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方案 在训练改进进入21世纪的时候,把讨论性学习列入必修课,这是我们训练改革和进展的突出特点之一,以下整理了两篇讨论性学习方案,欢迎查看 我校开设讨论性学习课程,是以培育创新精神、讨论力量、实践力量和终身学习力量为基本目标,以同学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同学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讨论为主要内容,以同学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着眼于同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究、发觉和创新,促进学习的爱好、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制造力量的培育,最终促使学习自主学习、主动进展。 一、课程目标及整体结构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包含多方面的活动和内容,尤其注意鼓舞同学进展下列品质和力量: 1、通过发觉、讨论、尝试解决生活实际、工农业进展、工程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型课题,引导同学关注校内外宽阔的社会课堂学习空间,理论联系实际,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讨论力量、实践力量、终身学习力量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力量,进展同学特长。 2、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阅历,使同学初步把握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提高同学的科技竞争力量。 3、提高同学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猎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同学的社会活动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4、培育同学的团队精神,提升同学的道德品质,完善同学的自仆人格。 5、通过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渐渐把握讨论性学习方式,使讨论性学习成为同学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6、通过对讨论方向的选择和学校,树立全新的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初步确立将来进展的方向。 (二)课程整体结构 在课程支配上,分班级和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构成系列:每周5课时,高一、高二班级同学全员参加、全程参加。 高一班级: (1)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讨论性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性的学习。学校、老师在课题讨论方向适当引导,充分敬重同学的共性,支持同学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培育同学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学习基本的科学讨论方法,充分熟悉讨论性学习的意义,了解讨论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区分。 (2)老师将讨论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紧结合科技训练和实际问题绽开同学自创性的讨论型课题,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实践力量和讨论力量,进展共性特长,初步学会讨论性学习。 2、高二上学期: 同学围绕自己喜爱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讨论,拓宽学问视野,关心同学形成自己的见解,为同学初步确立自己将来的进展方向打下肯定的基础,形成较强的猎取新学问的力量、收集处理信息的力量、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力量,具有肯定的讨论性学习力量。 二、讨论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一)讨论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学校每学期在同学、老师中开展征集讨论课题工作(高一在开学后进行),尝试建立课题库,供同学选择课题时参考。同学在老师的关心下逐步确定讨论课题。 2.选题和成立讨论小组 (1)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在课程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班组成56个讨论性学习活动小组。 (2)依据活动小组确定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讨论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组长依据每个人的条件,支配详细分工,明确任务。 3、讨论方案的制定 讨论课题或问题确立后,指导老师要为同学供应参考名称,同学阅读争论,在指导老师的关心下,小组长先负责组织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争论和论证后,制定具体的讨论方案。 讨论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讨论主题;(2)课题名称;(3)课题组长;(4)课题组成员;(5)导师;(6)简要背景说明;(7)课题的目的与意义;(8)、预期的成果与完成时间;(9)活动方案,包括任务分工、活动步骤、方案访问专家和活动需要的条件等等。 4、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 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建议之外,还要有相应的讨论工作(报告)或讨论报告,(总结)讨论过程所做的工作,参加课题的讨论体会,汇报讨论思路、讨论过程与讨论取得的成果。课题结题或中期结题完成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班级答辩会,实现成果共享。 5、成果展现、综合评价 同学完成讨论成果后,学校组织老师听取各课题组成果报告。报告要求同学依据总结报告,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简明阐述小组讨论的意义、经过、及取得成果(包括参考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