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评语:成绩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如图1.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115/kV,=15、=10、=10, =60km、=40km、=50km、=30km、=20km,线路阻抗0.4/km,=1.2、=1.15,=300A,=200A,=150A,=1.5,=0.85。图1.1 系统网络图试对线路BC、CD进行电流保护的设计。1.2 要完成的内容(1)保护的配置及选择; (2)短路电流计算(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短路点的考虑、短路类型的考虑); (3)保护配合及整定计算; (4)保护原理展开图的设计; (5)对保护的评价。2 设计要考虑的问题2.1 设计规程2.1.1 短路电流计算规程在决定保护方式前,必须较详细地计算各短路点短路时,流过有关保护的短路电流, 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在满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和题目给定的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保护方式。其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1)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除考虑发电厂发电容量的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外,还必须考虑在设备检修或故障切除的情况下,发生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最大和最小的系统运行方式,以便计算保护的整定值和保护灵敏度。在需采用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时,还必须考虑系统的正常运行方式。(2)短路点的考虑求不同保护的整定值和灵敏度时,应注意短路点的选择。若要绘制短路电流、电压与距离的关系曲线,每一条线路上的短路点至少要取三点,即线路的始端、中点和末端三点。(3)短路类型的考虑相间短路保护的整定计算应取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以作动作电流整定之用;而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计算两相短路电流,以作计算灵敏度之用。短路的计算选用三相短路或两相短路进行计算均可,因为对保护所取的残余而言,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的残余数值相同。若采用电流电压连锁速断保护,系统运行方式应采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的数值作为整定之用。(4)短路电流列表为了便于整定计算时查考每一点的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和,将计算结果列成表格。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应考虑后备保护的计算需要,即列出本线路各短路点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短路电流,还要列出相邻线路各点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时,用标幺值或用有名值均可,可根据题目的数据,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2.1.2 保护方式的选取及整定计算采用什么保护方式,主要视其能否满足规程的要求。能满足要求时,所采用的保护就可采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其符合要求或改用其他保护方式。选用保护方式时,首先考虑采用最简单的保护,以便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当采用简单保护不能同时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要求时,则可采用较复杂的保护方式。选用保护方式时,可先选择主保护,然后选择后备保护。通过整定计算,检验能否满足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当采用的保护不能很好地满足选择性或速动性的要求时,允许采用自动重合闸来校正选择性或加速保护动作。当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在满足速动性的前下,可考虑利用保护的相继动作,以提高保护的灵敏性。在用动作电流、电压或动作时间能保证选择性时,不要采用方向元件以简化保护。后备保护的动作电流必须配合,要保证较靠近电源的上一元件保护的动作电流大于下一元件保护的动作电流,且有一定的裕度,以保证选择性。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 选用三段式电流保护,经灵敏度校验可得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作为主保护。因此,主保护应选用三段式距离保护。2.2.2 后备保护配置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3 短路电流计算3.1 等效电路的建立由已知可得,线路的总阻抗的计算公式为 (3.1) 其中:线路单位长度阻抗; 线路长度。所以,将数据代入公式(3.1.1)可得各段线路的线路阻抗分别为 经分析可知,最大运行方式即阻抗最小时,则有三台发电机运行,线路、运行,由题意知、连接在同一母线上,则式中 最大运行方式下的阻抗值;同理,最小运行方式即阻抗值最大,分析可知在只有和运行,相应地有由此可得最大运行方式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最小运行方式等效电路图如图3.2所示。图3.1 最大运行方式等效电路图图3.2 最小运行方式等效电路图3.2 保护短路点的选取选取B、C、D、E点为短路点进行计算。3.3 短路电流的计算3.3.1 最大方式短路电流计算在最大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大短路电流的公式为 (3.2)式中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 短路类型系数、三相短路取1,两相短路取。(1)对于保护2等值电路图如图2所示,母线E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2的最大短路电流为(3.3) 代入数据得: (2)对于保护5等值电路图如图2所示,母线C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5的最大短路电流为(3.4) 代入数据得: 3.3.2 最小方式短路电流计算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小短路电流的公式为(3.5) 式中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 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所以带入各点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各点的的最小短路电流。4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4.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4.1.1 动作电流的计算最小保护范围计算式为(4.1) 其中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阻抗。(1)对于保护2等值电路图如图2所示,母线D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2的最大短路电流为相应的速断定值为最小保护范围根据式(4.1)可得即2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也没有保护区。(2) 对于保护5等值电路图如图2所示,母线C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3的最大短路电流为相应的速断定值为最小保护范围根据式(3.4)可得即3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也没有保护区。所以,以上计算表明,在运行方式变化很大的情况下,电流速断保护在较小运行方式下可能没有保护区。4.1.2 灵敏度校验限时电流速断定值根据式(4.2)可以计算。 (4.2) 其中 可靠系数,取值为1.15。(1)整定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为线路末端(即D处)最小运行方式下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电流为所以保护2处的灵敏度系数为即不满足1.2的要求。(2)同理保护5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为 线路末端(即C处)最小运行方式下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电流为 所以保护5处的灵敏度系数为 也不满足1.2的要求。可见,由于运行方式变化太大,2、3处的限时电流速断的灵敏度远不能满足要求。4.2 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4.2.1 动作电流的计算过电流整定值计算公式为 (4.3) 其中 可靠系数,取值为1.15; 可靠系数,取值为1.5; 可靠系数,取值为0.85。所以有 同理得 4.2.2 动作时间的计算假设母线E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0.5s,保护的动作时间为4.2.3 灵敏度校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小短路电流的公式为(4.4)所以由灵敏度公式(4.4) (4.5) 可知,保护1作为近后备保护的灵敏度应为1.5 满足近后备保护的要求;保护2作为远后备保护的灵敏度为1.2 满足作为远后备保护的要求保护5作为远后备保护的灵敏度为1.2满足作为远后备保护灵敏度的要求。5 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5.1 保护测量电路展开图中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分开表示,分别如图5.1和图5.2所示。其特点是每个继电器的输出量和输出量根据实际动作的回路情况分别画在途中不同的位置上,但任然用同一个符号标注,一边查对。在展开图中,继电器线圈和出点的链接尽量暗中故障后的动作连接,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排列。 图5.1 保护交流电流回路图5.2保护跳闸电路图5.2 保护直流回路展开图6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6.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0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其一次侧接在一次系统,二次侧接测量仪表与继电保护装置等。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1)小电流选线装置用零序电流互感器小电流选线装置本身没有整定值,零序电流只是装置的判据之一,要求零序电流互感器在一次接地电流较小时,和非金属性接地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也要有一定的输出,来满足装置启动的门坎值。装置本身的负载阻抗并不大,但需要通过电缆将各个零序电流互感器与装置连接起来,所以电缆的阻抗就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主要负载阻抗,这种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负载阻抗一般为2.5左右,经过多年实践和试验得知与小电流选线装置配套的零序电流互感器选用:(2)与DD11/60型继电器配套使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DD11/60型继电器线圈并联阻抗为10,COS=0.8,与ENRLJ(K)A型零序电流互感器是其配套产品,二次电流60mA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4A。(3)与DL11/0.2型继电器配套使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DL11/0.2型继电器线圈并联阻抗为10,COS=0.8,我公司生产的ENRLJ(K)B型零序电流互感器是其配套产品,二次电流0.2A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10A。(4)精度与容量(额定负荷)的关系国标中规定:“在额定频率及额定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