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制度2二、组织架构4三、职能设计41. 董事会42.风险政策委员会43.稽核委员会44.管理层5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56.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57.集团相关管理部门58.分支机构、附属机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岗)6四、一般流程和管理步骤61.风险识别72.风险评估73.风险监测与报告74.风险控制7六、使用的模型71.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72.中国银行债项评价体系8一、制度1.通过分层管理建立符合全行风险管理战略及偏好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以指导和约束风险管理行为。2.我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度按性质分为风险管理总则、重大政策制度、基础政策制度、具体政策制度四个层次。(一)风险管理总则,是风险管理最高层次纲领性文件,即本文件。(二)重大政策制度,是涉及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影响股东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度。包括各主要风险类别的风险管理总体政策等。(三)基础政策制度,是涉及全行整体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客户、产品政策等风险管理基础政策制度。 (四)具体政策制度,是在符合上述三个层次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的基础上,集团各部门、各分行、附属机构制订的具体政策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五)低层级的政策制度不得与高层级政策制度抵触。3.按照政策制度影响范围、适用对象不同,进行分层授权审批,审批单位分为董事会、风险政策委员会、管理层、分行及机构四个层次。(一)董事会审批全行风险管理总则。(二)风险政策委员会审批重大政策制度。(三)管理层审批涉及全行整体业务经营与风险控制程序的基础政策制度,及集团各部门制定的具体政策制度。(四)分行及附属机构在管理层政策制度要求下,根据所在地业务及监管特点,制定并审批分行及机构层面的具体政策制度。(五)上一层级的审批单位或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相关政策制度可报备或提交上一层级审批单位审批。4.中国银行的风险内部控制中国银行建立了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全行各级机构、各业务管理部门和每个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培训,实现自我控制。法律合规部门与业务条线部门负责统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稽核部门负责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检查评价全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二、组织架构三、职能设计1. 董事会。董事会是我行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定我行总体风险管理战略、风险偏好等,审批或授权审批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工作相关政策,并监督管理层贯彻落实。2.风险政策委员会。负责审订风险管理战略、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以及风险管理程序,并监督管理层进行贯彻落实,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审议我行风险管理状况,审查重大风险管理活动,对重大交易行使否决权。3.稽核委员会。评价并监督由管理层设计并负责执行的风险管理、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充足性和有效性。4.管理层。管理层是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审批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组织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开发和运行。落实各类风险管理政策、程序,负责承担并监控业务经营中产生的所有风险。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是集团执行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根据授权代表管理层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负责执行、实施董事会设定的银行整体风险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各类风险管理体系,指导、监督全辖执行,维护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运行。6.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还包括证券投资管理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反洗钱工作委员会。7.集团相关管理部门(一)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在管理层领导下具体实施各类别风险管理的牵头组织部门,包括风险管理总部下设的职能模块及其他类别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各类风险的日常管理,拟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对各类风险牵头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报告及控制。对我行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管理、检查、监督。风险管理总部牵头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管理部牵头管理流动性风险;战略发展部牵头管理战略风险;办公室牵头管理声誉风险。(二)资本管理职能部门集团资本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实施,拟定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工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评估流程和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负责拟定资本规划、年度资本预算及资本配置方案,负责对外资本筹集。资本管理职能由财务管理部负责。(三)内部稽核部门集团内部稽核部门独立于日常管理和执行层面,负责协助董事会评价由管理层设计及执行的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充足性和有效性。职能上向董事会或其授权的稽核委员会报告,行政上向总行行长报告。集团内部稽核职能由稽核部负责。8.分支机构、附属机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岗)(一)分支机构风险管理部门(岗)垂直管理模式境内外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部门(岗),负责在我行统一风险偏好下,牵头组织实施对同级业务部门及下级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向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风险状况。境内外分支机构风险总监实行双线报告制,既向所在机构负责人报告,同时也向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 (二)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团队(岗)风险窗口管理模式集团的客户、产品、运营等部门设立风险管理团队(岗),接受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辖内业务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垂直监控管理,确保各级业务部门贯彻落实各项集团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业务条线风险总监实行双线报告制,既向所在业务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也向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三)附属机构风险管理董事会管理模式集团控制的附属机构的风险管理主要由各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负责,集团通过附属机构董事会及其下属的风险政策委员会,传达我行风险管理要求并对附属机构进行管理。