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京医科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研究生院(2016-1) 一、前 言学科水平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重要体现,学科竞争是大学竞争的基石。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会有一流的大学,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无法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同样也不会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因此,学校始终坚持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继续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同时在多年的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以及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十三五”期间以建设一流学科为抓手的学科建设规划,对于在“十三五”进一步增强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并为“十三五”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二、“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一)学科建设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至“十二五”末,我校学科建设已基本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国内,主要学科已达一流水平,在国际上,个别优势学科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已基本形成。目前,在传统学科领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入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前3名, 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学三个学科分别进入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前6名、前7名和前10名,临床医学在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18,由第三轮国家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前60%进入前40%;内科学(心血管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连续两轮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药学、特种医学和护理学三个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在以ESI学科排名为标志的学科领域,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神经科学和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五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我校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江苏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建设,同时,培育建设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至“十二五”末,七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了学校所有医学一级学科,学校设有基础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特种医学七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学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1、就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建设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学校层面对学科建设进行前瞻性设计和布局,是统筹规划和合力建设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重要保证;2、就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建设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加快一流人才和特色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是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保持和提升学科建设成果的关键;3、就国际上科学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加快形成基于相应理念的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的建设思路。在继续重视传统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布局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为切入口的交叉学科的建设,积极探索以精准医疗以及大数据为标志的新兴学科的建设,为引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进行融合以及临床提升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平台;4、就临床学科的建设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流临床学科的建设以及提高临床学科的影响力是学校创建一流医科大学的重中之重,加强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是提高学校临床学科的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南迁会使临床与基础结合受空间距离的影响更显突出。5、就一流学科建设的完整性而言,学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流课程和特色课程以及相应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6、就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建设的动力而言,学校必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体制机制和绩效的改革和创新在学科建设中,尤其是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中起到关键的保证作用;7、就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而言,学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是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三、“十三五”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一)学科建设的机遇国务院提出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部委省共建南京医科大学是学校在“十三五”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稳步迈进的重要遵循和良好机遇,因此,我校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必须充分体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所提出的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科学为基础、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等基本原则,并以此理念统领我校的“十三五”学科建设。(二)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十三五”的学科建设应在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学校层面重点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思路。始终围绕以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目标进行学科建设,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学科建设为主要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在继续保持现有国内一流一级学科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加强二、三级学科建设为抓手的一级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内涵,特别要在临床提升战略的引领下加强临床学科的建设。力争一流一级学科数量有新的突破,实质推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确保在“十三五”末学校学科建设能充分体现重点突破,传统学科、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合理布局和特色发展的学科架构,为未来实现学校主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建设任务 1、一流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建设国内外知名、结构合理的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人才队伍是学校一流学科维持和发展的根基,没有一流人才既维持不了已建成的一流学科,更谈不上建设新的一流学科,因此必须举全校之力加快与一流学科建设相一致的人才队伍建设。 2、“十三五”末,力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前例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3、统筹协调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尤其要重视临床医学学科的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在传统学科领域:在第四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进入前三名1个,前五名2-3个,前十名5-6个;在省优势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力争有3-4个学科入围我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另外,在“十二五”末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神经科学和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五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的基础上,力争社会科学总论和(或)免疫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使我校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和1%的学科分别实现零的突破和数量的增加。4、以紧跟国际科学发展前沿和凸显学校学科特色为抓手,重点加快布局和建设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完成或基本完成2-3个高水平特色学科、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建设。5、以对国家和江苏省卫生政策决策和咨询有重要影响为抓手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提高学科的知名度。(四)建设举措1、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在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一流和特色,在认真研究国际上本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分析并解决本学科向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发展过程中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措施。成立校学科建设委员会,统领全校学科建设。校学科建设委员会结合当今国际人才培养理念、科学研究趋势以及学校主要学科的特色和建设目标,在学校层面确定“十三五”和中长期主要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并适时调整主要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校学科建设委员会根据学校主要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审议学院和主要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十三五”主要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计划、遴选主要学科带头人、评估和考核学院和主要学科建设成效,督促学院和主要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并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布局在全校范围内协调人、财、物和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分配。在校学科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和框架下,相关学院和主要学科应成立相应的有第三方参与的专业委员会,分解落实学校确定的学科建设目标,评估学科建设成效。相关学院和主要学科专业委员会定期向校学科建设委员会报告,校学科建设委员会定期向校务会汇报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主要学科建设评估和考核结果。要引入学科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进而就学科建设形成目标一致的、相互促进和监督的学科建设新体系。2、坚持以人才为基础。加快从引进和培养途径造就一批在国际或国内学术界有较高影响力的、在某一研究或应用领域有突出成就或专长的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一流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人才梯队。学院和主要学科专业委员会应根据校学科建设委员会明确的学科建设目标,确定“十三五”国际一流水平高端人才、国际知名水平高级人才、尤其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青年骨干人才和技术辅助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计划,校学科建设委员会督促其执行。此外,要通过组建基础和临床交叉学科等平台,打通前后期和各学院间骨干教师的隶属关系,探索按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进行管理的新的用人机制,使教师的教学隶属、科研隶属和行政隶属更趋合理体现,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提高人才使用的效率。3、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合理应用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增强学科建设效果。积极探索主要学科带头人由国内外遴选产生的机制,实行主要学科带头人任期制及任期内目标考核制度,积极探索根据任期内目标考核结果进行主要学科带头人的续聘或退出机制。建立与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淘汰机制。学科建设水平离不开积极的博士后和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中优胜劣汰的政策,“十三五”期间学校特别要加强博士后工作,继续扩大博士后规模,为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适时把具有博士后经历作为学校遴选师资的必要条件;为鼓励年轻师资更加主动地投身学科建设,学校适时将在讲师晋升副教授过程中积极探索“非升即走”的师资淘汰制度。4、突出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学科建设必须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要通过课程教学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及学生国际交流等的考核,进而体现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要加强对学生在学成果(如竞赛获奖、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等)的考核,体现在校生质量。5、坚持以先进科学为基础。依托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在已有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以重大疾病防治为抓手,积极探索成立并做实集基础研究、预防、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于一体的研究所;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今后国际上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热点,要以生殖医学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为切入点,搭建基础和临床合作平台,加快提升我校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水平;要以肿瘤的基础和临床治疗为切入点,启动以精准医疗和大数据为先导的新兴学科探索工作,为“十三五”后学校的学科建设上新的台阶争取先机,充分体现先进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以及基础和临床整合的思路。6、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应用研究。先进的技术和技术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引领作用,要在诸如基因打靶、心血管病防治、肿瘤防治、器官移植、生殖医学、微创手术等关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和应用领域引进、消化和吸收关键技术,力争实现新技术的重大突破。7、进行以病理学前后期融合为标志的学科融合。充分利用临床资源和基础学科研究人才和研究工作的优势,进行基础和临床的强强联合,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适度调整方向,更加注重临床研究,培育新兴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在临床学科探索设立科研岗位,鼓励研究方向与临床结合较为紧密的基础教师到临床任职。8、坚持以体制机制和绩效改革为杠杆。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积极探索与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相一致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给与学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