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背景与教学设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似浅实深。文章通过一些细节把梁任公先生刻画得活灵活现,但最主要的应是隐含在这细节里面的先生的一腔爱国热情。学生一般会注意到文中的细节,认识到梁启超先生的率真、真性情,但容易忽略文章所隐含的梁先生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平常说到爱国主义,学生总是觉得很空,觉得在这样和平的年代里讲爱国主义似乎离自己很远。而这篇课文其实就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不是说教式,它是切切实实能打动学生内心的,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抓住文本,又要注意文本中所体现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的重点要放在通过对细节的深入理解体察任公的爱国精神上。【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这篇课文放在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中。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据此,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安排】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地方尽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场、开场白等,但学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重点应放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板书:热心肠生:“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问题提出后,学生一时不能解答。因为这是他们事先未能注意到的。在学生疑惑与好奇心被激起时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文章。)二、阅读文本,初步理解“热心肠”师:“同学们带着问题又读了文章,谁能说说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生:“我觉得是指梁先生的真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师:“说得有道理,能从文中寻找依据形成自己的看法,这非常好。”(板书:真性情)“其他同学的意见呢?”生:“我认为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师板书:富有感情生:“我认为他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师板书:炽热的爱国心师:“带着问题看书,同学们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更仔细更深入,回答的也是有根有据。同学们是从先生在演讲时的表现得出的,且先生这样的表现和他演讲的内容有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他演讲了些什么内容,让他如此动情。三、细节赏析、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师:“先来看同学们说到的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能说出杜甫这首诗的题目?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诗人此时是喜还是悲?”生:“喜。”师:“诗中可是说“初闻涕泪满衣裳”。”生:“那是喜极而泣。”师:“是这样。(投影出示全诗)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第一快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诗)师:“请同学说说,杜甫为何而快?”生:“河南河北原被叛军占领的土地现被收复,叛军被打败,所以杜甫很快乐。”师:“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师:“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生:“世纪末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关于桃花扇:师:“同学们刚才还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的动情。有谁看过这部作品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学生一时茫然。有学生举手,老师请这位同学来说。)生:“我听说过,但没看过,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生:“崇祯皇帝。”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生:“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生:“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学生思考、沉默。)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年月,下诏变法维新。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生:“夏天最热的时候。”生:“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关于箜篌引:师:“先生演讲的内容除了这些之外,还讲了什么?“生:“箜篌引。”师:“刚才同学们在发言时都没提到这一点,为什么呢?”生:“不大懂。”师:“有疑问是好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疑惑。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生摇头。)既而,有学生说:“大概是一种乐器吧。”师:“对的,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清代刘鄂的老残游记中有介绍,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师:“他渡河了吗?”生:“渡了。”师:“结果如何?”生:“死了。”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生:“自作自受,活该。”生:“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师:“你能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说明吗?”生:“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生:“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师:“的确,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后来意识到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