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事迹 我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为当初的这个决定而骄傲,为现在做志愿者工作感到自豪。 20-年7月29号,我背上行囊,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三次征程。带着梦,带着希望,带有迷茫.就这样开始了新的梦想,来到这里-。这里没有我的亲人和朋友,呈现在眼前的都是陌生的天空,陌生的地域,陌生的面孔,每一样都要去重新认识与辨别。选择了这里,我的梦就要从这里开始,我的梦也将在这里开始发芽,这里就是我第三次人生的起点,这里也是我快乐的出发点。一开始我被安排在党政办办公室,打扫卫生,接电话,文字打印,文件收发处理等是我的常规工作,不忙时帮忙录低保、养老保险等,哪里需要我,哪里工作最紧张,我就往哪里去,每天都有异样的趣味。在服务单位,我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处事的方法、技巧。 在这里,我除了做好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了解学校情况,联系校长、班主任,联系切实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自愿为她们辅导学业、整理收集各科学习资料,我的生活补贴不多,只能为他们购买点学习用品。那天当我将学习用具发到她们手中时,我为自己的行动感到有点震颤,这也许就是我今后预定走的路. 不为别的,就为了激发人的脑细胞,希望她们能够理解他人的用心良苦,更加理解、体谅她们的父母,生活来之不易。来自大山里的学子,读书生活更是难得、难求。同时为了激励他们,虽然父母不在身边,还有其他人在关心,关注他们,他们并不孤单! 20-年7月,我被协调到团委工作,在这里,我主要负责办公室工作,单位出纳管理等。 20-年11月初,我志愿申请下村做移民工作,团委移民工作点在远口镇坡脚村,第一次下村后,我就没有再想去的念头:在语言沟通上存在较大困难,在老百姓看来,我就像个异类,就是去催促他们搬房子,让他们没有住所的异类,客气点的搬迁户还叫你坐坐,不客气的根本不甩你帐,再者就是说话忽悠、搪塞你,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束手无策,加上单位没有车,自己又只能玩得转自行车,实在想放弃。想到曾经在学校创业比赛时,大冬天提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在全校所有宿舍来回穿梭,不觉又来了劲,"坚持不一定胜利,放弃你已经失败了!"相信自己,咬紧牙关忍忍,人心都是肉做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坚持每一天进村入户,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传移民政策,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从陌生到熟悉,和他们话家常,日复一日,逐渐的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生活中能做的我都协助他们做,帮助他们搬东西,协调帮助在县城请劳务工,帮助其购买搭棚油布,家具打包口袋等,只要是我力所能及之事,我定会尽心尽力去为他们操办。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移民工作就接近了尾声,最终顺利完成了单位移民工作任务,看到老百姓一幢幢小别墅拔地而起,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近两年的志愿者生活,使我增长了在学校、书本中学不到的见识和本领,让我在平凡的事迹中感受到了快乐和光荣,体会人情冷暖,感受世间百态。随时带着笑脸、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对每一个人,用真诚帮助每一个来办事的人。我知道自己的行动不能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但是可以改变人们看待事情的态度。在志愿服务的生活中,不管是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还是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四下乡"科普活动等,我都热心参与,永远做那个最先举手的同学! 我高兴自己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份子,我所做的一切虽然是微小的,是平凡的,但是我觉得具有非凡的意义,它让我融进时代的血液,一起感受着这个伟大时代的脉搏,在我的人生征程中,这将是最有价值、最宝贵的一部分。 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事迹2 杨明科, 甘肃平凉静宁人,毕业于河西学院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 -年7月参加西部计划,先后服务于泾川县教育、泾川县团委。服务期满后,参加甘肃省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任职平凉市泾川县党原乡丁寨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现任泾川县党原乡人民政府文书。 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时代号召,志愿来到泾川县,在泾川县项目办的统一安排下,在泾川县教育局、社区学习中心开展服务工作,服务期满后自愿无偿的在团县委西部计划项目办服务4个月时间。在他心中,奉献,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由于在志愿者服务期间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泾川县团委、西部计划泾川县项目办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西部计划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 时刻准备 奉献青春 机遇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坎坷,使他倍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并时刻不忘以“修德、博学、明理、笃行”的校训去锻炼和发展。大学期间,他一直担任学生会干部和学院教授的科研秘书和科研助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依然放弃到一些中等专科院校任职的机会,选择回到西部、回到家乡,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泾川县西部计划项目办在他的自荐材料中发现,他在组织协调、社会交际、科研写作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特意安排他到泾川县教育局工作,协助由香港活知识立群社、西北师范大学、泾川县教育局三家单位联合实施的“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以“知识扶贫,建新农村”为宗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实现在发展知识社区,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内涵发展为目标。他的工作是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泾川交流,组织策划各类学习培训,由于在大学期间他曾经组织过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到河西学院游学交流、策划举办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围谈会等大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策划经验,使各项工作开展得心应手,加之在平凡的服务岗位上,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勇挑重担,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使各项活动取得圆满的成果。 