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讲 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人的认识过程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二)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情绪和情感。(三)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二、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一)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异。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三、社会心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人是社会的人。他不可能一个人独来独往,而总是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种种联系,结成各种社会关系,如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上下级关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从而就产生了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一)确定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揭示心理的机制(四)揭示心理的本性二、心理学的门类(一)基础领域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年龄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二)应用领域 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三、心理学的作用(一)心理学的理论作用(二)心理学的实践作用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应用最广泛、最基本2、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分类: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引起和记录被试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3、调查法: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4、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5、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第四节 心理学发展历程一、心理的发展历程(一)心理学的产生最早的解释,把心理说成是灵魂的活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于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二)心理学派别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观点:“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第二讲 感觉一、感觉概述(一)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作用 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三)分类根据引起感觉的刺激物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2.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二、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 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高低与大小,心理学上用感觉阈限的值来度量。2.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它的强弱是用绝对感觉阈限值来衡量。(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是反比关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说明人的差别感受性越低。(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A感觉的适应。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面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视觉适应。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由明到暗的适应叫暗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表现为嗅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味觉适应。例,饭店的厨师由于连续的品尝,到后来做出的菜会越来越咸。触压觉适应温度觉适应B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用刀子沿着玻璃边划出来的吱吱声会使不少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第三讲 知 觉第一节 知觉概述一、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一)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感觉和知觉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同属感性认识阶段。(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感觉的产生主要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知觉除此之外还有主体的其它心理成分,如动机兴趣、言语思维的参加,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三、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不同来划分,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来划分,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1)空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及方位知觉等。(2)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和顺序性(时间先后)、周期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它也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参与运动知觉的有视觉、动觉、平衡觉,有时还有听觉和肤觉的成分。影响运动知觉的因素:第一,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二,运动物体距观察者的远近,也直接影响着运动速度。第三,观察者本身所处的状态(运动或静止),也是影响运动知觉的一个重要条件。()社会知觉 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人、对己、对群体认识的过程。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出现的四种偏差:第一印象:也称首因效应。晕轮效应: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刻板印象:人们普遍认为山东人正直豪爽、吃苦耐劳。近因效应:3.错觉 指不正确的知觉。利用错觉最突出的事例是军事上的伪装和隐蔽。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二、知觉的理解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三、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既受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又受知觉者本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知识经验、观察能力或分析能力等。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直觉印象仍然不变。表现为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现象。第三节 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感知依赖于一定刺激强度 也就是说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声音、PPT中字的大小、使用直观教具的大小等,要能使全班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感知到。二、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 对象和背景在颜色、形态和强度等的差别愈大,知觉的对象就愈容易被清晰地感知到,因此巧用对比,突出重点,给感知觉以清晰的认识。三、培养学生观察力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第四讲 注意(上)一、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二、特点 指向性 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视了其余对象。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侧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三、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四、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人在注意时,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来。 无关运动停止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无关动作会暂时停止,多余动作被暂时抑制。 呼吸运动的变化五、品质1、注意的广度/范围 在单位时间内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