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桥梁灌注桩施 工事故预防及处理灌注桩属于隐蔽 工程,水下浇注混凝土施 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 的一个环节。水下浇注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浇注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 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 的测点,测绳受拉伸、湿度等因素影响,所标长度变化较大,须经常校正。对于诱发灌注事故 的因素,必须在施 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 的对策,预防事故 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下面对水下浇注混凝土经常遇到 的几个 工程事故原因预防及处理作以分析: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采用正确 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0.5m。2、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 的沉淀物,使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 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可防止导管堵塞;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 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还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 的质量是堵塞导管 的主要原因,必须把好质量关,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导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下部可提取导管上下振击。3、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4、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 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 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注,重新成孔。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0m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 工。由于要克服泥浆对导管 的浮力,混凝土面较深时,不宜采用。此方法使用时,必须由有经验 的 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铁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必须在事先正确确定。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 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 的施 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 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 的法兰盘连接 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导管插入混凝土中 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 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孔内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6m为宜。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 的深度较大,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如果预料到不能及时供应混凝土(超过1h),导管插入混凝土中 的深度不宜太小,以5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浇注混凝土中断超过2h,应判为断桩。卡管现象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 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 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 的重要措施。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拔不起来或被拔断,如果桩径较大,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处理,否则只能补桩、接桩。接桩一般用人 工孔 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6、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 的冲力。7、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要有良好 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沙,级配较好 的卵石,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 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 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注混凝土质量。在灌注中出现 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 的质量关。8、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 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中 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 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防止桩顶空心灌注结束前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超过6.0m;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cm,或者用机械、人 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 的流动性。9、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浇注过程中,须不断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 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事故。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 的泥块,增加了浇注砼 的阻力,因此,在施 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 的原因。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是防治夹渣、夹泥、蜂窝 的关键。分类精心精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所有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挑选加 工,下载后可重新编辑。关注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