附属机构董事会及管理层在我行统一风险偏好下,按照并表管理要求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集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附属机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和监督。集团对境外附属行的风险管理在董事会管理模式基础上,还应参照垂直管理模式。四、一般流程和管理步骤风险管理流程指银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与报告、风险控制的活动。1.风险识别。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导致风险的具体因素予以识别。银行应在识别现有风险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各风险类别之间的转换。2.风险评估。银行应针对每类需评估的风险类别,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实际明确评估内容与评估方法,实现对不同风险类别和整体风险状况的评估。3.风险监测与报告。银行设定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运用适当的监测工具及系统进行监测分析,定期向管理层及董事会报告,并按监管要求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风险信息。4.风险控制。银行应在准确评估和监测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补偿、缓释等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对超过预警指标(限额、KRI阀值等)的风险状况,采取适当、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对异常迹象,建立相应管理程序和应急机制。六、使用的模型1.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主要由客户信用评级办法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成。中国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基本情况为:1.评级体系适用范围:可提供2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的、注册于国内的工商企业法人客户。2.评级体系分类方法:将工商企业法人客户分为工业、商贸、公用事业、房地产、综合5类。3.客户信用指标体系特点:以财务分析法为主;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发展能力等五方面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价;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设定了客户规模、履约情况等限定性指标。4.客户信用等级的设置:中国银行将客户信用等级分为10个等级,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D级。现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特点与国内同业相比,中国银行的客户评级体系有如下特点:1.现行5类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基本涵盖各类型客户,并对评级分类进一步细化,探索研究针对集团客户、贸易融资客户、金融机构客户、自然人客户的风险评价方法。2.以国家权威统计标准为准绳,充分参考国家颁布的中国企业绩效标准值,结合中国银行客户实际情况,设立了评级指标标准值和各类指标权重,客观甄别企业信用风险。3.建立了全功能的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系统,将实现信用评级计算、评级流程管理功能,通过与新一代信贷系统、资产质量监控系统的接口,对客户评级信息、财务信息与客户违约情况、损失率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利用。4.有较为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程序,在加强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的前提下,尝试建立“专家评级”的机制,对优质客户进行差别化管理,包括探讨授予更高的授信批准权限、简化授信审批环节、提供更优惠的授信条件等。5.实现了客户信用等级与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行业授信政策的有机结包括在客户信用评级管理中兼容客户准入与退出的判断、审核功能。2.中国银行债项评价体系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正常类贷款:指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关注类贷款:指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产生影响,应该引起注意;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债务人的资产净值或抵押品)出现了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本金和利息逾期90天以上;可疑类贷款:指本金和利息逾期180天以上,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损失类贷款:指本金、利息或本息逾期1年以上,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中国银行在具体执行五级分类的过程中相应地设计了贷款风险分类七大量化因素作为分类标准。这七大量化因素分别为:借款人经营及资信情况评价,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能力评价,宏观经济、市场与行业情况评价,还款保证情况评价,银行贷款管理情况评价,保证偿还的法律责任及其他因素评价。中国现行贷款风险分类存在问题:中国银行在具体执行五级分类过程中,这七类因素被同样看待。而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每一项标准对分类的影响并不相同,而是存在先后次序。但这种次序关系在过去的工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项因素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由信贷人员的好恶来决定,这是很不科学的。此外,贷款分类标准的量化因素仍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例如,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在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这部分中,有的判断标准是“借款人的其他关键财务指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借款人的关键财务指标严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如何界定“大大”和“严重”则因人而易;在宏观经济、市场和行业情况评价这部分,判断标准出现了“宏观经济、市场和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宏观经济、市场和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已经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宏观经济、内部评级法在中国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研究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其中整个标准仅有表示程度的修饰副词不同,如何区分“可能影响”、“已经影响”和“严重影响”之间的差别没有一致标准。总而言之,现行的贷后五级分类标准最明显的缺陷是:分类标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在评级标准以人为因素(主观判断结果)占主导的前提下,难免存在对同一现象不同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