扎根基层 历练人生 凭借一时激情做出到西部来、到基层去得决定不难,但是在基层要呆得住、做得好就很难。为了努力做好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工作,他和同事一起先从宣传入手,加班加点工作,编辑发行了内部刊物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通讯。期间,负责通讯的约稿、部分栏目稿件的撰写、审稿、策划、排版印刷等工作;主动的维护“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的网站。包括网站的更新,资料的上传,新闻稿件的撰写,照片的编辑与处理,及时更新网站最新动态,维护社区学习中心“城乡互动网络中心”,使得世界各地的同仁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泾川县在推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服务期间,他共撰写新闻稿件48篇,完成专题片拍摄2部,其中,泾川县电视台采纳报道新闻9篇。 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事迹3 张天林现服务于兰西县燎原乡新阳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该同志自参加志愿服务以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摆正位置,深入工作一线,善于联系群众,勇于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村级工作,适应角色较快,在工作中真正发挥了新时期大学生志愿者应有的作用。 来到服务单位后,张天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到农户中了解民情,掌握新阳村的基本情况。新阳村距离兰西西北公里,全村人,户,土地面积亩,全村以种植玉米谷子等大田玉米为主,养殖业为副的经济结构,农民一亩地的纯收入只在元至元之间,怎样才能使这里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原因是制约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燎原乡新阳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由于盐碱性较重,在加上长年干旱少雨,所以粮食产量并不高,这是根本原因。二是信息闭塞,没有充分利用科技,这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三是雨天车不通,晴天车难行,这样的路,已经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夏天一些瓜果疏菜无法运输,影响了农民的一些积极性,就是玉米也要比市场价少几分。 这些状况使张天林认识到,要使农民尽快致富,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用知识引领农民致富,把握机遇,走特色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于是他注重从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全力帮助农民查找致富门路,去年他在六屯走访调查时得知李中国家要将母猪产下的八只猪仔卖掉时,他努力做工作,劝他不要卖,一定要自己喂养,因为他在报纸、互联网上看到很多专家分析:说今年的猪肉供小于求,肉价上涨将在年后平稳,李中国听了张天林的劝告,就利用当地玉米等饲料喂养,近五个月后出栏,在春节前共卖了元,扣出成本元,净剩元,使这个四口之家人均增收近元,相当于亩地的纯收入,他说,“多亏小张当初的好主意,碰上这个价,真是掏上了”。农民高兴了,张天林心里也乐滋滋的,虽然对农业技术懂得不多,但是他每天都积极学习查找农业资料,并且利用当前的知识为农民提供。新阳村四屯荣义龙,在年前种植了多亩红小豆,年后也算小丰收,但市场价格一路走低,没办法的他只好以每公斤元的价格出售,可仅仅隔了四个月后,红小豆竟涨到了每公斤元,相反去年新阳村大豆喜获丰收,有几家亩产达到斤,但百姓却望豆兴叹不成钱,原因是觉得价低不能出手,总期待年价格,结果是越等价越低,越低起不想卖,不看供求关系。了解情况后,张天林通过查找网络和报纸等有关信息,得知年大豆价格是极不正常的,而今年外国大豆正以物美价廉的优势涌入我国,所以大豆在短期内不会上涨,而化肥等农资将有小幅持续上涨,如果这样下去,将使本就缺乏资金的农民更加困难,掌握了这一信息,他便利用“五个中心户”开展活动的机会,通过告示板,小广播等形式,及时发布给农民,而后,四家联合起来共出手了一万斤黄豆投入了农资,与现在比,每户竟多拿多元。信息灵了,致富的路就广了,由于信息渠道畅通,他感到做大村办企业是立足之本。新阳米业公司生产的产品“西北天”无公害小米,已销往我省的多个县市,销量一直不错,实现了企业盈利,而且每年还都吸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去年的产品在年前就已销售一空,但定货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而且有很多已成为固定代销商,面对此情此景,身为燎原乡谷子协会秘书长的张天林,感到加大生产规模,做响品牌已是当务之急,于是,他拟定方案后,同公司领导商量,把适合种谷子的农户和种植技术好的农户召集一起,与他们达成意向性共识,并签订合同,在同等条件下,保证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角钱的价格收购。同时,还吸引了一些新农户加入,使今年的种植面积增加了多亩,使公司的原材料有了保证,预计-年公司将同村民一(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样,会有很好的效益,同时,还开会确定了今后公司每年从利润中拿出万元资金帮助贫困户和资助给村小学,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实践中,张天林把“种养兼顾、效益互补、科学发展、发挥优势、稳圆富梦”,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他想农业税的减免,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的是使村干部由向农民收钱,变成了为农民找钱、抓钱,由百姓说的“官”转为为百姓服务的贴心人。他针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的问题,与村委会一起采取聘请县乡农业专家及科技典型等讲课,举办了各业各类培训班余场,先后有的农民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加大了对农民在信息、市场、解难释疑等方面进行服务,提高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对于一些政策办法,未能有效的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所以必须选举村民代表,以能够真实充分反映群众的意见,他挨家挨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亲自选举代表,通过代表进行表决,通过了对修道、桥的提议,历时六天共修道长多米,新上土多车,使道路变宽敞了、平坦了,让广大群众梳眉而笑。 人总是要有一定精神,张天林在短暂的时间里,通过走访农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他掌握信息,传递信息快,老百姓亲切的称他为“小灵通”,对于这个称呼张天林十分珍惜,每当节假日回家他都不休息,伏在微机旁,搜索农业方面的各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