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9课日月潭的第一课时。 【说教材】 日月潭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意在让学生通过这一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作为单元的精读课文日月潭介绍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作者运用优美流畅、清新自然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周围的优美风光、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以及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这些从未见过日月潭的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和渴望。同时这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语言美、意境美,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是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机会。所以我认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以及读中悟情,积累词语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两个生字。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促读,读中悟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语文低年级教学识字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所以本课在认识字的过程中我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如:结合文中句子认识“隐”,利用具体的语言环境并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认识形声字“朦、胧、境”三个生字,并采用多种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加偏旁、换一换、形近字的比较、猜谜语的方式进行生字归类, 这样既复习了识字方法,又对本课生字更好的掌握。在理解词语方面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提高感悟美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三、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日月潭的美。四、指导写字。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以谈话方式导入,让学生交流自已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接着,我会以这样的导语引出课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是日月潭。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那里美丽的风景。(同时大屏幕出示中国地图,台湾用颜色突出显示。)最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地方,学生自然有话说,兴致高。在学生兴趣高涨时,引出课题,容易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诱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向往。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提醒学生注意把字音读准。由于兴趣的迁移,使学生自然怀揣兴趣去认识文中生字。 第二步,用多种形式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生字变得有趣,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生字产生兴趣,进而掌握本课的生字。第三步,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猜谜语,熟字换偏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结合的生活体验,交流识字经验。第四步,利用识字游戏巩固生字词语。青蛙跳伞的识字游戏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喜欢的识字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本课的认识字进行了有效的巩固,达到了识字效果。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日月潭的美。 学习完生字后,让学生将9个生字放回课文,不仅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初步体会日月潭的美,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审美能力感受美丽的风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第四环节,识字升华。 利用一首快乐三字经对本课的识字进行巩固和应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本课认真增强了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识字的运用。 第五个环节,指导写字。出示要写的生字“茂、盛”,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并范写部分生字,学生认真书写。书写后评价。 低年级是语文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识字写字习惯至关重要。这一设计让学生品尝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功和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巩固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说课设计,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畅所欲言,多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9.日月潭说课设计 教师:林艳培 2015年3月25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