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竖式教学设计范文(9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的例5及练习二十第7题。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引导探究让学生把握乘法竖式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体验胜利的欢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仔细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乘法竖式的写法。 难点:自主总结乘法竖式的要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争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熟背7的乘法口诀。 (2)口算。 (3)笔算:9+122413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两位学生板演,集体校对。 提问:在笔算加减法时要留意什么? 提醒课题: 加减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同样也可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乘法竖式。(板书课题:乘法竖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 看图意,列出算式。 提问:看着这幅图,谁来说一说它的意思? 你会列出算式吗?59 (2)写竖式。 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回指导,集体沟通。 5 9 4 5 (3)介绍各局部的名称。 5 乘数 9 乘数 4 5 积 小结:写乘法竖式时,要先写一个乘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在下面画一道横线,依据口诀算出积后,将积写在横线下面,留意积的个位要和乘数个位对齐。 三、稳固练习 (1)57。 (2)学生完成。两名学生板演。 (3)集体沟通。 问:积35怎么书写?积的个位应写在哪里呢? 教师板书: 5 7=3 5 四、运用积存 (1)完成第81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学生编题。 请学生编两道乘法算式,如:73 14,学生选择其中一题完成,同桌沟通书写过程。 (3)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 板书设计 乘法竖式 5 乘数 5 9 乘数 7 4 5 积 3 5 留意积的个位要跟乘数的个位对齐。 课后反思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尝试书写乘法竖式,知道竖式中各局部的名称,让学生自主计算。旨在培育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体验胜利欢乐,养成仔细书写的好习惯。 在稳固练习中让学生自己编题,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加热忱。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局部学生都能比拟好地把握,只有少数学生把握不够好,经后要让学生多做多练,并加强个别辅导。 乘法竖式教学设计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敏捷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展推断。 规划课时:8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 教学目标: 1.探究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并解释计算的 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究、发觉乘法的运算规律,进展发觉问题和提出 问题的力量。 3.能依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进展运算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把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 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提醒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 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现过程。 1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 过的学问来说明呢? 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加,就是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 =1005 =500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索 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沟通。 3.探究规律: 师:观看三组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小组之间进展沟通,全班汇报。 学生沟通: 生:发觉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 (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肯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练习: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 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 拓展练习: 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展逆向 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 31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练习:P31 第 5 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37=91 166=96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370=910 1660=960 4.练习、稳固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方法。 五、本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 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求出积。 板书设计: 找规律 51=5 510=50 5010=500 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肯定多几个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究和大胆的尝试,特别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加中探究出计算规律。 乘法竖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9页例6、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看、猜想、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育学生细心观看、依据详细状况敏捷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3培育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力量。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细心观看、依据详细状况敏捷应用所学学问的力量。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激疑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算式:213 321。 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学生明显能得出相等,教师用等号连接)213=321。 2看到这个等式,你想起了什么学问?(乘法交换律) 3用字母可以表示为:。这里的字母你觉得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4和可以表示分数,这只是你们的猜想。下面请你独立思索,举例验证这个猜想。 5.沟通反应: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此时你还想到了哪些定律呢? (二)点明课题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和讨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入手,利用学问的正迁移和同化与顺应的心理根底,使学生通过猜想、举例验证得出“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使其获得胜利的喜悦。这样既培育了学生观看、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力量,又培育了学生口头表达的力量,使其能既有条理又较为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索过程。同理,利用这样的数学思想,得出其他两个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学习,绽开验证 1刚刚同学们还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安排律,那么这里的字母也可以表示分数吗?下面请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2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合作要求: (1)举例说明 请同桌各写出一个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如或; 同桌交换,计算出利用运算定律后的结果,如或。 对比两者的结果是否相等。 (2)能否举出一个不相等的例子? (3)得出结论。 3全班沟通反应,请几个小组来沟通验证过程。 4小结: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同桌合作、全班沟通反应的形式,经受猜想、举例验证、尝试举反例、得出结论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问的兴趣,渗透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一过程,学生始终是学问建构的仆人,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得出这一个结论,应当怎样应用呢? 2独立尝试。 (1)出示: (2)思索:选择什么运算定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3)计算 3.小组沟通。 四人小组合作沟通,争论: (1)计算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这样计算,为什么能使计算简便? 4.全班反应 第一题: =5(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可约分) =3 = 其次题: =12+12(应用了乘法安排律,可约分) =10+3 =13 5.小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小组沟通、全班反应,得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获得胜利的喜悦,更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稳固 1请独立完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