使企业内部审计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测试阶段,而且一天到晚忙于检查、计算,而不是更高层次的工作。这已严重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掌握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系统管理和评价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完善:1.内部审计应该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司中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2.内部审计的实施应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内外审计的协调,是指为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应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转变为寻求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的合作协调关系,如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相互交流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等。这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少而任务重的矛盾,又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反馈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只有内外审计互结合起来并互动地发挥作用,才能保障整体企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四)协调并统一内部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相关的经济体制也不断的完善,法律也日渐规范。市场主的法治观念也不断加强,经营主体也朝着更加规范的道路强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就都能做到审计评价的公正结论的准确审计的目的也将趋向一致。2003年国家发布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