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谢谢浏览下载关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解杰昂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三县一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工业运行调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实,迅速实现复工复产。(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7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别为10.4%、11.8%和11.4%,居全省第1位、第1位和第2位。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影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速有所下滑,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居全省第7位。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其中谯城区183家、涡阳县132家、蒙城县137家、利辛县107家、高新区97家、亳芜园区23家。(二)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的白酒、现代中药、农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特色鲜明。今年18月,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9%;14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3%,同比增长9.2%。(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引进项目落地投产,规模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前景更加可期。古井贡酒在2019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价中以1469.8亿的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四、安徽第一,智能化技术改造顺利实施。疏风解毒胶囊荣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九方制药牡荆素填补了全省中药一类新药空白、被列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华佗牌救心丸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提升”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天祥药业、强英食品、黑娃炒货等发展形势良好。涡阳盛鸿科技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研发和生产基地;金沙河集团项目建设顺利。(四)复工复产扎实有序。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坚持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全面恢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四送一服”工作的核心任务,成立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实施针对性政策,实施精准包保帮扶,有效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一定程度减少了疫情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截至一季度末,全市6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剔除1家倒闭、3家申请退规、5家因环保问题整改限制开工外,其余企业复工率达100%。二、存在的问题我市规模工业企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生产有所下滑。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虽然快速实现复工复产,但还没能达产达效。以谯城区为例,8月份,全区183家规模企业中,生产增长的企业96家,仅占52%,生产下滑的企业81家(下滑20%以上的企业有45家),占44.5%,6家企业停产。医药制造、酒及饮料生产、纺织业受影响较大,多数饮片企业未恢复到同期产能。白酒企业错失了春节黄金销售季,生产也出现了较大下滑。(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少,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家,仅占全省18015家的3.8%,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差距较大。企业规模偏小,2019年底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6家,数量居全省第12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9家,占企业总数的1.1%。其余企业的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8500万元。我市仅有正宇面粉集团1家入选“2020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三)产业层次还不高。目前,全市主导产业仍以资源型、初加工型传统产业为主,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中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初加工,结构比较单一。现有中药制造企业203家,饮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但成药生产企业仅有21家,占企业总数的10.3%。调研中发现,利辛县纺织服装丝网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化学纤维材料生产企业,纺织原辅材料主要从福建、浙江购买;丝网企业大多生产纱门、挡风被、家居服,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产品;服装企业主要是针织服装、户外运动服装,上下游配套企业少,产业链短,多以代加工贴牌生产为主,效益不高。(四)发展要素保障不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个别企业原始积累不足,整体实力较弱,货款回笼较慢,部分企业盲目扩张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金融部门融资渠道不畅,贷款门槛高,程序繁琐,对企业放贷规模和比重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相对基准利率上浮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由于在证照办理上滞后,满足不了贷款条件,只能靠少量的自有资金甚至向私人借贷进行经营运作,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大多数企业“商标”、“品牌”意识不强,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的培育重视不够,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未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一些科研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部分企业对技术或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不够,研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六)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位于高新区铁路以东位置的部分企业反映,企业已投产,但热力管网一直没有铺设,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企业不得不自建锅炉、自寻出路,增加了企业成本。部分企业反映对扶持工业产业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用电、用汽、用水、用工成本较其他地区偏高。调研中发现,个别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联系服务企业的形式不够丰富,了解企业情况不够深入,政企联系不够密切,存在办事效率低、履职不到位的现象。三、意见建议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健全“服务企业微信群”“四送一服政企直通车”等政企沟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项目)五级包保”行动,切实增强为企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更多的人敢于、愿意为企业服务、办事、解决问题。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强化贯彻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落实落细支持企业发展措施,大力开展“五减”行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二)着力加强运行调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分地区、分行业、分项目、分企业、分重点地分析运行情况,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增强信心、度过难关。深入重点企业,掌握企业经营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预测研判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不断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等遗留的疑难问题,以及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着力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加强指导,促进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加强项目调度,强化“四督四保”,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实施精准招商,狠抓补链招商、延链招商、强链招商,强力提升招商质量,力争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四)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把传统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突出抓好白酒、医药制造、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两化融合、品牌升级、军民融合,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五)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招才引智的财政政策支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针对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的现状,协调扶持相关企业共同搭建科技创新、检测服务中心等平台,帮助解决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增强企业的“商标”和“品牌”意识,选择一批企业知名度高、产业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倾斜,全力打造优质产品、知名品牌,积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